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拳出击,“恒大财务造假案”处罚结果靴子落地。

5月31日,证监会发布公告:依法对恒大地产债券欺诈发行及信息披露违法案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对恒大地产责令改正、给予警告并罚款41.75亿元,对恒大地产时任董事长、实际控制人许家印处以顶格罚款4700万元并采取终身证券市场禁入措施。

作为曾经中国最大的房地产开发商之一,恒大在2019年至2020年期间,通过提前确认收入的方式,虚增了巨额的收入与利润,这成为中国资本市场多年以来最大的财务造假案件之一。

恒大财务造假案,性质之恶劣,虽严惩难恕其罪。不过,在其造假过程中,充当“保护伞”的审计机构普华永道,亦难逃其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会计事务所,作为独立第三方审计机构,被称为资本市场的“守门人”,在确保上市公司的财务真实性上,起到至关重要的监管作用。

普华永道,是全球最顶级的四大会计事务所之一,曾连续14年为恒大担任审计机构。如今恒大造假爆雷,为虎作伥的“保护伞”还能独善其身吗?

恒大“保护伞”

要了解普华永道如何成为了恒大财务造假案的“保护伞”,首先需要了解恒大如何进行财务造假。

根据证监会披露信息,恒大地产在2019年和2020年的年度报告中,存在着严重的虚假记载。最核心的问题,就是通过“提前确认收入”的方式进行财务造假。

仅2019到2020年两年时间,恒大虚增收入高达5641.46亿元,虚增利润达到920.11亿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对于这两年恒大的财务审计,普华永道给出的审计意见是“无保留意见”。

会计事务所在审计上市公司财报时,一般结论性意见会有四个:无保留意见,保留意见,否定意见以及无法发表意见。

其中,“无保留意见”相当于对于财报真实性的最高肯定,表明审计后没有发现任何问题。

自2009年恒大上市之后,普华永道一直与其合作,连续14年给出的审计报告都是“无保留意见”。

合作数十年,普华永道每年从恒大拿走审计费用数千万元。正是凭借全球顶级会计事务所的“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背书,才使得恒大拿着造假的财务数据,在资本市场浑水摸鱼。

直至2021年,我国实行新的会计准则,严格规定了上市公司收入确认的标准,财报在新规之下难以动手脚,这也成为恒大爆雷的导火索。

见势不对,普华永道马上抽身,于2021年10月辞任恒大审计师。在辞职声明中,普华永道表示,“无法获得足够的信息和解释来进行审计”。

外患内忧

恒大爆雷,对于普华永道而言,是一次巨大暴击。无论是业务能力,还是企业诚信,普华永道都迎来巨大质疑,而这两方面,可谓是会计事务所的立身之本。

外患不止,又增内忧。

4月13日,一封名为《是谁把普华永道带入恒大这个火坑?》的公开信,在网络流传散布,意欲将“恒大审计失职”一事指向普华永道亚太及其中国主席赵柏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这场号称“审计史上最大丑闻”的发酵下,加剧了普华永道内部势力的斗争。

许多人可能不知道,此前全球顶级会计事务所并非“四大”,而是有“五大”。除了目前的普华永道、德勤、毕马威、安永,曾经还有一家名为安达信的公司,同列为“全球五大会计事务所”。

2001年,美国最大的天然气和电力公司安然爆出财务造假,安然公司被揭露从1997年以来虚报利润6亿美元,并隐瞒24亿美元的到期债务。

安达信因帮助安然公司造假,被判处妨碍司法公正罪后破产。

从此,全球“五大”会计事务所变成了“四大”。

相较安然5年虚报的6亿美元利润,恒大2年虚报的920亿元利润可谓天文数字。唯一不同的是,目前尚未有充足证据证明普华永道参与了恒大财务作假。

巧合的是,普华永道亚太及其中国主席赵柏基,此前正是出身安达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赵柏基出生于中国香港,最早于1984年在加拿大多伦多开始其职业生涯。1992年,赵柏基返回香港,于1995年成为安达信合伙人。

之后,由于安达信卷入安然造假丑闻,大中华区审计业务被普华永道合并,赵柏基成为普华永道的合伙人。

上述公开信中提到,2005年至2013年,赵柏基担任普华永道审计业务线一把手,彼时恒大正是赵柏基的客户。

普华永道,危矣

恒大财务造假风波,对于普华永道而言,无疑是一次巨大冲击。外患内忧之下,普华永道到了最危险的时刻。

短期内,普华永道作为审计机构,对于恒大财务造假案,应担负直接责任。

wind数据显示,普华永道与恒大合作以来,收取的审计费用总共约为2.7亿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会计师法》相关规定,如果按照“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款”来计算,普华永道最高或面临13.5亿元罚款

除了短期内的巨额罚款,长远来看,普华永道无论是从业务能力上,还是从品牌信誉上,都难再获得中国企业客户的信任。

据不完全统计,2023年度普华永道审计的A股上市公司合计107家,审计费用合计8.69亿元。

但自3月份以来,陆续已经有25家公司取消了和普华永道的合作,其中不乏大型国有企业和知名民营企业。从这些上市公司披露的2024年和2023年审计费用测算,总规模已超2.7亿元,普华永道可谓损失惨重。与此同时,国内公司对普华永道的“解约潮”还在持续。

趁你病,要你命。商战向来残酷,普华永道此次的危机,是其三大会计事务所最大的机遇。普华永道丢失的客户,以毕马威、德勤、安永为代表的三大会计事务所分食最为明显。

除了抢客户,“挖墙脚”也齐头并进。5月份以来,“三大”纷纷发布社招信息,招募审计等相关职位。

想当年,安达信因“安然造假”倒闭之后,“五大”变成“四大”,普华永道成为重要受益者。安达信流失的客户、人才、资金,不少都被普华永道收入囊中。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曾经的安达信的故事,如今或在普华永道身上重演。无论“四大”是否会变成“三大”,自此以后,普华永道在中国市场的路只能越来越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