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省姐说家常 讲述人/刘雅丽

我叫刘雅丽,今年43岁,目前在一家公司做财务经理,工作稳定,家庭幸福。

最近经常刷到关于高考的新闻,距离高考还有不到三天的时间,我看到各个群里的妈妈们都在讨论穿旗袍,买葵花,想尽一切办法帮孩子讨个好寓意。

这让我想起二十五年前的那些事,那年我也是一名高考生,但是分数出来之后,母亲追着父亲吵了三天三夜,才换来我现在的幸福生活。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下面我来跟大家说说。

我出生于湖南的一个偏远山区,那里道路泥泞,交通闭塞。

那里的房子都是建的土坯房,所有村庄都是四面环山,村民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奶奶总共生了六个孩子,两个男孩,四个女孩。

最大的和最小的是男孩,中间四个全是女孩。

奶奶本来生完第五个孩子就不愿意再生了,但是我们家从爷爷这辈往上数,都是三代单传,爷爷自小就生活在农村,一直都很羡慕别人有兄弟的家庭。

所以他要求奶奶一定要生两个儿子才行,这样以后开枝散叶才会更快更广。

听父亲说,太爷爷是个商人,但是他有钱之后就忘了初心,找了个外室,对太奶奶和爷爷这个儿子不管不顾,后来所有的钱也全部都留给了外室。

所以爷爷从小生活条件就特别艰苦,总是遭到各种欺负,受尽各种冷眼。

有句话叫做“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爷爷从小没有父亲的庇护,生活所迫,就自学了很多手艺,所以到了婚配的年龄,很多媒人上门说亲。

二十岁那年,爷爷就和奶奶结婚了,可能是因为自己从小就没有兄弟姐妹一起玩的缘故,所以他经常把“多生孩子”挂在嘴边,特别是男孩,越多越好。

奶奶拿他没有办法,只能随了他的意,生了一个又一个。

那时候又没有生育管控,有些家庭为了追生儿子,从二十岁生到四十岁都不足为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父亲是奶奶生的第一个孩子,排行老大,下面还有大姑,二姑,三姑,小姑,叔叔。

生完叔叔以后,爷爷还想继续生,奶奶不同意,就背着他偷偷去做了结扎手术,为此,爷爷还置气,七天不理奶奶。

后来这件事情总是被奶奶拿出来笑话爷爷,说他穷的叮当响,还不识时务!

随着孩子的增多,日子更加过得捉襟见肘,不过爷爷的心态非常好,总对奶奶说:“有人就有希望,眼前的日子辛苦一些,往后走就会越来越轻松的。”

所以那些年,生活虽穷,但是家庭和睦,一家人的日子也过得温馨有爱!

天有不测风云,父亲十三岁那年,爷爷意外离世,随后奶奶改嫁,这个大家庭陷入了风雨飘摇的境地。

看着下面一帮弟弟妹妹,父亲用稚嫩的肩膀挑起大梁,先后给几个妹妹找了婆家。等到父亲三十岁那年,还余下最小的姑姑和叔叔留在家中。

日子一天天过去,父亲的婚事始终没有着落,这成了几个姑姑最焦虑的事情,后来大姑通过熟人介绍,才以换亲的方式让父亲和母亲结了婚。

因为家庭的拖累,父亲一直也没能成家,最后不得已用小姑换亲才娶了母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父母结婚的第二年生了我哥,第三年又生了我。

我出生的那个年代,家家户户都重男轻女,父亲也不例外,他骨子里面总认为男孩才能延续香火,而女孩迟早都得嫁出去,替别人开枝散叶去了。

所以父亲一直就反对让我上学,好在母亲一碗水端平,她对父亲说:“女孩怎么了?这也是交了不少罚款才得来的孩子,儿女双全多好哇!女孩学习好了,照样可以光宗耀祖!”

父亲虽然不同意母亲的说法,但也无可奈何,所以我在母亲的维护下和哥哥一样,背上了书包。

那时候村里不少和我年龄相仿的女孩,一天学都没有上过,十几岁就嫁了人。

父亲虽然同意我去上学,但是每次给学费的时候,都会发几句牢骚:“你看又给你交了这么多的学费,以后能不能得利都是个未知数。”说完这些话,就把钱往桌上一扔,叹着气走出门外。

每次看到父亲这副态度,我心里就会特别难受,好几次都有放弃学业的想法,每当我闹情绪的时候,母亲都会好言相劝,我又乖乖的背上书包。

哥哥从小就比较调皮,不爱学习,父亲使尽一切办法对他威逼利诱,也丝毫不起作用,到了初二的时候,他无论如何都不愿意去上学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上小学的时候,成绩一直排在班级前十,母亲那时候就对父亲说:“这个儿子是指望不上了,女儿倒是还有点希望。”

父亲听完母亲的话,就恼怒的说:“女儿能指望啥,她以后生的孩子也不随咱家姓,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

母亲也不和他一般计较,随便他怎么说,一如既往地鼓励我好好学习。

都说女孩子的学习能力后劲不足,这句话在我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高考的时候只考了个大专,父亲不愿给学费,母亲和他吵了几天,最后还是找二舅借钱做学费。

小学的时候,我成绩还能拔尖,到了初中的时候,物理和化学怎么都学不明白,别人都能轻松拿到95分以上,我每次却只是刚好及格。

初一的时候,成绩还能保持中上水平,一进入初二,我的成绩就下降特别厉害,班级排名前三十都进不了。

父亲看到这种状态,就对母亲说:“雅丽这成绩,我看考高中都难,还想考大学,简直是痴人说梦!还不如让她现在就辍学,不仅省学费,还能帮着干点农活。”

母亲听了以后非常生气,说了句:“她都还没考,你就知道考不上,你这么会算,咋不算算我们家什么时候能发财。”

父亲看到母亲态度如此坚决,从此以后,也就不再提类似的话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转眼,三年初中就结束了,迎来了中考,我因为物理和化学拖后腿,只考上了普通高中。

父亲知道消息以后,又找到母亲商量,想让我辍学外出打工,赚钱回家给哥哥娶媳妇,母亲还没等他把话说完,就明确拒绝了。

父亲最后留下一句:“那就让她上三年高中吧,但是我把丑话说在前头,只有考上本科才能去读,像什么大专,就算考上了,我也不会送去读的。”

母亲听了也不说话,继续做着手里的活,头都没抬一下。

就这样,我在母亲的维护之下,开启了三年的高中学习。

高中阶段的知识更深入,我学起来比以前更加吃力,只要想起父亲说的那句“必须考上本科才能去读”,就会感觉到一块石头压在心头。

每逢放假回家的时候,我就会躲起来哭,母亲听到了就走过来安慰我:“雅丽,咱不着急,能考上高中就已经很不错了,你看咱村里总共也才三个人考上高中,慢慢来,能考上大学就更好,万一考不上也没关系,还可以寻找其他出路。”

在母亲的安慰下,我慢慢有了信心,也不再有心理压力,心态逐渐调整了过来。

学习的时候没有了心理包袱,最后高考的时候,勉强考了个大专。

这一次父亲说什么都不愿意让步,他对着我和母亲说:“一个破大专有什么好读的,儿子马上就要结婚,哪来的钱交学费。”

母亲听了就把他拉出门外,说道:“不要当着孩子的面说这些话,难不成你有钱给儿子娶媳妇,就没钱给闺女上学,你这不明摆着分心嘛!”

父亲回道:“我这是看清现实,毕竟以后养老还得靠儿子,你如果坚持让她去读大专,那你自己想办法给她凑学费吧。我的钱是要给儿子建房娶媳妇的。”

连续几天我都听到母亲跟在父亲身后争吵,但是依然改变不了他的思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看到母亲愁眉不展的模样,就主动和她说:“我不上大专了,出门打工赚钱去。父亲说得对,女孩迟早得嫁人。”

母亲听我这么说,第一次朝我发了脾气,厉声斥责:“女孩是迟早得嫁人,但是你有没有思考过想嫁什么样的人呢?如果想走出农村,你就只有靠读书这一条路,学费的事情我来想办法。”

第二天一大早,母亲就回了娘家,回来的时候,交给我一个袋子,说里面是找二舅借的学费。

金秋九月,我怀揣着那个袋子步入了大学的校门,成为了一名大学生。

三年之后,又通过专升本的考试,继续学习了两年,拿到毕业证的时候,我特意买了礼品去了二舅家里,感谢他当初的援助之手。

大学期间,我还找到了人生伴侣,那一刻才明白母亲曾经说的那句“你有没有思考过想嫁一个什么样的人!”

时光飞逝,一转眼,我们都已步入中年,我时常和家人提起自己经历过的那些事,感慨自己有一个好母亲。

如果没有母亲的坚持,我可能已经嫁入一个农户家庭,每天循环着挖土种地。

现在只要回老家,我都会买些礼品去看二舅,也会给父母带些补品,另外再给些钱。

每当这时母亲就会把钱全部收走,礼品也全都提进房间,对着父亲说一句:“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这些东西你可没有份,都是我的。”

父亲听完就“嘿嘿”一笑,答道:“你就别和我一般见识了,我那时目光短浅,还好你舵掌得好,才有了现在的好日子。”

说完,大家都“哈哈”大笑了起来,客厅一片和谐之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