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新款特斯拉Model 3参数图片)高性能版终于上市了。33.59万元的指导价,零百加速3.1秒的性能。可以说,借助新能源赛道,在更为亲民的30万元价位,带来比肩超豪华性能体验的选择,这本是特斯拉所擅长的。只不过伴随着国内诸如小米、华为等新一波大佬下场后,同级别所谓性能操控的话语权,似乎已经被夺走。那么,新款特斯拉Model 3高性能版,还是那个30万元级的最强性能车吗?

操控乐趣,是通过牺牲续航换来的?

3.1秒的零百加速,确实在第一印象上,只有小米SU7的顶配四驱版可以说稳赢(零百加速2.78秒)。而华为背书的智界S7,最快零百加速也要3.3秒。为特斯拉Model 3高性能版挣回这零点几秒的关键之一,当然是全新的4D2电机。作为后置电机,其最大功率达到265kW。远胜老款车型后置3D6电机的220kW,仅比小米SU7顶配的后置电机略低(后者最大功率275kW)。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性能只是讨论操控时的条件之一,特斯拉Model 3高性能版要感谢的,还有其克制的车身尺寸,以及电池容量。当然,这两者都可以归结到整车重量环节。作为高性能版,在覆件和底盘都有变化的前提下,其整备质量为1851kg,比四驱长续航版仅增加28kg。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便是高性能版并没有因为能耗增加,而堆砌电池容量。78.4kWh的三元锂电池,与四驱长续航版完全一致。控制重量的结果,便是高性能版的续航降至623km(CLTC工况),仅比后驱版多17km。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作为全车系中的顶配,在一般操作中,所谓高性能版除了会拥有最强的性能,往往还会拥有最大的电池容量,以保障续航不会下降得太多。比如小米SU7的顶配就独享101度电的麒麟电池,800km的续航(CLTC工况),也仅比自己的后驱长续航版少30km。原本身为智界S7顶配的Max RS版,确实将电池容量控制在82kWh。但在新款车型上,还是额外增加了一款100kWh电池容量的Ultra版。总之,在尺寸和电池都更大的基础上,同级别的中国品牌高性能车,其整备质量基本在2.2吨左右。换算下来,比特斯拉Model 3高性能版满载乘员,还要重一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种与操控相关的细节还存在于其它部分,比如说轮胎规格。虽然这类纯电动高性能车基本都是四驱设计,但实际上还是偏重后驱的存在。但在轮胎规格上,智界S7四驱版并没有针对性照顾,前后轮胎宽一致为245,可以选装255,但前后规格仍然一致。小米SU7顶配的轮胎规格更为灵活一些,但初始规格仍然是前后一致的245。只是可以通过选装,将后轮胎宽最高提升至265。而特斯拉Model 3高性能版则是仅提供前235、后265胎宽的选项。有意思的是,Model 3的中低配在轮胎规格上反倒可以选装。只不过范围仅限轮毂尺寸和轮胎宽高比,胎宽本身并不涉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这个细节可以发现,智界S7和小米SU7,更像是从普通版车型一路加配至四驱顶配。在丰富的配置加持下,顶配车型只是“恰好”拥有了越级的性能表现。而特斯拉Model 3高性能版则更像是为了要做一台高性能车,然后做出一些针对性的取舍。比如说在控制电池容量,以及加大胎宽之后,续航的表现已经几乎要看齐比自己便宜10多万元的后驱版了。而这种取舍,在底盘部分,表现得还要更为彻底。

后排舒适性“摆烂”,底盘在国内会水土不服?

特斯拉Model 3高性能版乍看在底盘结构上没有太大差异,但细节上车辆采用了更多加强件,使其在减轻重量的情况下,具备更好的强度以及抗扭转度。比如更高强度的螺旋弹簧、多节防倾杆等等。结果就是,车辆的底盘变得灵敏,也更硬。考虑到特斯拉此前还有针对中国市场将底盘悬架改柔软的操作。这一波特斯拉Model 3高性能版的操作,可以说是不准备考虑照顾国内用户在后排的乘坐体验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过特斯拉倒没有把事做绝,Model 3高性能版还配备了全新的自适应可变阻尼减振器。这套悬架硬件,与车身动态控制器协同工作,现阶段可以提供两档软硬调节,适当兼顾日常路况。另外,原则上这套系统也可以进行OTA软件升级,以丰富更多选择,匹配更为复杂的路况和车主需求。但这种操作对国内用户而言,谈不上有太多新鲜感。毕竟,在智界S7和小米SU7身上,可不仅仅有可变阻尼减振器。这两款轿车的四驱版本,还全部配备了空气悬架以及激光雷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空气悬架和可变阻尼减振器的同步存在,使得车辆底盘的调整范围更大,能够适配更多的道路状况。而涵盖激光雷达在内的感知硬件,以及华为与小米的算法优势,使得主动悬架成为可能。简单来说,特斯拉在打造Model 3高性能版时,其思路已经相当靠近传统车企。比如丰田在打造丰田86、丰田SUPRA等跑车时,也不会借鉴自己的乘用车平台体系,而是寻求更侧重操控性能的技术合作。而国内诸如小米、华为等新晋选手,则是通过软硬件结合的办法,使常规乘用车型,能够挑战更高性能。

特斯拉打造Model 3高性能版的思路,当然有助于其在赛道条件下,获得更适配的初始调校。但新车对不同道路,以及更为复杂的使用环境兼容性也是一目了然。在这方面,拥有更浓厚乘用车色彩的小米SU7和智界S7等等,表现无疑会更为出色。更重要的是,特斯拉在以上账面中能够攫取到的优势,还需要驾驶员自身过硬的驾驶水平来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