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辛苦了,高三的学子们!辛苦了,家有高三孩子的父母们!

为咬牙坚持到这一节点的你们点赞。

此时,你们复杂的心情几乎达到了顶峰。

孩子可能会高兴,十年寒窗苦读,一展身手的时机终于到了。

孩子可能会担心,如果没考好该怎么办?

孩子可能还在挑灯夜战,为高考做最后的努力。

孩子可能已经放飞自我,认为一切已成定局,再“挣扎”也没有用。

无论你的孩子现在作何种表现都没有错。

但是,平心而论,高考毕竟是人生中的大事,还是希望你们能慎重面对。

虽然仅剩1天,家长还能做些什么呢?家长一定要看完,以免踩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2

与其鼓励孩子,不如和孩子闲聊。

高考之前,许多父母喜欢对孩子说类似这样的话:

“考不好也没关系。”

“什么事都不用管,只管考试。”

“好好把试考完,你和爸妈就都解放了。”

“检验你的时刻来了。”

“把题看仔细,认真答题,千万不要有任何大的疏漏,争取多拿分。”

父母说这些话本来是为了鼓励、宽慰、提醒孩子。

但这类话说在高考前1天,就会无形的增加孩子的压力,甚至让孩子非常的反感,根本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

如“考不好没关系”这样的话,孩子会觉得还没开考就说这种话,是对他能力的否定!

如“好好把试考完,你和爸妈就都解放了”这样的话,孩子会觉得,自己是家长的负担,好像爸爸妈妈这么辛苦都是因为自己、高考造成的。

那这个时候,父母可以做些什么呢?

只要孩子愿意,陪孩子闲聊呗。

聊什么?什么轻松聊什么!

就是不要聊高考、成绩、大学、备考等和学习相关的话题。

只有当你真正丢开这些的时候,才能给孩子减压。

说实话,其实高考前1天,所谓的高考鼓励、打气,备考其实都已经完成了。

此时最关键的一环是心理减压,所以如果你真想和孩子聊聊,就一定要聊废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3

父母心底可以有波澜,但表面一定要平静。

孩子高考,许多父母比孩子更加紧张,更加焦虑。

家庭就是一个全息生态场,父母的一颦一笑都可能对孩子造成影响,这个时候尤其如此。

有不少考生表示:高考前我本来状态还不错,但是看到父母比我还关心这场考试,压力顿时就来了。

关心孩子高考,家长情绪不太稳定,这无可厚非。

高考前,家长也会对高考的各种动态有所反应。但是,要冷静、要有分析地对待, 更不能把一些小道消息随便传达给孩子。

情绪是会相互影响的,家长需要学习如何调控自己的情绪,不要把焦虑传染给孩子。

要提醒家长的是,在这个节骨眼上,务必将焦虑的情绪“藏”起来。

反正就是一个原则:你不能慌,更不能表现出慌。

父母永远是孩子的后盾和主心骨,只有父母“稳”了,孩子才能“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4

给孩子充分的自由。

高考前1天可能孩子还在复习;也有一些孩子就抛开书本了,做自己的事情。

无论你的孩子是哪种情况,家长都不要过多干涉。

有些家长看见孩子学习累,一会儿送一杯牛奶,一会儿送些吃的。

有些家长看见孩子放飞自我了,就提醒孩子作最后的“冲刺”。

在平时这样做或许可以,但是临近高考这样做未必有好处。

高三的孩子毕竟还处于与青春期,再加上高考的压力,说不定你的一个小动作就触犯他的“禁忌”。

你不要告诫刷手机的孩子:高考只剩下1天了,能不能最后努力一把!

你不需要提醒认真复习的孩子:不要光看书了,休息一会儿,运动一下。

那父母应该怎么做呢?

给孩子充分的自由!你要做的是给孩子提供一个安静、安全、温馨的环境。

只有当孩子需要帮助时你才出现,只有孩子“过”了的时候,稍微提醒他一下就可以。

孩子说饿了,你再送上吃的,不迟;孩子想出去走走,你再陪他一起去,才合适;深夜孩子还没去睡觉,你只需要提醒一下:孩子,已经很晚了……

当孩子感觉到环境是松弛自由的,才能放下包袱,轻松上阵!

其实最后的1天,所谓的没休息好、没复习好等等,对高考的影响都不如心理压力对高考的影响。

这时候减轻孩子心头的压力是第一要务,其他的反而要退居其次!

05

高考,对于一个孩子,乃至对于一个家庭都是大事。

高考与其说是孩子的事,不如说是需要多方合力共同去完成系统工程。

以家庭教育为圆心,以学校教育为半径,家校携手同行,才能成就最终的圆满。

而在这最后的时刻,家庭却是重中之重,父母、孩子的心理建设的如何,可能直接关乎高考的成绩。

十年寒窗苦读,今朝九天揽月,智和教育愿每一个考生都绽放光彩,考出理想成绩,成就美好未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智和教育深耕家庭教育十余年,帮助父母提高教养认知,提高养育子女的能力,重点解决孩子的青春期叛逆、厌学辍学、拖拉磨蹭、沉迷网络、自卑抑郁、早恋等心理和行为问题、助力父母从有效沟通、情绪管理、解决冲突等方面改善亲子关系,促进孩子健康成长和家庭和谐!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