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国的女军是一支特殊的部队,开启了近代女子入军营随军打仗的先河。太平天国女军的出现,既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也是太平天国运动的使然。那么,太平天国的14万女军从何而来?她们最后的结局是什么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太平天国的女军,早在金田起义时期就已经酝酿。广西自古地贫,康雍乾三朝近百万的人口滋长,导致了广西人地矛盾的冲突加剧,进而引发土人与客家人之间长时间、大规模的械斗。械斗需要大量人力支持,吃苦耐劳的两广妇女在支持土客械斗中起了重要作用,逐渐成为一支不被轻视的队伍。天地会首领苏三娘就是一名女子,她的手下有一千多人,是当地非常有名的女头领。

太平天国正式组建女军始于金田团营时期,金田团营时拜上帝教要求教众们携带家人、钱财和武器,将房屋烧毁后一起到金田集合,然后在天父天兄天子的带领下一路斩杀阎罗妖,直达人间的天堂。团营令发出之后,十里八乡的教众纷纷扶老携幼前来,就连远在广东等地的教众也兵分几路前来汇合,一些来得晚了的还没能赶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杨秀清这一战略相当有效,仅用5、6千人就打败了5、6倍的清军,杀死清军天津镇总兵长瑞、凉州镇总兵长寿、河北镇总兵董光甲、郧阳镇总兵邵鹤龄以及副将、参战、游击、千总、把总多员;重伤清军南路统帅乌兰泰,乌兰泰逃回桂林后死去。可以说,没有女军的支援杨秀清无法取得此战的胜利,太平军也将彻底消亡在金田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太平天国女军随着革命的壮大而不断壮大,鼎盛时期的太平军女兵共有14万人,据《金陵癸甲纪事略》记载,1853年太平军女军人数为140900人,同年冬人数为130400人。又据《金陵兵事汇略》记载:太平军女兵人数在1853年6月大约为140400人。14万女兵,这就是太平天国女兵人数的最高峰。

女军是如何作战?如何进行管理的呢?清人张德坚在《贼情汇纂》中记录:“女总制自前一至中八,共四十军,军各一人,女监军如之。女军帅统女卒长,卒长领两司马,一两司马管二十五人,一军帅管二十五卒长,共管女兵二千五百人。女军帅四十人,管卒长一千人,两司马四千人,女兵十万人。女营无师帅、旅帅,以两司马管之,卒长领之,军帅统,悉隶于监军总制,凡有驱使,夕令朝遵,无敢背之者。此军中女官之大概也。”(清张德坚《贼情汇纂》)

从张德坚的记录来看,太平天国女军分为前后左中右8军,共有40军,每个军设女军帅一人,下设卒长25人,下又设两司马200人,一个军有2500人,加上卒长两司马共有2725人,40个军的总兵力为10万多人,这不得不说是一支庞大的队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是太平军主力部队的家眷:金田团营时期,大量的太平天国将领携带家眷起义,并且号召金田周围的拜上帝教众带着家眷前来团营,由此一来造成了大量人口的聚集。1850年,洪秀全派出拜上帝教教徒前往广东接回了自己的家眷,这些人有洪秀全的母亲、洪秀全的哥哥洪仁达、嫂子萧二妹,以及洪秀全的妻子儿女等人。第二种是太平军一路上吸收的太平军女兵,太平军冲出广西后进入湖南、湖北战场,在这些战场上有大量妇女加入太平军。其中尤其以湖南、湖北最多,江西等地则并不多见。大量妇女自愿加入太平军,她们从太平军身上看到了希望,不少人抛弃家业以命相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太平天国女军以两广地区的随军妇女为基础,后来又吸收了大量湖南、湖北地区的妇女,但总体上而言,太平天国女军依然是“大脚蛮婆”的形象。大脚蛮婆跟随太平军一路北上东进,一路过江过河,一路攻城略地,她们为太平天国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女军在太平天国内部几乎什么事情都干,女军头领的地位也相当高,女军中比如洪宣娇、苏三娘、胡大妹等在军中一度能与各王分庭抗礼。但由于太平天国实行严格的男馆、女馆制度,女军的主要身份和承担的主要工作职责有以下几种:

一是作为普通士兵直接参与战争:在太平军的历次战役中,几乎都少不了女军的身影,女军与男子一起并肩作战,杀得清军落花流水。据《武昌兵燹纪略》中记载:“粤西女贼万余人,女贼尤其矫健善战,贼之劲旅,往往遇大敌而后出之。”太平军女军出战时,主要着装是“红绡抹额,着芒鞋颇矫健”。在1855年的武昌保卫战中,太平军有9位女将英勇善战,接连重创清军,最后在寡不敌众壮烈牺牲。武昌当地人将她们葬在武昌东湖边,取名为九女墩。郭沫若有诗云:“九女墩谁呼?均是太平军革命女志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三是充当后勤与保障:太平军女兵内部有严密的分工,一些人负责打仗、一些人负责生产粮食,一些人则负责后勤建设,有的还承担起了守卫城门、侦察敌情等工作。太平军女兵中有大量从事背煤、扛米、开挖壕沟等繁重工作,“贼众少,且东贼多疑,于是使大脚蛮婆上城头守城。又使挑糠出城,使随打仗贼后,以备填塞濠沟之用。”(选自《避难纪略》)杨秀清率部打仗,太平军女兵挑着糠皮走在后面,准备随时将战壕填满供太平军士兵踩踏攻城,分工到如此地步已经相当精细。又在太平军北伐时,不少女军争相到天津一带侦察地形画成图形带回,为太平军北伐提供了第一手情报。凡此种种,不一而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历史是残酷的,太平天国女军没能看到她们梦想的天国实现。天京事变之后,太平天国由盛而衰。1864年曾国藩的湘军围困天京,李秀成亲率25万大军也未能救下天京。湘军攻入城中,太平天国灭亡。14万太平军女兵下落何处呢?湘军攻入天京时,城内人口尚不足3万人,这其中有为数不少的女兵,她们最后大部战死。

太平天国的14万女兵,除了极少数离开天京远走他乡外,大多已经战死在太平军的历次战斗中。在曾国藩的秘书赵烈文所写的笔记中证实了这一点:“后期的太平军兵力缺乏常常以女兵和孩童冒充男兵作战,因此一仗下来伤亡惨重。”在全面崩溃的情况下,太平军女兵们最终命运凄惨,难得善终。太平军女兵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解放了思想,但她们始终是以宗教战士的身份参加革命的,因此带有非常明显的落后性与局限性。也许她们至死还想着,“拥金砖住金屋,享福好威风”,“天王打下了江山后,一人多分几个小老公”的美好愿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参考文献:

《金陵癸甲纪事略》张德坚《贼情汇纂》涤浮道人《金陵杂记》清·佚名《避难纪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