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5月31日,由中关村科学城管委会、海淀区农业农村局主办,海淀区农业科技创新联合会承办的中关村科学城•第二届海淀未来农业创新发展论坛暨人工智能+合成生物驱动未来都市农业大会,在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展示中心成功举办。大会邀请人工智能及合成生物领域专家院士以及投资机构代表、企业高管共同探讨人工智能、合成生物等新兴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前景,并分享行业的最新成果和未来发展方向。来自北京市农业农村局、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等市级部门,海淀区相关委办局、各镇等区属单位以及延庆区农业农村局、朝阳区农业农村局,清华大学、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等科研院校,投资机构代表、企业代表共200余人参加活动。北京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陈连武、海淀区副区长朱海斌、海淀区政协副主席赵小云出席会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陈连武在致辞中表示,海淀区作为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核心区,科技创新资源和基础优势突出。希望海淀区发挥高校院所聚集优势,围绕人工智能、合成生物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推动重大产业项目落地。突出应用导向,强化各环节协同攻关,促进科研和产业深度融合。搭建好服务平台,推动各项创新要素在海淀全面集聚、深入融合。

朱海斌在致辞中表示,此次论坛旨在搭建多学科的产学研交流合作平台,促进人工智能与合成生物深度融合,加快农业科技场景应用,拓展全区生物经济新增长点,逐渐形成具有海淀特色的农业科技产业发展新业态。

发布2023年度

中国农科院知识产权分析报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国农业科学院成果转化局副局长张熠发布了2023年中国农业科学院知识产权分析报告,介绍了过去一年内中国农科院在农业领域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和管理等相关情况。

发起搭建中关村科学城农业合成生物

创新中心

打造协同联动新平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由大北农科技集团牵头,联合清华大学、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等科研院校,巢生源科(北京)科技管理有限公司、百图生科(北京)智能技术有限公司等上下游企业,用好中关村特色产业园、巢生北京实验室等产业空间以及巢生资本、大北农科创基金等投资基金,聚焦生物饲料、生物兽药与动物免疫调节剂等研究方向,搭建中关村科学城农业合成生物创新中心,打造国际一流的农业合成生物产业技术应用平台,逐步形成具有海淀特色的农业合成生物技术创新策源地和产业创新高地。

发布海淀农业科技十大成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海淀区农科联征集海淀农业科技最新创新成果,择优发布转基因玉米产品DBN9936、数字大田智慧管理、纤维素基光动力(PDT)杀菌材料等十项科技成果,一项项新技术、新成果、新装备展现了海淀区农业科技的创新实力和发展潜力。

院士专家主旨演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论坛邀请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德发,中国工程院院士赵春江,中国农科院农业基因组所研究员闫建斌分别以生物饲料创新发展方向、人工智能驱动未来农业发展、紫杉醇生物制造新质生产力的形成与发展为主题发表主旨演讲,共同探讨生物饲料、设施农业、合成生物在国内外发展情况、分享实践研究经验,展望智慧农业未来。

主题报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论坛邀请中国农科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研究员熊本海,东北农业大学农学院院长陈庆山,中国农科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研究员张杰,绿动资本创始合伙人张国津四位嘉宾分别就我国畜禽智慧养殖智能装备研究进展、人工智能在我国农业领域应用、合成生物在农业领域展望、从资本视角对合成生物在未来农业领域进行主题报告。

圆桌论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同时,论坛还设置了圆桌论坛环节,刘继芳、李奇峰、唐湘方、郑炜超、于莹等专家学者,围绕人工智能在现代都市农业应用场景展望进行了观点分享和讨论;于慧敏、周毅、周悦欣、甄鹏等专家学者围绕合成生物在现代都市农业应用进行了观点分享和讨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本次论坛是海淀区加强农业科技创新、优化农业科技创新环境的有效举措之一,为政企学研搭建沟通交流平台,营造了科技赋能未来农业的良好氛围。未来,海淀区将紧抓前沿农业科技发展,积极承担起未来农业的新使命新任务,聚焦人工智能、生物合成技术、智慧设施装备等农业科技领域,推动农业科技创新成果向生产实际应用转化,加快海淀农业转型发展,为海淀当好新时代首都高质量发展排头兵、新质生产力示范区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