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红

地处甘肃省中部、黄土高原与腾格里沙漠过渡地带的景泰县,是甘肃省的资源大县,这里坐拥4亿吨煤炭资源,矿产资源优势十分明显,同时,这里也是常年干旱少雨,风大沙多,生态环境十分脆弱,近年来,景泰县政府综合把握国家“双碳”目标,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取得了傲人的成绩,发展底色逐渐由“黑”向“绿”转变……

“景泰县鸿聚矿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鸿聚矿业)是一家以煤矿开采、洗选为主的企业,坐落在景泰县草窝滩镇翠柳村,近期,有当地群众反映,“鸿聚矿业”露天采煤、堆砌排土场以及露天洗煤作业给当地原本脆弱敏感的生态系统造成了难以挽回的损害,而翠柳村则在2016年就被国家林业局统一划定为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翠柳沟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

露天采煤形成“天坑”、排土场洗煤作业

5月16日,在当地村民的指引下,在景泰县草窝滩镇翠柳村,记者来到了鸿聚矿业,大量机械设备正在露天采煤区忙碌,据当地村民介绍,该矿共有4个露天采区,多年来无序开采,已形成多个巨型“天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鸿聚矿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露天采矿形成巨型“天坑”

这些“天坑”坑底沟壑纵横、满目疮痍,丰富的煤炭资源被挖出的同时,也将造成同等面积的土地植被被破坏,被挖掉的部分裸露着黄色的泥土、灰白色的石料,还有大量废弃石料随意堆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排土场进行洗煤作业

与采区紧邻的是一座巨型“排土场”,排土场上方,还堆积着大量原煤,有机械设备正在进行露天洗煤作业,现场未见任何苫盖、防尘、抑尘等三防措施,洗煤作业过程中时不时腾起黑色的粉尘。

同时,排土场由于长期积累,越堆越高,高度甚至早已经超出周边山体,平盘宽度也仅能容下一辆车通行,多处边坡坡度极为陡峭,高陡边坡已经有多处小滑坡体,潜在的滑坡隐患较为严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仅有部分区域覆盖了草方格

按照鸿聚矿业公开的环评要求,要严格污染防治、生态恢复、地下水保护等措施,其中要求排土场须“根据排土进度及时覆土、采用草方格、卵石压覆等措施进行生态恢复”。但现场情况看,仅有部分边坡覆盖了草方格,大部分都没有覆盖,也没有设置挡渣墙、截洪沟等。

现场查看时,矿区道路也未按要求硬化,运输车辆常年往来穿梭,不仅扬起巨大的粉尘,还压占草场,破坏植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现场扬尘明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排土场高悬村民头顶

排土场的下游,就是草窝滩镇拉牌水村村民民房,比起生态破坏,让村民更为担忧的是,排土场位于村民头顶上方,像一把高悬的剑,时刻威胁着村民的生命安全,“真怕哪一天突然就垮了,到时候我们跑都来不及。”村民如是说。

曾因环保、安全隐患被责令整改

值得注意的是,鸿聚矿业所在位置位于景泰县草窝滩镇翠柳村,据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信息显示,翠柳村翠柳沟于2016年被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统一划定为“翠柳沟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同时,全国有的61个地区被划定为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

与井下采矿不同,露天采矿是先移走矿体上的覆盖物再进行开采,对地表土壤的剥离和原有生态植被的破坏十分严重。而在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内进行露天采矿,对生态破坏更为严重。

露天开采排土不仅压占大量土地,而且随着排土场高度的升高,潜伏着失稳和滑坡的隐患。采边滑坡是露天矿山最主要也是最普遍的地质灾害。

同时,露天开采剥离的岩土、排出的废石、矸石含有害元素,如不经过处理,长期露天遭受风化雨淋,淋滤出酸性水或含有重金属的淋滤水,污染土地、河流,并通过裂隙带下渗地下污染地下水。

所以,国家要求矿山生产必须执行“边开采、边治理、边恢复”的原则。

但现场发现,鸿聚矿业仅有部分排土场边坡按照环评要求覆上了草方格,大部分均没有覆盖,周边植被也寥寥可数,现场仍是大面积土层裸露,治理恢复效果差强人意。

公开信息显示,鸿聚矿业原为景泰县十里沟煤矿,最早成立于1970年,1987年陆续投入生产,属井工开采,2006年进行改制,成立景泰县鸿聚矿业有限公司,2014年进行了兼并重组。2013年5月14日变更为露天开采,2014年7月白银市人民政府同意保持设计生产能力30万t/年。

截至目前,鸿聚矿业因生态、安全等隐患多次被主管部门点名甚至责令停产整顿。

2012年,“景泰县鸿聚矿业有限公司二号井”被国家安监总局通列入“存在重大隐患被责令停产整顿煤矿”名单,此次同时被列入停产整顿名单的煤矿企业,甘肃省有17家。

2022年4月,景泰县政府在对鸿聚矿业现场检查时也发现了多处问题,如:未建设矿坑水处理站及生活污水处理站,未按照环评要求在外排土场修建截排水沟及地下水监测井;未设置封闭式原煤转载点,开采过程未采取洒水抑尘措施,排土场上风向未设置防风抑尘网,未设置无组织扬尘自动监测仪及视频监控系统,无危废暂存间;未按环评要求对 3.5 公里道路进行硬化,原排土场土地性质为未利用地,露天无序开采,采取挡土墙未建设,弃土弃渣随意堆放,采区内满目疮痍,未按照三合一方案对采区部分边坡进行浆砌石处理,采区未建设防洪堤,排土场未设置挡渣墙、截洪沟,且边坡坡度较大等, 土地复垦措施严重滞后。部分生产设施临时占地无用地手续。

2022年8月,景泰县政府根据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督查矿山反馈问题清单发布《景泰县矿山领域安全隐患问题整改工作方案》,其中提出鸿聚矿业“部分边坡存在坍塌情况未及时处理、矿区道路未按规定设置排水沟、未按国家局安排部署的露天煤矿边坡专项检查有关内容开展工作。”

2024年2月底,生态环境部陆续公布了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关于海南省、青海省、福建省、河南省、甘肃省的第三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情况,进一步肯定了各省份在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保护工作中的突出成效,也提出了存在的问题和整改要求。

“绿色经济”任重而道远

今年年初,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财政部等七部门近日发布通知,要求加快矿业绿色低碳转型发展,全面推进绿色矿山建设。

按照要求,各地要立足矿业发展实际,科学合理设定绿色矿山建设的路线图和时间表,加强规划管控,促进源头治理、系统治理,推动新建、改扩建、生产矿山全部开展绿色矿山建设。到2028年底,持证在产的90%大型矿山、80%中型矿山要达到绿色矿山标准要求。

截至2022年底,景泰县共有持证矿山85家,其中大型矿山6个、中型矿山19个,作为资源型地区,景泰县政府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坚持矿业企业生态保护治理措施,逐步形成了“一渠一带两线两片区”的生态绿网体系。

然而,修复之路并不好走。如何真正实现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仍面临诸多挑战,生态治理任重道远。

针对上述情况,本社联系了景泰县相关主管部门,但截至发稿,尚未收到回复,

《景泰县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21-2025年)》提出,景泰县开展了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百日”整治专项行动,全县共投入2377万元对50家生产、停产矿山开展了恢复治理,

预计到2025年,全县矿山数量控制在100个以内,逐步向“集中开采、规模开采、绿色开采”的发展模式迈进,基本形成布局合理、开发有序、生态友好、管控有效、保障有力的矿产资源勘查开发新局面。

景泰县县委副书记、县长陈启智曾在调研矿山生态修复治理工作时强调,要压紧压实各方责任,严格按照矿山修复治理“三合一”方案要求,进一步细化任务表、时间表、责任表,加快修复治理进度,以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助推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