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还是死,这是一个问题,死了怎么葬,也是一个问题。

建国前,基本土葬,有帝王陵墓,有王侯大墓,也有平民土墓。(少数民族殡葬风俗不讨论).建国后,城市火葬,农村土葬,只是大概,并不严格准确。最近2-30年来,火葬制度执行越来越深入严格,农村也要严格执行,以至于在不少地方引起了纠纷,新闻报道不少。同时今年也有人大代表提出不能强制火葬,开展生态安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湖北曾引发群体事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人大代表建言

80年代初期,笔者少年时代,农村仍然土葬,老人去世,通知亲朋好友,很近的亲戚来看一眼,然后装殓入棺,请扎花圈的手艺人,请厨师,白事也是人生大事,得操办。下葬那天,道士在前指路(亡者不要走错黄泉路,成了孤魂野鬼),壮士抬棺,孝子扶棺,一路撒纸钱,吹吹打打,入祖坟墓地而葬。(插一句,所以古代没儿子很可怕)。在传统的礼仪中完成所有死亡的社会程序后,入土为安。

殡葬礼仪习俗是民族文化民族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个无需多言,就像过年一样,奔波千里,花费不菲,只为在鞭炮声中一家吃一顿团圆,所有这些就是中华文化的核心代码。一个春运花费的燃料,如果用来进口粮食,可以吃半年了,有谁说这是恶俗,破坏了国家能源安全?那么土葬也是,真的占了耕地,损害了粮食安全吗?

目前农村人口调零,土地抛荒有多少,都是心里有数的。难道为了粮食安全,让年轻人回来种地?不客气的说这是历史倒退,好不容易实现工业化,爬到食物链的中间,还要退回去?笔者以为真正的粮食安全,在于国家政治稳定,经济持续发展,有充足的外汇进口大豆牛肉等农产品,则根本不存在粮食短缺。反之,政局不稳,经济凋敝,就业困难,那就什么安全也没有!

从情感上来说,笔者对农业之艰辛,农民之辛苦深有体会。工农业剪刀差,长期无偿搞基建,户籍歧视,为了国家实现工业化,中国农民付出的巨大代价,无论用什么文字来形容都不为过。那三年,母亲学校停课,不能停止的挖野菜,才勉强活下来。那些经历过这些苦难的农民,今天他们老了,难道不能遵循自愿的原则,非要强制火化吗?对这样辛劳一生而所得极其微薄的人民,对我们这些勤劳本分又弱小无助的父亲母亲,要这么苛求什么移风易俗吗?

让我们看看城市公墓和乡村土墓对比,百年后,你愿意选择躺在哪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乡村荒地老夫妻合葬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城市某公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