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时间的推移与社会的发展,人口老龄化的整体趋势已不可避免。数据显示,截止到2023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的数量直逼3亿大关,占全国总人口的21.1%;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数量也已达到约2.17亿的规模,占全国总人口的15.4%。

与2022年末相比,人口老龄化的问题进一步加剧。其中,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新增约1700万,同比增长1.3%;65岁及以上新增约700万,同比增长了0.5%。基于此,我们不难得出一个简单的结论,即在人口老龄化趋势日渐加剧的背景下,60岁及以上老年人所享受的基本养老保险待遇需进一步完善与提升,才能与日益增长的养老保障需求相适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退休人员月人均基本养老金水平

在现行社会保障制度下,养老金作为全国近1.4亿企事业单位离退休人员安享晚年幸福生活的“经济保障线”,其待遇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决定着退休人员的生活质量与幸福指数。然而,从现状来看,绝大多数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企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其养老金却并未达到月人均水平,进而导致他们无法做到老有所养、老有所依。

①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月人均基本养老金水平

参考国家统计局于2023年7月发布的《国家统计年鉴(2023)》,其中披露的数据显示,2022年度我国机关事业单位参保离退休人员的数量为2113.1万人;参考2023年8月财政部发布的《2022年全国社会保险基金支出决算表》,其中披露的数据显示,2022年度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支出金额为15027.7亿元。由此两项数据我们可计算得出,2022年执行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制度的机关事业单位离退休人员的月人均基本养老金为5926.4元。

②企业退休人员月人均基本养老金水平

同理,参考《国家统计年鉴(2023)》,其中披露的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退休人员总数为11530.9万;参考《2022年全国社会保险基金支出决算表》,其中披露的数据显示,2022年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在基本养老金方面的支出金额为41436.22亿元。由此2项数据我们可以计算得出,2022年度执行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企业退休人员的月人均基本养老金为2994.6元,尚且不到3000元/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基本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

为更好的保障退休人员的基本生活,同时也是为了进一步提高退休人员的基本养老保险待遇水平,国家在不断改革与完善养老保险制度的同时,也建立了基本养老金的正常调整机制。

①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

2005年,国务院公开发布《关于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其中改革了企业职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缴费比例与待遇计发办法,同时也建立了与职工工资水平和物价变动等因素相适应的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

②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

2014年10月,国家启动了养老金制度的并轨,将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与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统一并行为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同时,改革了机关事业单位参保人员的缴费方式与待遇计发办法,并同步建立了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的正常调整机制。

值得一提的是,自2016年起,国家便首次实现了机关事业单位与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调整办法的统一,并持续至今。基于这一政策背景,2023年企事业单位退休人员的基本养老金在2022年的基础上又进行了新一轮的调整,从全国范围内来看,整体涨幅为3.8%。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央明确:2024年继续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标准

介绍到这里,新的问题便出现了,既然国家已经建立了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的正常调整机制,那么步入2024年,退休人员的基本养老金是否会继续在2023年的基础上再进行调整呢?从目前国家已经释放出的信号来看,退休人员的基本养老金再涨已基本定调。

①2024年全国两会期间,国务院公开发布了政府工作报告,明确在2024年国家将围绕社会保障领域重点开展3项工作,其中包括继续提高退休人员的基本养老金、将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的最低发放标准再提高20元、以及全面推动个人养老金制度落地实施;

②3月25日,财政部预算司发布了《关于2024年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预算的说明》(下称《说明》),其中明确2024年基本养老金转移支付预算数为11160.52亿元,比2023年执行数增加1068亿元,增长10.6%。那么基本养老金转移支付主要是用来干嘛的呢?

据悉,在《说明》当中,国家明确提到基本养老金的转移支付主要用于2024年继续适度提高企业、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养老金标准以及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

基于这2个层面,我们不难得出一个结论,即2024年机关事业单位及企业退休人员的基本养老金标准将继续提高,迎来“20连涨”。同时,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的最低发放标准也将上涨20元,由此前的最低103元/人/月,上涨至最低123元/人/月,涨幅高达19.4%。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满70周岁、工龄30年的退休人员,每月按这个数发,行得通吗?

对于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的发放标准,有人提出了这样一个方案,具体如下:

将退休人员所享受的基本养老保险待遇即基本养老金统一按“工龄”发放,对于年满70周岁且工龄时长达到30年及以上的,每人每月发放5000元,以保障其基本生活。

显然,对于这样的提议,人们的看法并不相同。支持的人认为,这一方案能够体现“公平、平等”的原则,在相同的养老保险待遇水平下,低收入的劳动者在退休后确保生活待遇水平不降低;高收入的劳动者在退休后同样也能够维持最基本的晚年生活。

那么问题又来了,这一方案到底行不行得通呢?个人的看法是,虽然这一提议的初衷很好,但是从基本现状来看,大概率是不可行的,理由有如下4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①与多缴多得、长缴长得的原则不符

按照现行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养老金水平的高低遵循多缴多得、长缴长得的原则,即缴费年限越久、缴费金额越多,则退休后的养老金待遇水平越高。若满70周岁、工龄30年的退休人员统一都按照5000元/月的标准计发基本养老金,那么势必会影响参保人员的缴费积极性,也不会再有人会选择以相对较高的缴费基数参保,不利于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运行。

②养老金的缺口或越来越大

现阶段,一部分统筹地区已然面临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不抵支的现状,需要通过国家的调剂才能确保退休人员的基本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若采取上述的提议,那么势必又会加大部分地区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的支出总额,给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带来更大的收支压力,甚至会导致养老金的缺口越来越大。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这项建议大概率也是行不通的。

③工龄并不等同于参保缴费年限

再者,参保人员工龄的长短并不等同于基本养老保险的累计参保缴费年限。虽然部分退休人员在职期间的工龄时间很长,但是由于各种原因比如像病休等种种原因却并不享受视同缴费的工龄。换句话说,满70周岁、工龄30年的退休人员,其基本养老保险的累计参保缴费年限可能仅仅只有20年甚至15年。所以,若将这类退休人员的基本养老金待遇也提到5000元/月的水平,那么无疑将会让那些真正实际参保缴费的退休人员心里不平衡,并引发不满。

④不同地区,养老保障的基本需求不同

截至目前,我国现行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并未完全实现全国统筹,不同地区的退休人员其所面临的养老成本往往会存在较大的差异。比如,在一些经济发达的地区,生活成本相对较高,养老保障的需求也更高,5000元/月的养老金可能仅仅只能够满足基本的日常需求;而在一些经济欠发达的区域,生活成本相对较低,若统一发放5000元的养老金,那么很可能会超出基本的养老保障需求,造成养老保险基金的浪费。因此,从这个角度来看,这一提议能够真正实施的可行性也并不大,况且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也无法承担如此大额的开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结语

总而言之,2024年退休人员的基本养老金标准将会进一步的提高,迎来退休人员所期待的“20连涨”。在这一背景下,调整范围内不同类型的退休人员,其养老金的待遇水平都将会迎来不同幅度的上涨。值得一提的是,基于现行的调整原则,多缴、长缴基本养老保险的退休人员会更加受益;而那些缴费年限短、养老金待遇水平低的,则无法享受较高的增发额。

另外,对于文中所提到的“年满70周岁且工龄时长达到30年及以上的,每人每月发放5000元”的提议,从现状来看也是行不通的。归根结底,无非还是2个方面的原因:

其一,基本养老金待遇水平的高低并不单单是以工龄长短和年龄大小来衡量的;其二,为了确保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公平与可行性,退休金的待遇需要综合考虑累计参保缴费年限、缴费金额、所处地区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水平、退休年龄、缴费指数等等多种因素。

所以,还是文中所提到的那句话,初衷是好的,但违背了现实的基本情况,终究还是行不通的。若企事业单位参保人员真的想要自身在退休后享受到较高的养老金待遇,那么依照现行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还是要尽可能的多缴、长缴基本养老保险,或许只有这样才能让自己退休后的基本生活真正做到衣食无忧、老有所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