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纪鹏,中国政法大学资本金融研究院院长,于12月18日表达了一个观点,认为发达国家针对我国使用了各种做空手段。这种观点并非首次被提出,据记忆,原央行副行长吴晓灵也曾发表过类似言论,指出美国一直针对我国的房地产和金融领域的脆弱环节,试图通过各种手段进行打击。例如美国从2022年3月开始至今不到一年半的时间内,累计加息11次,将利率从0.25%提升到5.5%,这种做法在正常国家中是极为罕见的。如果不是有特殊目的,仅仅为了抑制国内通胀,何至于采取这种极端措施呢?

原因其实不难分析,美国清楚地知道我们国家70%的居民财富集中在房地产上,如果通过提高利率导致资金外流,使得我们的房地产市场崩溃,这将导致超过400万亿的市值瞬间消失,不仅让数十年的改革开放成果付之东流,还会对我们的金融系统造成显著的冲击,从而使经济停滞甚至倒退,这样一来,美国便无需担心我们的追赶,更不用说构成威胁了。

然而,我们普通人能够看到的问题,国家当然也不会忽视。2022年,国内楼市政策进行了600多次优化,到2023年11月,已进行了900多次调整,采取的是因地制宜、精准施策的策略,中央媒体也多次发声,推动楼市稳定和回升。我们都看到了,实际情况比预想的更加严峻,外部有美国的加息压力,内部则受到疫情后经济和消费低迷的影响,购房者持观望态度。更关键的是,像恒大、花样年、碧桂园、融创等大型房企开始面临债务违约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因此,解决房企债务问题和恢复房企信心成为稳定楼市的关键。到了10月份,监管部门召集代表性房企收集意见,10月底,中央金融委员会提出“一视同仁,满足不同所有制房企合理的融资需求”和“促进金融与房地产健康循环”。这一指示一出,各大银行立刻开始与房企对接,数据显示,仅11月一个月,民营房企就获得了银行放贷300多亿,这标志着国家对房企债务问题的解决进入了实质性阶段,国家开始真正采取行动,楼市大局已开。

这无疑扫除了楼市复苏的最大障碍。至于影响楼市的其他两个要素——供应和需求端,其实也都在逐步得到解决。例如,在土地拍卖方面,自然资源部早在10月就下发了文件,要求各省放开土拍价格限制,实行价高者得。在需求端,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地根据实际情况降低首付、降利率、提高公积金贷款额度等措施,最近,京沪这样限制最严的城市也开始实施降首付和降利率政策,明确的目的是释放更多购房需求,带动一线城市和其他城市楼市逐步复苏和回暖。

综上所述,国家全力振兴楼市的目的是三方面:一是挫败美国的图谋,保护民众的财富;二是应对房地产投资下降对经济复苏和就业造成的影响,通过房地产的正常发展促进经济增长和就业率提高;三是虽然过去调控去杠杆,但并不意味着要压垮房地产行业,而是促进其健康、平稳发展,有利于相关行业和金融市场的稳定。总之,房地产市场的企稳回升是不以任何个人意志为转移的必然趋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虽然现在仍处于楼市的淡季,但自上而下的共同努力已经开始显示出市场的复苏迹象。市场已经显示出几个明显的特征:

1. 深圳前10个月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了14.5%,虽然大家认为深圳楼市低迷,但实际上有洞察力的房企已经开始先行布局;2. 李宁于12月10日宣布,已经花费22亿从香港的恒基兆业购买了物业,这说明即使香港楼市还在调整中,已经有内资开始看好;3. 在京沪的新政策第一周,有的项目一天就卖出了20套房子,来访量上升了50%;4. 在土地拍卖市场上,成都和杭州在今年最后一场土拍中都出现了“地王”,连一向低迷的郑州也开始有地块以溢价成交,这表明拿到银行资金的房企开始有底气,开始积极拿地了。

此外,外部环境也大概率迎来改善,美国从今年9月份开始已经连续三次暂停加息,而最新消息显示,美联储开始讨论降息的可能性。这意味着美国试图通过加息刺破我们房地产泡沫的计划已经结束。如果再加上国家推出的特别“药方”——三大工程(城中村改造、保障房供应、平急两用设施建设),无论是从楼市的购买力还是库存去化、配套建设等方面,都将成为助推楼市回暖的重要因素。

可以说,我们的楼市现在已经“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这个“东风”指的就是时间。按照传统楼市的旺季“金三银四”的节奏,相关的提振措施在年底前准备就绪,目的显而易见,就是希望借助明年春季市场的快速回暖,再加上京沪深等一线城市进一步放宽限购政策,楼市的购房信心将被彻底点燃。当然,对于那些了

解行情的人来说,市场越接近底部,普通人往往越保持沉默,人气也最为稀少,因此一旦市场开始回暖,很可能有人会后悔没有早点下手购房。他们不知道,国家坚决支持的市场,怎么可能不见好转?复苏虽然迟来,但终将到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然,市场的恢复并非一蹴而就,而且还会有所区别。正常逻辑下,应该是一线大城市的交易量首先回升,然后是新一线城市、二线城市和强三线城市。至于四五线城市,目前还难以预测,初期主要是心理层面的影响,成交量可能会有所上升,但短期内价格可能不会有太大变动。此外,一些深陷四五线城市的房企,还需要以销量为主,暂时无法关注后市走向,这为购房者提供了一个机会窗口。

此外还需注意,这波楼市恢复与以往不同。市场中急于变现的人、将劣质房产换成优质房产的人都会增多,这将考验城市的资质和承载力。无疑,大城市会处理得更从容,而一些中小城市、人口流出的城市则不那么容易,这也决定了这波楼市恢复的深度和广度,每个人都需要把握好这个度,切不可错过适合自己的时机。毕竟,“房住不炒”的理念已深入人心,也是国家长期坚持的管控方针,这是楼市未来与过去二十多年快速发展期的最大区别,应铭记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