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对于未来房地产的走向,我们都充满了疑问。当2023年预计GDP增长5%的目标被设定时,似乎我们已经可以预见,今年的房地产市场走势已基本明朗。

前言

在一篇电影评论中,巧谈君曾引用过一句极为贴切的话:“在黑暗中停留越久,我们越是向往光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新的激励因素是什么?

五年前,就已有观点预测,在人口红利减退、城市化和经济增长放缓的背景下,房地产要想恢复过去20年的增长速度,只能依赖强有力的刺激。

逻辑非常直接,尽管住房属于商品,但其价值巨大,我们每个人在购房时都会格外小心,一步走错可能要花三十年来弥补。为了缓解我们的担忧,必须寻找新的激励因素。

众所周知,经济一直是我们的重点,也被视为刺激因素。无经济支撑,就像盖大楼却连基础都无力打造,再动听的言辞也只是自欺欺人。

自21世纪初以来,我国的经济总量迅速增长,从最初的约10万亿元飙升至现在的超过100万亿元,这一成就即使放眼全球也让我们自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然而在2022年,几个变化似乎限制了这一刺激点的效果。一方面,2022年经济增长率是自1977年以来的最低点,仅3%,许多专家也大声疾呼,稳定房地产市场,经济急需“一把火”。

另一方面,从实际出发,2023年GDP增长目标设定为5%,比2022年的5.5%还要低,这表明中央更倾向于经济的休养而非刺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显然,2023年要继续刺激房地产,经济已经不是最佳选择。那么新的刺激点是什么呢?

实际上,上文已经给出了答案。巧谈君认为新的刺激点就是“稳定”,这涉及到心理学领域,我们都清楚,房价不可能永远上涨,总有停止的一天。

但这也会带来矛盾:持续上涨会损害无房人的利益,而大幅下跌会影响已购房群体的利益。因此,与以往不同,新的刺激点的最大作用是实现平衡。从现实看,的确如此,不同城市房价涨跌不一,但总体趋于稳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与以往相比,这次新的刺激点似乎力度较小,可以称之为“弱刺激”,甚至对我们的生活影响不大,那么我们是否可以说,过去的房地产强刺激已经结束了呢?

强刺激真的结束了吗?

你还记得2009年和2016年这两个值得记忆的年份吗?这两年可以说是房地产强刺激的代表,分别从供给端和需求端激励购房,这是典型的强刺激,就像有一只隐形的大手在你背后推动你前行。

相比之下,2023年的“弱刺激”已经完全不同,不再是推动你主动购房,而是通过各种保障间接解决你购房的后顾之忧。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今年初的会议中,高层明确了2023年房地产的主要工作方向,用九个字概括就是增信心、防风险、促转型。巧谈君认为这已经确定了2023年房地产的走势,除了多次会议中提到的房住不炒政策外,中央还一锤定音,推进保交楼保民生稳定工作,整治房地产市场秩序,确保人民群众安心购房、安心租房。

因此,强刺激已经结束,今后房地产的趋势将是弱刺激,归根结底就是稳定,这也符合当前经济发展的特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解决和改善居住问题成为重点?

在今年的工作报告中,还有两处提到了房地产,涉及居住问题,这也是重点。巧谈君用浅显的语言来解释。

首先是重点解决新市民和年轻人的居住问题。提到了“住房保障体系”,巧谈君认为这与新加坡模式不同,我们强调的是商品房和保障性租赁住房并行。

更直白地说,如果年轻人和新市民买不起房,不必强求,可以选择在大城市租房居住。

其次是继续推进老旧小区的改造工作。房地产作为第一内需,不仅要重视新增房的作用,存量房也非常重要,而“城市更新工作”就是具体举措之一。

之前的文章中,巧谈君已经提到过,未来老旧小区改造不仅不会停止,规模还会进一步扩大,这正是它的来由。

就在3月,央媒《经济日报》专门撰文明确表示,老旧小区改造有利于扩大内需和刺激消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这个角度看,老旧小区改造也可视为另一种“弱刺激”。

对此,你有什么不同的看法吗?欢迎友好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