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卜丁

陕西历史博物馆秦汉馆日前开馆时,有一件来自西汉皇家长杨宫的铜行灯,该灯首次亮相不仅牵出鲜为人知的长杨宫,还为观众揭开了西汉宫廷生活的神秘面纱,更让观众得以窥见西汉宣帝时期的历史光影。

杨宫行灯

西汉灯具种类较多,常见的有形态优雅的豆形灯、造型独特的雁足灯、华丽而实用的连枝灯、可悬挂的吊灯、简洁的筒灯、以动物形象为设计灵感的兽形灯,以及其他形式多样的陶灯。那么秦汉馆这件首次展出的“铜行灯”的用途是什么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长杨宫铜行灯 陕西历史博物馆秦汉馆藏

据悉,这件“铜行灯”不仅是一件实用的照明设备,还因其身上的铭文而具有重要的历史和考古价值。陕西省文物局原鉴定组研究员刘合心对该灯铭文“长杨宫铜行灯一,重一斤十三两,神爵二年造”进行了识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长杨宫”行灯 铭文位置

刘合心介绍,该灯自铭“行灯”,顾名思义,即黑暗中行走时用的照明灯具。上海博物馆原馆长马承源主编的《中国青铜器》将这种器形描述为“一般有铭文自称‘行灯’或‘行烛灯’,多用于夜间引导行走”。

从铭文来看,这件铜行灯是在西汉宣帝神爵二年錾刻,它属于长杨宫一件工艺精细的铜制照明工具,其重量为一斤十三两。特别是“神爵”二字,将该灯指向西汉宣帝刘询,该年号使用于公元前61年至公元前57年。

汉宣帝作为西汉中期一位有作为的皇帝,在位期间实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使得汉朝国力得到恢复和发展,这一时期也被称为“宣帝中兴”。汉宣帝杜陵位于今西安市雁塔区三兆村,作为西汉重要帝陵之一,已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杜陵遗址公园

从该灯的造型来看,长柄略有弧度,平口、三足。区别于其他平稳放置的“摆件”灯,它可以通过长柄“端着”行走照明使用,是一件实用的照明工具。这件铜行灯设计精巧,造型别致,其表面可能经过精细的打磨,展现出汉代工匠们卓越的技艺。铜行灯的发现,为观众揭开了西汉长杨宫生活的一角。

长杨宫何在

该灯来自长杨宫,那么长杨宫在哪儿呢?考古学家指出,该宫位于今西安市周至县终南镇竹园头村,这里不仅是西汉时期皇家的游猎场所,更是见证了秦汉辉煌文明的重要遗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长杨宫遗址由北向南拍摄 资料图 刘合心供图

《三辅黄图》记载长杨宫为秦旧宫,汉代继续使用。《汉书·地理志》注解中提到周至县有长杨宫,由秦昭王建立。《小校经阁金文》记载有长杨宫鼎,表明曾是在长杨宫中出土的器物。

西汉著名的文学家司马相如在《长杨赋》中,赞颂了长杨宫的辉煌与美丽。他说:“盖闻天汉之滨,有长杨之宫,其宫之大,冠于天下。其高巍巍,其广袤无垠,其深闳廓,其奥窈冥。上有华盖,下有绮疏,金铺玉砌,碧瓦朱甍。”从这些文字中可以窥见长杨宫当年的宏伟气势。

而长杨宫之所以闻名,还与汉武帝的游猎活动密切相关。汉武帝曾多次到长杨宫游猎,有一次遭遇了大熊的袭击。在危急关头,随行的妃子从武士手中夺过弓箭,射死了大熊,救了汉武帝。为了嘉奖这位妃子的救驾之功,汉武帝在长杨宫修建了“射熊馆”。

不光是汉武帝喜欢这里,长杨宫作为重要游猎场所,从汉成帝时期的一次事件中也可见一斑。汉成帝在元延二年(公元前11年)曾下令调集民众,在长杨宫大肆围捕野兽,导致当年秋收无法进行。

然而,这种过度的游猎活动也引起了一些文人的不安。西汉末年的文学家和哲学家杨雄以谏讽形式写了一篇《长杨赋》,表达了对当时皇家游猎活动过度的担忧和批评。

杨雄说:“虽然,亦颇扰于农人。三旬有余,其廑至矣,而功不图。恐不识者外之则以为娱乐之游,内之则不以为干豆之事,岂为民乎哉?且人君以玄默为神,澹泊为德,今乐远出以露威灵,数摇动以罢车甲,本非人主之急务也。蒙窃惑焉”。

长杨宫遗迹

据悉,对长杨宫遗址的调查始于1980年的文物普查,淳化县文化馆的姚生民、周至县楼观台文管所的李宗华对其进行了初步调查。特别是在竹园头村的考古工作中,他们采集到了一批汉代的珍贵文物。这次调查标志着对长杨宫遗址系统性考古工作开始,为了解其历史地位和文化价值奠定了重要基础。

随后,在1982年刘合心、周至县文化馆的马伯乐对遗址进行了更为深入的踏查。他们不仅确定了长杨宫的确切位置,还详细测量了遗址的面积,发现遗址面积约为2万平方米,文化堆积层的厚度在0.5至1.5米之间。在这次调查中,除了汉代的文物还发现和征集到不少秦代文物。

在对长杨宫遗址的调查中,刘合心在一批精美汉代砖瓦文物中发现的“禁圃”文字瓦当比较罕见,对长杨宫的定性提供了宝贵的实物佐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禁圃”文字瓦当 秦砖汉瓦博物馆藏

《说文解字》中,对“圃”的解释是“种菜曰圃”,强调其作为种植蔬菜园地的基本功能;《周礼》等古文献中,“圃”指代种植树木和果树的地方。刘合心表示,长场宫“禁圃”文字瓦当,作为极少见的瓦当,“禁圃”可能指的是一个针对百姓禁止入内的园林,或者是一个具有特殊用途或地位的园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早年长杨宫遗址出土“禁圃”文字瓦当拓片 刘合心供图

此外,刘合心发现长杨宫遗址出土的四神瓦当,特别是“青龙” “白虎”“朱雀”“玄武” 纹饰的瓦当,在造型、构图、视角上与汉长安城遗址出土的四神瓦当有较大不同,显示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和价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长杨宫遗址出土四神瓦当 刘合心供图

长杨宫遗址发现的秦代夔龙纹空心砖,青灰色陶质,夔龙身体呈横“S”形,线条流畅。还有夔龙树叶几何纹空心砖,砖面残存多种图案。汉代文物包括曲尺形虎纹砖,生动地刻画了老虎的神态。还有“宫”字朱雀纹瓦当,瓦色浅灰,涂有硃红色,上有朱雀图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长杨宫遗址出土“宫”字纹瓦当 周至文管所藏

在长杨宫遗址中,还发现有其他类型的瓦当,如四叶云纹瓦当、葵纹瓦当、连云纹瓦当等,以及羊角形双云纹瓦当、轮云纹瓦当等。另外,也有带文字的瓦当,如“汉并天下”瓦当、“与天毋极”瓦当、“长乐未央”瓦当、“克乐未央”瓦当等。还有玄武纹瓦当、玄武云纹瓦当、虎纹瓦当、云鹤纹瓦当、鹤云纹瓦当等也是出土文物的一部分。

时光荏苒,千年前的长杨宫遗址在历史的长河中静默地诉说着过往。当观众踏足这片古老遗址,那昔日的宫殿楼阁、繁花似锦只能在想象中重现。

来源:文物陕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