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发生的事情,给人最大的感觉就是,经济一旦增长缓慢下来,整个社会的矛盾都会随之增多,像是全国各地年轻人的跳桥事件,亦或是一些互联网巨头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经济下行带来的阵痛终将所有人来承受。

01

近日,刘强东重新定义兄弟事件在网上引发了不小的讨论。曾几何时,刘强东甩下豪言壮语,无论人工智能如何发展都不会抛下任何一个兄弟,一番承诺温暖了无数兄弟。

但很快,刘强东就对兄弟重新下定义。三类人将直接排除在兄弟之外,缺乏拼搏精神的人,无法干活的人以及性价比低的人。但此时的刘强东对兄弟还是极尽慷慨,发手机、建公寓....

到了今年形势急转直下,618还没到来,京东就突然传出裁员消息,刘强东更是在高管会上放狠话,凡是长期业绩不好,从来不拼搏的人,不是我的兄弟。这些人自然在裁员之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京东管理层还反思了过去数年间公司在管理上出现的失误,承认京东集团体系存在“大企业病”,管理上出现了严重问题,尤其在拼搏上有很大的懈怠。

而刘强东之所以采取一系列措施整顿内部秩序,最大原因还是来自竞争对手拼多多的步步紧逼。通过下面这组数据就能发现,刘强东着急的到底是什么?

去年京东实现10847亿元营收,净利润达到242亿元。阿里营收8686亿元,净利润725亿元。而异军突起的拼多多营收虽然只有1600亿元,但净利润却高达368亿元。

更可怕的是今年一季度的数据,2024年一季度拼多多利润为280亿元,阿里148亿元,而京东仅为89亿元。拼多多实现了后来者居上。

从人员规模上,阿里的员工总数为21.9万人,京东的员工总数超62万人,而拼多多只拥有员工约1.3万人,让刘强东真正上火的是人效这个核心数值。

2023年京东员工人均年创收210万元,阿里巴巴员工人均年创收460万元,拼多多员工人均年创收超过1456万元。对比员工人均年创收,拼多多的人效约为京东的7倍、阿里的3倍。

恐怕这才是京东兄弟们在“拼搏上出现懈怠”的最佳写照。

02

无论是京东裁员刘强东重新定义兄弟,还是前不久百度公关总裁璩静言论风波,都说明一个现象这些互联网企业都面临着很大的生存危机感,并且这种危机感第一步就是向手底下的员工身上传导。

在京东内部,刘强东号召拼搏,整顿秩序,将午休时间从2小时改为1小时,不再允许中午关灯睡觉。相信这只是第一步,下面的各级高管在接收到这种信号后,势必会实施更加严格的规章制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百度副总裁璩静就是最好的案例,“员工闹分手提离职我秒批 ”,和员工只是雇佣关系,为什么要考虑员工的家庭。这不是一个人的品德问题,而是整个企业内部文化的表现,可以说行业默认如此。

这些巨头企业缓释压力,试图重新焕发活力的第一步都是从内部整顿开始。

在这种形势下,保护打工人权益的声音已经越来越微弱。经济增长放缓,全民消费降级,996会重新成为企业的生路吗?而作为没有选择权利的打工人,躺不平,又站不起来,希望又在哪里?

03

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出现“大企业病”这很难规避,但也不是所有症结都能归结为人的管理出了问题。必须要认清的一个现实是,时代在更新,今天的市场环境已经不同往日。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道理同样也适用于企业的更新迭代。

今天我们正迈向一个消费逐渐降级、年轻人躺平思想盛行的低欲望社会,五一假期旅游人数激增但人均消费惨淡,县域旅游、反向旅游取代热门城市成为新宠,一些小众特色、性价比高的餐厅人员爆满,似乎都能说明人们更愿意把钱花在更有性价比的事情上。

谁能想到,曾经以砍一刀却总也砍不完被骂骗子出名的拼多多有一天也会对京东产生威胁,是否可以认为拼多多更适合这个消费降级的时代?更迎合现代新型穷人们的胃口?

而最让人的担心的不止于此,企业的生存关系到数千万的人生计,拼多多的异军突起也不一定是好事,劣币驱逐良币的最大受害者只会是消费者。在这种不良竞争下,劳资矛盾只会越来越多,年轻人的压力也会越来越大。

那些在工作和生活中被压榨得喘不过气的年轻人们又会带来新的社会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