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流域的春天都千姿百态,春味十足,而唯有郑州的春天,她去得漫长、来得悄然、树叶长得浪漫,亦如“二十四”节气的翻版,其绿意的铺展,随着“春天”的节气变化不断推进,使人在树叶逐渐变化的恍惚中感叹、在周围不断变化的绿意中浮想联翩。

这种视觉对比主要来自郑州的冬季,那时的天空大都是灰蒙蒙的景象,似乎没有了东南巽风的吹拂,就缺少了活力与激情的四溢,更没有秋季天空的那种高远和明朗。北方城市的天空可能大都如此,灰灰的景色与环境周围的秃树,共同构成了一幅苍凉的沉闷景象,在横扫中原的西北风加持下,显得颓废不争、景景荒凉

但在下雪的前夜,天空中的阴霾就变得无影无踪了,空气中弥漫着渐渐加重的湿气,这时的空气就沁人心脾,郑州的天空,仿佛也是进行了一次沐浴,伴随着飘飘瑟瑟的雪花,绘就了北方城市特有的水墨淡色,将平日的那些秃树枯草,统统隐藏于白色的幔帐之下,做成了一幅广阔无边的山水国画。

雪静静地下着,尤其在刚刚来临的前夜,那种由小小颗粒零星落下的冰粒,慢慢地就变成了逐渐加快的雪花。如果耐得住寂寞,仔细观察,越来越大的雪花就会跟您对话,显摆着他一流的化妆技能,使被北风剃了头的树枝,幻化出了挺拔、威武而连绵不绝的伟岸轮廓。

一层层的树枝就这样被积雪点缀而厚度不断增加,在街道路灯的照耀下,更加的冰清玉洁,仿佛置身儿时憧憬的童话。

临近春节偶尔炸响在夜空的一两声炮响,随着雪花弥漫在静夜飞雪的夜空,很多的人家欢呼雀跃,有的人家甚至半夜也要带着孩子出去踩雪,人们需要用漫天飞舞的雪花,覆盖将要过去的一年不快、用这场洁白无瑕的白色,洗刷内心的阴霾,寄希望于“立春”后的新年,给自己和家人带来无尽的快乐。

这相似了曾经的童年,在踏雪与赏雪的交替场景中,回味并憧憬着生活的愉悦。

然而令人惊喜的还是炮声响过的春节之后,凛冽的寒风吹着刚刚“立春”后的街面,您仰头细看,郑州天空的颜色,已与春天的明媚有了一点点距离,春色已经掀开了曾经沉睡的寒冬幔帐,给我们带来了一丝视觉快意的讯息。

我惊异郑州春天的节奏,更惊叹那长在寒冬末节的花蕾,不知什么时候就成了秃秃树枝上的绿色点缀。我好奇她们在腊月里忽然出现、更惊喜她们给冬末的天空,带来了一点春的意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别看她们只是点点滴滴的针尖绿意,可在这萧瑟、漫长的“冬藏”氛围中,她们用绿,搅动了人们“懒冬”的疲惫神经,让人感受到了春天的生机活力。

“花蕾出来了”

“真是的啊”

不同的感叹声中,人们传递着不同的惊叹。而在经历了夏的酷暑、秋的收获、冬的沉寂与萧瑟之后,春季的清新,才能以崭新的面貌替换生命的旧有年轮。

春,不仅仅是一年的起始,也孕育着黄河流域的农耕文化,对此后收获丰盈的期盼。

随着“立春”过后,那些挂在树枝上的花蕾点缀,竟在匆忙的几日光景内,就长大了一倍。远远看去,她们似一个个绿豆般大小的绿包,站在一排排高低不同的树枝之上,在寒风料峭的低温当中,晃动着细小的身子,昂着坚定的头颅,颤抖着面对凛冽的北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紧随其后的“雨水”节气,她不管气温怎么变化,当它来临的前夜,您一定会听到窗外淅淅沥沥的雨滴。

这些懂得时节的“雨水”,细心地浇灌着树木和花蕾。我在半夜醒来,听着窗外雨打树枝的声响,思索着郑州与“二十四节气”的关系。

不知不觉的景色变化,是郑州春天的一大特色,而“节气”与天气变化的准确“呼应”,简直就是二者相互印证的历史人文教科书。这是黄河农耕文明文化传承的明证,更是华夏族延续至今不变的历史记录。

时光流转、沧海桑田,多少个朝代、无数次磨难,华夏族的“节气”智慧,依旧启迪着我们对万事万物的哲学思维。

感叹之余不免百感交集,身处黄河流域的归属感与自豪感不禁在内心升腾澎湃:这是我们文化的阶梯、黄河文明的无价之宝、是引导我们认识并打开自然变化之门的灯塔、是享誉世界民族之林的无上荣誉!

身为炎黄子孙,至今沐浴在古人的文化氛围之中,深感幸福和光荣!

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月后的凉风,准时带来了拍在玻璃上的雨滴。此时,我想到楼下干渴的土地,正在拼命吸吮着自天而下的甘露,而随着雨滴声的越来越密,那藏在地下洞穴中的动物,也为准备出土而鼓足勇气。它们随“惊蛰”而出、沐浴了冰雪后的雨水洗礼而更有毅力,我想它们其实也与我们人类一样,同样憧憬着普照的春光。

厚德载物的大地,赋予了春天更多的生命灵气。

通透净空的春天,到处生机盎然、充满活力。“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天之计在于晨”的道理,不知是不是也同样受到了春天与年轮的启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古人咏春的诗歌很多,但仔细想想也大都在黄河流域。从《诗经》中的“郑风”,到黄河流域的西安、洛阳和开封,她们的诗句,囊括了春天的烂漫多姿,并将“唐诗、宋词”的人文意境,推向了汉民族诗歌的顶峰,因而回看黄河流域,四季分明的春天内涵,成就了无数诗人的情感梦幻。

儿时,大人们常说春天是小孩脸,说变就变,但长大才知道,变与不变,古人的“节气”文化早已经将他们拿下。就说今年4月18还是阳光高照、热气袭人的天气,到了夜里随着19日的“谷雨”节气,刹那间阴云覆盖、风中带凉,早晨醒来,已经是雨连天际。

经过“春和景明”的调理,“风和雨”已经把他们精心装扮的树叶重新推到了前台。此时的梧桐树叶,正以一个青春少女的姿态,看着身下匆忙走路的您。可当您仰头对她细细打量,风则会似家长一样,把她的脸吹向一旁,继而,旁边的杨树叶,就会发出哈哈的笑声。

欣赏树叶最惬意的时候,还是晚上。您漫步林荫道上,路灯将一望无际的绿叶,染的明暗有别,错落有致。春天树叶的那种嫩绿,也只有在路灯的照耀下,才更加使人欣怡和耐人寻味。他们一片片静静地附在空中,高低搭配,让您欣赏着自然与人类共同打造的惬意美景。

经过“雨水”“清明”到“谷雨”,三个水节气的滋润,风的叮嘱、阳光的挚爱,树叶在不知不觉中脱颖与郑州的大街小巷、它像极了一个女孩一年一个模样的孩童时代,在人们的不知不觉中绿茵满满,引起了人们的无数惊叹。

处在春天与立夏的氛围之中,您时常能够听到人们在街门口的相互对话:“日子过得真快”,

“夏季就要来了” ……

郑州的春,以自己的嫩绿之美、茁壮之快、百态千姿,时刻提醒着古老商城里的人们:“我在长大,珍惜光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郑州以“绿城”著称,如果您漫步细品,那些绿的树、绿的草、都会散发着绿的禅意,引导您注视着春天对人的启迪。

春去春来、时光匆匆,季节赶人迫不及待……郑州的“春天”,赋予我们对生命和光阴的最好追忆。

黄河水静静东去,她们心向大海,然故土难离,她们凭借太阳加持,继而在大海升华为丝丝水汽,而后在春风的簇拥下又回到黄河流域。

他们变为精灵,从天而降,化为雨水,飘洒在自己眷恋的土地,手舞足蹈中她们轻歌曼舞、慢声细语,而后再入黄河、流向大海,如此循环往复,滋润着五千年来的华夏故土。

岁月如“节气”一样“轮回”,在我们的黄河文明之中,它承天接地,指导着我们的农耕文化、支撑着我们的农历历法。她使我们的文化不断推陈出新、硕果累累,从而融进了我们五十六个民族的各自胸襟,进而我们彼此相拥、塑造了一个璀璨的文化中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作者简历胡庚辰,郑州市人,大学学历。职业:导演、编剧,已发表小说、散文、报告文学多篇。执导影视剧多部,荣获“牡丹奖”“五个一”等多项行业和国家奖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