犀牛娱乐原创

文|方正 编辑|朴芳

打工人不骗打工人。

不知你是否注意到,最近影剧综三界都齐刷刷盯上了「打工人叙事」。6月2日周星驰首部短剧《金猪玉叶》重磅上线,最爆的一个话题叫 #徐志胜演周星驰短剧花式坑领导#;在此之前,短剧界最爆话题当属顶流王妈的塌房,本是最强打工人嘴替的“保姆”被爆其公司压榨员工背刺打工人,这绝对是当下多数人零容忍的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也许现实职场里的雇佣关系并非都是简单的二元对立,但回到影剧综里,“与打工人站在一起”的故事仍在不停涌现:

有人谱写大厂社畜反抗黑心资本家的21世纪打工人之歌(电影《年会不能停!》)、有人为小人物立传共情一心为大王卖命却险些死在金箍棒下的浪浪山小猪妖(《中国奇谭》第一集)、有人以封神质子团外包儿子作比讥讽企业层层甩锅的抽象职场(综艺《轻轻松松喜剧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甭管是喊出广大社畜心声的打工人嘴替,还是跟丫资本家死磕到底的打工人逆袭爽文,「打工人叙事」已成当下内娱影剧综创作最好用的流量密码?

长短剧里的“打工人嘴替”

百度百科显示,「打工人」一词于2020年走红互联网,这一群体打鸡血型词汇的诞生,标志着广大劳动人民虽疲于生计仍坚强乐观的集体共鸣情绪。

而在此前一年,日语词汇「社畜」被中文互联网大量使用并入选百度“2019年度十大流行语”,形象表达了年轻人自觉被公司当畜生般压榨的负面心态。直到今天,这两组词似乎都代表了劳动者某种或“自嘲”或“反叛”的集体意识觉醒。

由此来看,尽管《生存之民工》《外来妹》等诸多早年国产剧就曾聚焦过打工人群体,但那些创作里还看不到打工人在雇佣关系里化被动为主动的“主体性”。直到打工人、社畜裹挟现代反资本思潮滚滚而来,剧集界率先涌现出一批“打工人嘴替”作品。

2021年麦特文化出品的《我在他乡挺好的》将主角设定为四个在京打拼小姐妹,全然站在共情底层打工人视角为之说话,特别是第一集就借“胡晶晶之死”向社会发出系统倾轧个体的犀利拷问,自此,国产打工人剧的现实批判性到达next level。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需特别指出的是,打工人剧不同于职场剧,其重点不是描摹职业百态,而是更注重共情打工人境遇、鼓动打工人整顿职场的态度表达。而更高级的打工人剧,就像是在我们工位上安了监控!

去年芒果自制都市剧《装腔启示录》就深谙「打工人叙事」的精髓。剧集表面是描绘当代人“随地大小演精致”的装腔群像,内里真正想表达的,是打工人借由无可奈何的装腔抵御领导PUA、吹起向上管理号角的职场进阶生存法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过,《装腔启示录》的表达还是绕了弯子,与之相比,短剧里的「打工人叙事」要更通俗易懂。在《重生之我在霸总短剧里当保姆》系列短剧里,经常肆意怒怼霸总夫妇的“保姆”王妈,寄托了现实里唯唯诺诺打工人也想怼领导的反叛心理,这种集体情绪代餐助推王妈坐上流量王座,但揭开爽文包装外壳的她也终尝了人设崩塌的剧烈反噬。

但打工人嘴替故事在短剧市场仍然吃香,像《金枝玉叶》里徐志胜花式坑领导的桥段就以更迂回的方式摇起了职场整顿大旗。另一方面,犀牛君也想提醒大家,长短剧里的打工人嘴替更像是特供给打工人的“职场童话”,给日常无法反抗只能内耗的打工人提供了一个情绪出口,但王妈之殇恰恰证明了,这种“心理代偿”有没有可能只是剧集创作者算计好的叙事骗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电影票房保证之“打工人逆袭”

当然,打工人叙事也可能很有人文价值。

虽然多少都会带点算计,但通过提炼现实职场里打工人真实遭遇与心理状态并稍做戏剧处理的作品,还是颇具社会意义的。

去年跨年档院线片《年会不能停!》就是很好的例证。主创们花费近5年采访调研,将当代打工人对大型企业管理制度的“槽点”进行记录与凝练,以现实为基点铺设身份错位(如钳工胡建林意外爬上高管位)、互联网黑话(如对齐颗粒度)等高级讽刺喜剧元素,并由此深挖当代企业结构性问题及上班族内心深处的理想主义,这篇献给打工人的逆袭爽文令它成功打出破圈影响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据猫眼专业版显示,《年会不能停!》最终在院线市场斩获12.92亿票房,可谓去年国产院线维度的一匹票房黑马。要知道,该片导演董润年上一部院线片《被光抓走的人》仅拿到7098.9万票房,可见找到「打工人叙事」锚点的董导进步之神速。

当然,该片的现实主义表达并非完美无瑕,一是男主胡建林荒诞魔幻的爬升之路太过“超级英雄片”,二是结尾收刀100%正面刻画众合集团一把手削弱了全片的讽刺力度,“共情天下打工人”的主题并没有被执行透彻。

不过,《年会不能停!》的表达已然是同类叙事里的佼佼者,市面上比它更鸡贼与伪善的打工人电影不要太多。甚至当下有一个突出现象是,很多非打工人电影也开始打着“共情打工人”旗号大肆宣发,但观众去看了正片才发现“货不对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所以说,打工人叙事也是把双刃剑,用好了群众自然会捧,用不好轻则毫无用处、重则极具反噬威力。打工人故事创作的前提,是要有切身的底层生活经验,这里的建议是,不是打工人的(创作者、明星等)千万别假装理解打工人,拍假·社畜故事还不如拍你更熟悉的《小时代》呢!

综艺打工,谨防翻车!

综艺可谓打工人叙事翻车的重灾区。

早年,内娱真人秀特爱拍明星假扮打工人、去街头体验生活的内容。或许最早吃螃蟹的还能骗骗涉世不深的观众,等大家都幡然醒悟那所谓地气只是明星们的逢场作“秀”,此类节目最终都难逃被真·打工人抛弃的命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最近几年,上述明星打工真人秀几乎绝迹于市场,取而代之的是素人打工综艺,节目通常聚焦某职业素人职场小白的打怪升级。然而,这第二类真人秀很执着展现工作能力者光鲜亮丽的一面,与日常广大打工人的真实职场境遇还是相去甚远。

近来有些打工综艺意识到这个创作误区,开始主动纠偏内容寻求与广大打工人建立共鸣通道。去年《令人心动的offer5》力捧大龄跨行考研5年上清华的黄凯,他身上的特质非常贴近普通打工人的心境、思维及状态,打工综艺似乎终于燃起了“打工魂”。

还有一些综艺则洞察到当下打工人反内卷、反抗996等集体社会心理,主动以这些思潮为基点建构综艺故事。比如《女子推理社》第一案就以“克隆人女主播不停歇接力直播”的荒唐故事痛斥996加班文化;《100道光芒》里来芒果求职的00后们则发出了拒绝加班拒绝酒桌文化的整顿职场宣言;还有《一年一度喜剧大赛》《轻轻松松喜剧节》等喜综都接连涌现出了《谁杀死了周日》《黑夜里的脆弱》《殷商父子局》等高质量的“打工人嘴替”喜剧作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综上可得出结论,「打工人叙事」确实是当下影剧综创作一个热门方向,但创作者最好别抱着流量密码的心态去“讨好”打工人。毕竟讲打工人的故事最忌讳“假”,好的打工人故事唯一颗真心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