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的“广东人”住在哪?

最早的“老广”长什么样?

6月2日上午

广东省早期岭南探源工程

阶段性成果展示

暨磨刀山遗址考古发掘十周年活动

在广东省博物馆举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此次发布会展示了

早期岭南探源工程阶段性成果

并发布了以数字技术复原

远古“磨刀山人”的

《穿越磨刀山》纪录片

想知道最早的“老广”长什么样?

一起来看

现场发布《穿越磨刀山》纪录片

本次成果展示活动以“穿越磨刀山 探寻岭南源”为主题,聚焦早期岭南探源工程重大项目,展示了早期岭南探源工程阶段性成果,发布了以数字技术复原远古“磨刀山人”的《穿越磨刀山》纪录片。

活动还邀请了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前四期首席专家、北京大学一级教授赵辉,亚洲旧石器考古联合会原主席、北京大学教授王幼平等权威专家进行发言,对早期岭南探源工程的阶段性成果进行点评,为工程未来的深入实施提出了意见建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赵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王幼平。

位于广东省云浮市郁南县的磨刀山遗址,于2013年被发现,2014年正式开始发掘,是广东地区目前发现年代最早的古文化遗存,填补了广东旧石器时代早期文化的空白,将岭南人类活动的历史由距今13万年左右,大幅提前至60万至80万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磨刀山遗址发掘区。

应云浮市的委托,数字人专家柯维麟及其团队通过数字化手段还原了最早的广东先民“磨刀山人”的形象,这是整个中国考古界的一次全新尝试,中国第一个超写实史前人类由此诞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南江流域新发现

旧石器时代遗址30处

2023年10月,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发布了《早期岭南探源工程科学研究计划》,提出早期岭南探源工程将以郁南磨刀山遗址与南江旧石器地点群、英德青塘遗址、英德岩山寨遗址等考古遗址为研究重点,实施岭南旧石器文化与远古人类演化、旧—新石器时代过渡、岭南地区中国化进程等三个重大课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磨刀山遗址出土的打制石器。

近一年来,考古工作者们在磨刀山遗址周边南江流域开展新一期的考古调查,新发现旧石器时代遗址30处,其中还包括洞穴类型遗址及动物化石地点。

十年来,考古工作者们在南江流域共发现旧石器时代遗址(地点)130余处,年代从旧石器时代早期延续至旧石器时代晚期,进一步确认南江流域是目前广东省唯一具备系统开展广东最早先民及其文化研究可行性的区域。

2023年的新发现,也为探寻更丰富的远古人类与文化遗存、更好地复原岭南远古环境与社会提供了重要新线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岩山寨遗址的墓葬。

英德岩山寨遗址的考古成果,清楚反映了最迟在距今5000年左右,岭南社会开始加速分化,出现岭南地区最早的复杂社会,实证在中华文明起源阶段的“古国时代”,岭南已成为中华文明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扩展了对于多元一体中华文明时空格局的认识。

此外,在珠三角和粤东地区的考古发掘项目也取得重要收获,如从化狮象遗址和深汕特别合作区白田山遗址。

News

来源 | 南方+客户端、大湾区之声

整合 | “广东发布”编辑部

编辑 | 蔡泽纯

校对 | 牟元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