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Wind数据披露,截至2024年第一季度末,共计有34家机构持有长春高新,较2021年同期减少了16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标点财经、投资时间网研究员 吕贡

一则利空传闻,引发一家医药巨头股价突然闪崩。

日前,市场间有传闻称,长春高新技术产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长春高新,000661.SZ)或存在大股东资金占用问题,可能导致该公司被ST。随后,长春高新否认了前述传闻,该公司有关负责人进一步表示,“公司目前生产经营情况正常,相关款项不存在坏账风险,更不存在所谓的ST风险。”

然而,这一传闻还是在资本市场激起了不小的水花。2024年5月30日,长春高新股票开盘不久后,股价便遭遇突然跳水,当日以6.05%跌幅收盘,报收于104.49元/股。次日,该公司股价虽有所回升,但涨幅仅有0.31%,收盘价为104.81元/股。

有分析指出,该传闻可能与长春高新的应收款项有关。根据最新财报信息,截至2023年底,该公司确有一笔来自长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的巨额应收款项,期末余额高达13.38亿元。这笔款项占该公司其他应收款期末余额的91.83%,且账龄在5年以内。

标点财经、投资时间网研究员了解到,上述应收款项,具体为长春高新子公司长春高新房地产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下称高新地产),根据中标的“长春高新区康达地块旧城改造开发项目”所约定的前期土地拆迁款。

对此,有部分投资者在互动平台上向长春高新发问,“13.38亿应收账款资金预计何时能收回”?对此,长春高新方面表示,“根据相关要求,高新地产作为康达项目唯一中标单位,有义务配合城区政府及时完成该项目的征收工作,按照文件要求提供征收补偿资金,待土地挂牌出让后返还房地产公司。”

在2023年财报中,长春高新也对此进行了说明,“账龄超过三年的重要其他应收款项,主要为应收长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8.75亿元。按照约定,在土地整理及挂牌交易后,政府返还该笔款项。”

股价下行

从二级市场来看,长春高新的股价并非因为传闻才开始下跌。早自2021年5月17日触及515.90元/股高点后,该公司股价便呈现出走低趋势,一路跌至200元/股以下。期间还于2024年2月5日触碰近几年低点101.83元/股,此低点距离515.90元/股已经跌去80.26%。

截至2024年6月4日下午收盘,长春高新股价报收于107.08元/股。至此,短短三年多时间,该公司股价跌幅接近八成,达到79.24%。与此同时,该公司市值也蒸发超千亿元。

值得关注的,在公司市值、股价持续受挫的情形下,多家机构纷纷开启了对长春高新股份的减仓。据Wind数据披露,截至2024年第一季度末,共计有34家机构持有长春高新,较2021年同期减少了16家。

在过去三年多里,原本重仓持有长春高新的多家机构已纷纷调整其投资策略,寻求新的投资机遇。比如,全国社保基金104组合自2021年三季度起便不再位列该公司前十大股东;又比如,全国社保基金118组合,进入2023年后退出了该名单。

拉长时间线,从2021年第一季度末发展至2024年第一季度末,长春高新的前十大股东名单经历了一定变动。其中,长春超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中央汇金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林殿海等股东持续保持在前十大股东之列,而其他股东则发生了变动。

时至2024年第一季度末,长春高新股份的机构持股者及其持股情况,与去年年末相比亦有所改变。具体而言,仅有华泰柏瑞基金、中欧基金、平安基金和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选择增持该公司股份;长春超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中央汇金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则保持持股稳定性,未进行增、减持操作;其余包括易方达基金、招商基金、鹏华基金、富国基金、国投瑞银基金等在内的20余家机构均减持了该公司股份。此外,市场迎来了中庚基金、海富通基金、前海开源基金等5家机构投资者,他们选择在此时间点进入长春高新的股东行列。

长春高新股价自2021年5月触高后回落情况(元/股)(按前复权计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数据来源:东方财富网

业绩增速放缓

有分析指出,近年来长春高新股价一路下行,可能与该公司业绩增速呈现出放缓趋势紧密相关。

据财报数据披露,2021年全年,长春高新归母净利润增速突然大跌至23.33%,而2019年和2020年同期增速均在70%以上。该公司在2021年财报中表示,这一年,“受国内外形势严峻复杂以及房地产市场整体拐点综合影响,公司主营医药、主营房地产的部分子公司受到一定冲击,只实现微薄利润”。

此后几年里,长春高新业绩增速进一步减缓。其中,营业收入同比增速由2021年25.30%一路降至2022年17.50%、2023年15.35%;同期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速更是跌至个位数,从2021年23.33%降至2022年10.18%、2023年9.47%,两年时间缩水13.86个百分点。

据最新财报数据,2024年第一季度,长春高新依旧未扭转业绩增速持续放缓的局面,公司营收同比增长14.39%至31.77亿元,归母净利润同比增幅已不足个位数,仅微增0.20%至8.59亿元。

据了解,长春高新主营生物制药及中成药的研发、生产和销售,辅以房地产开发等业务。经过多年布局,该公司当前业务板块覆盖基因工程、生物疫苗、抗体药物、高端化药、现代中药等多个医药细分领域。

分收入构成来看,制药业一直是长春高新收入来源的“主力军”,其近年来收入占比均高达九成以上。然而,自2022年开始,该业务板块收入增速出现放缓,时至2023年已经降至13.93%,相较于2021年28.50%的同比增速,缩水超10个百分点。

在2020年至2023年期间,长春高新制药业板块的毛利率增减情况同样难言乐观。2020年,该业务的毛利率同比减少0.48个百分点;2021年和2022年毛利率分别仅较上年同期回升0.46%和0.24%;2023年,该业务毛利率再陷下滑,同比减少1.14个百分点。

对于未来经营,该公司在财报中表示,一方面将巩固提升核心主导产品的市场地位,进一步完善中长期品牌管理策略,提高长效产品结构占比,提升专业化、品牌化、数字化、合规化能力,为公司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另一方面,长春高新将开展多元布局,推进医药健康全产业链全球化战略发展,按照公司差异化竞争策略积极对接全球前沿行业资源,寻找具有独特性的平台、赛道及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