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持续深入打好蓝天保卫战,扎实推进空气环境质量总体改善,今年以来,我市坚持监管与服务并重,统筹“车、机、企”系统治理,科学研判、协调联动,及时调度、精准施策,全力以赴推动移动源污染管控,有力保障全市环境空气质量持续改善。

聚力聚效,强化柴油货车污染治理。我市公安、交通、生态环境等有关职能部门在笃西路、104国道、滕平路设卡,开展过境柴油货车检验检查,严控柴油货车夜间闯禁区行为,严查超载超限、道路抛洒、车载尾气监测系统及尾气后处理装置造假等行为。今年以来,已检验检查柴油货车671辆,处罚尾气超标柴油货车3辆。积极推动三一重工、宇通汽车、徐工集团等新能源机械生产厂商的沟通对接,并组织全市18家渣土运输公司参加新能源渣土运输车辆推介会,现场观摩新能源渣土运输车辆,指导推广新能源渣土运输车辆,帮助企业算好经济账,以看得见的经济数据消除企业后顾之忧。联合公安、交通等相关职能部门在红荷路、善南路设立禁止货车通行的警示标志,划定两条绕行路线,要求重型柴油货车全天禁行,累计劝导车辆100余辆,查处货车超载1起、其他货车违法6起。同时,逐步提高火电、煤炭、建材(含砂石骨料)等行业大宗货物清洁方式运输的比例,目前已与25家重点用车单位签订环保达标用车责任书,持续加强运输车辆排气污染防治力度。

抓实抓细,落实非道路移动机械监管。我市以全市建筑工地、矿山、市政工程使用的工程机械为重点,开展全域非道路移动机械编码登记情况排查工作,并结合蓝天巡查、投诉办理等日常管理工作,开展常态化检查,做到发现一台、编码一台,确保排查全覆盖、无遗漏。今年以来,已编码登记非道路移动机械178台。划定高排放非道路移动机械禁行区域,减少非道路移动机械污染排放,依据2022年10月1日起施行的《关于划定高排放非道路移动机械禁用区的通告》要求,禁止城市建成区内使用国二及以下排放标准非道路移动机械,禁止乡镇驻地使用国一及以下排放标准及15年以上老旧车辆。委托具备检验检测资质的第三方公司,对重点区域内的非道路移动机械进行全面检验,并不定期开展复查工作。同时,对非重点区域内的在用非道路移动机械开展尾气排放抽样检测,重点抽验老旧设备和未进行编码登记的设备。今年以来,已抽查非道路移动机械158台次,抽测183台次。

尽职尽责,开展排放检验机构帮扶。针对新生产机动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的企业,我市创新开展一对一“作业辅导式”技术帮扶,确保非道路移动机械国四排放标准、机动车国六b标准尽快落地实施,保障移动源源头清洁供给。落实机动车排放检验机构违法违规检验专项整治,采取“双随机”检查、专项检查等多种方式开展检查,确保实现全市机动车排放检验机构全覆盖。同时,加强机动车排放检验机构从业人员的培训。今年以来,已检查机动车排放检验机构12家、34条检测线,责令断网整改机构3家、6条检测线。聚焦热情服务、质量保证、技术水平等方面,积极组织机动车排放检验机构参加我市柴油货车环保检验(外检)标准培训会,提升检验机构的服务质量和业务水平,严把检验过程,确保检验质量,助力全市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刘林昊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