中俄之间的合作,一直是国际关系中的热门话题,两国之间的合作不仅是常规的商品贸易,还有战略能源和军事领域上的合作。而说到军事领域上的合作,两国之间的合作并不少,在俄方出售的一些装备上,却给人一种中国差点就被“坑”了的感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这种情况一下,难以避免让人思考,到底是俄方跟我国在军事领域的合作上还留了一手呢,还是因为随着我国国防科技的发现,咱们已经比昔日的“老大哥”技高一筹呢?

这个问题的答案,只能说:懂的都懂!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苏联因为经济严重衰败而无奈解体,那时苏联的许多造船厂正在打造的军舰,也因为经济问题而被摁下暂停键,以解体之后独立起来的俄罗斯为例,有太多的造船厂有很多打造到一半而被迫停止制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为了缓解经济难关,俄方一方面是选择裁军,另一方面是不得不对外抛售那些还未完工的军舰。

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当时海上实力还严重不足的我国,也与俄方取得贸易合作,先后向俄方购买了4艘现代级驱逐舰,分别是杭州舰、福州舰、泰州舰和宁波舰。

1997年,在与俄方谈妥“叶卡捷琳堡号”(杭州舰)时,工程的完成度大概是65%,在双方谈妥合作之后由俄方继续动工完成,在1999年时完成制造,并在2000年交付给我国,交付不久之后,这艘舰艇在执行任务时,半途出现动力系统故障问题,直接在海上趴了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更严重的是,2000年9月份,这艘舰艇在展开实弹打靶演习的时候,发射动天已经启动,日炙反舰导弹却发射不出去。要知道的是,那可是实弹演习,而且日炙反舰导弹的爆炸部是达到了320公斤的炸药。倘若因为发射不出而直接在发射架上爆炸的话,足以将整一条舰艇摧毁。后来检查出来,是电力系统出了故障。

无独有偶,同样是在1997年谈拢了合作并且在2000年交付的原“亚历山大·涅夫斯基号”(福州舰),在准备买给我国时的完工程度大概是35%,在与我国谈妥交易之后继续赶工,交付给我国之后,也是在执行任务时在半路出现动力系统问题而直接在海上趴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两艘舰艇先后出现比较严重的质量问题,倘若不是我军的检修的技术过得去,想必在出现重大故障时已经酿成悲剧,或者因为无法修理而让刚刚到手的舰艇搁置了。而先后出现质量问题和差点酿成悲剧,也让人忍不住怀疑,难道是俄方在跟我国合作的时候还留了一手。

实际上与其说是俄方制造的舰艇出现问题是“留一手”,还不如说俄方在那时候对舰艇的制造能力已经力不从心。

一方面是资金上的问题,一方面是许多重要人才的流失。回到文章开头所说,苏联解体之时,很多原本大型且实力很强的造船厂,随着苏联的经济衰败和分崩离析,大型造船厂虽然分配给从苏联解体后独立起来的国家,但已经元气大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俄方的设备,不只是卖到其他国家的那些才出现问题,该国内的许多舰艇同样出现质量问题,甚至因为资金短缺和造船厂的业务能力退化而出现无奈又悲壮的一幕。在俄海军中服役的“忽烈号”,在2006年大修之时,才发现为这艘舰艇的蒸汽轮机提供涡轮叶片的公司早已倒闭,并且找不到对应的库存可以使用,它也因此无法完成大修。

最终,这艘舰艇不得不提前退役,并且成为同期其他相同类型舰艇的“备用零件库”,纵使是俄方目前正在服役的“坚持号”和“乌沙科夫海军上将号”,也经常在出行的过程中因为动力系统的问题而无法摆脱趴窝的现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反观我国如今在海面装备领域的实力,各式各样的舰艇技术已经位列全球前茅,也具备自研自造航母的实力,而俄方有且仅有的那一艘航母,则修了又修还是无法回归到作战当中,其他的海上舰艇实力,在俄乌战争中更是将老化和落后都显露无疑。

回过头来看,纵使向俄方所购买的初代海上舰艇存在质量问题,但也不得不承认对我国海军力量组建之初有些重大意义,以及对我国海上舰艇技术的学习和进步,同样有些重大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