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东方

不管赞誉还是斥骂,戈尔巴乔夫是一个改写了历史进程的重要人物。有不少观点认为,没有戈尔巴乔夫,前苏联就不会解体,今天的俄乌之争就不会有;也有观点认为,戈尔巴乔夫是帮了中国一个大忙,因为苏联的解体帮中国消除了“北患”。你怎么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据俄罗斯新闻机构援引医学消息来源报道,苏联最后一任领导人米哈伊尔·戈尔巴乔夫30日晚因病去世,享年91岁。俄罗斯国际文传电讯社(Interfax)、塔斯社(TASS)和俄新社(RIA Novosti)均援引莫斯科中央临床医院周二晚间的消息称,“戈尔巴乔夫久病不治,于今晚(30日)去世。”

戈尔巴乔夫从1985年开始领导苏联,直到1991年苏联解体。苏联集团的解体——以戈尔巴乔夫在那一年辞职为标志——结束了冷战和东西方多年的对抗,将东欧国家从苏联的统治中释放出来,建立了现代俄罗斯国家。戈尔巴乔夫去世的六个月前,俄罗斯攻击了乌克兰,这加剧了莫斯科和西方之间的紧张关系。而这显然是苏联解体的后遗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对于戈尔巴乔夫,西方国家的人是“爱”的。政治分析人士、前美国驻莫斯科大使迈克尔o麦克福尔(Michael McFaul)在Twitter上夸赞道,“很难想象有谁比戈尔巴乔夫更能将历史进程向积极的方向改变”,“戈尔巴乔夫是一个理想主义者,他相信思想和个人的力量。我们应该从他的遗产中学习。”

戈尔巴乔夫在任时,美国总统乔·拜登(Joe Biden)曾是参议院外交关系委员会(Senate Foreign Relations Committee)成员,他大夸特夸,并形容这位前领导人是一位“具有非凡远见的人”,称他在多年的对抗之后“有勇气”“承认需要改变”。

据俄罗斯国有塔斯社报道,一位熟悉戈尔巴乔夫家族意愿的消息人士称,戈尔巴乔夫将被安葬在莫斯科新圣女公墓(Novodevichy Cemetery),他的妻子赖莎(Raisa)于1999年去世。俄罗斯总统普京的发言人说,普京对戈尔巴乔夫的去世表示“最深切的哀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85年,年仅54岁的戈尔巴乔夫成为苏联共产党总书记后,他推行了一系列改革,希望能重振苏联并解决其弱点。他被认为从未想过要废除这个体系,但“公开性”和“改革”释放出的力量被证明是无法控制的,波罗的海国家、苏联其他地区以及东欧都呼吁独立。短缺加剧,价格飙升。

戈尔巴乔夫的传记作者、马萨诸塞州阿默斯特学院(Amherst College)荣誉教授威廉·陶布曼(William Taubman)说,“他是个好人,是个正派的人。我认为,在某种意义上,他的悲剧在于,对于他所领导的国家来说,他太正派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据悉,与他的前任不同,当抗议活动在东欧蔓延时,戈尔巴乔夫没有使用武力,但当苏联本身开始解体时,他努力阻止它的解体。在他政治生涯的低谷之一,他在1991年初批准了一场镇压动乱的波罗的海共和国的行动。戈尔巴乔夫在1992年卸任后不久接受美联社采访时表示,“我认为自己开启了对国家、对欧洲乃至全世界都至关重要的改革。经常有人问我,如果我必须重新来过,我会重新开始吗?是的,确实,会更加坚持和坚定。”

他在俄罗斯被唾骂

戈尔巴乔夫因在结束冷战中发挥的作用而获得1990年的诺贝尔和平奖,但许多俄罗斯人认为,他对苏联解体以及上世纪90年代初席卷俄罗斯的社会和经济危机负有责任。

戈尔巴乔夫获得诺贝尔奖后,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俄罗斯老师对路透社说,“诺贝尔委员会根本不知道这里是什么样子……让他们像俄罗斯人一样生活几个月,看看他们的感受。和平只属于外国人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91年至1996年担任《爱尔兰时报》(The Irish Times)驻莫斯科记者的康纳·奥克莱里(Conor O’clery)说,戈尔巴乔夫在未能维持苏联的统一并离任后变得“愤愤不已”。他在1996年竞选总统,但得票率不到1%。

奥克莱里周二称,“戈尔巴乔夫与西方国家关系友好,被西方视为改革者,但他确实试图让苏联团结起来,但他失败了。他今天在俄罗斯受到辱骂,因为他与苏联解体以及俄罗斯在世界上领导地位的终结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