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老人带,不用上托育?

请了保姆带,不用上托育?

妈妈全职带,不用上托育?

孩子上托育不仅仅是需要更细致、更科学、更专业的照护。

还因为孩子的成长和学习需要有准备的学习环境、丰富的课程,高品质的陪伴。

那么家庭养育和托育教养有什么区别呢?

托育机构可得备好课!

01

更有效地促进宝宝大脑发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3岁是宝宝大脑飞速发展的关键期,1岁宝宝的脑重量已相当于成人脑重的80%,抓住这个黄金期,刺激宝宝大脑生长发育,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也为宝宝的智力、情感、运动、社会交往等各方面发展打好基础。

托育机构

托育机构认知、语言、情感、身体等多种领域的内容设置,以促进“全脑发展”、培养“完整儿童”为核心目标构建起来的针对儿童托育阶段的完整课程体系。

家庭养育

很多家长更看重宝宝的安全和饮食问题,从而忽略了对宝宝智力、情感、审美等其他领域的各项能力的培养和发展。

02

提高自理能力、养成良好生活习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3岁幼儿培养进食、排便等基本生活自理能力的关键期,此阶段的幼儿内心有自理需求的强烈愿望。

在生活中我们不难发展,这个阶段的幼儿在吃饭时特别喜欢自己动手,很多家长担心孩子自己吃饭会把衣服弄脏,把饭菜撒的到处都是,因此不让幼儿自己动手吃饭。其实我们应该给幼儿自由的成长空间,让他通过自己的努力去探索,去获得良好的行为习惯。

托育机构

托育中心会设置科学合理的一日流程,老师们会根据宝宝的年龄和现状,有目的地培养孩子生活自理能力,如自己吃饭、洗手、睡觉等等。

家庭养育

在家庭的环境下看护,不论是老人,还是保姆,都会不自觉地给宝宝过多的呵护和照顾,反而无助于宝宝培养生活自理能力。

03

提高宝宝的社交能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3岁是幼儿社会交往能力发展的关键期。此阶段若缺乏与同龄人交往的机会,将导致幼儿形成胆怯、孤僻、娇气、依赖性强等不良性格特征。妈妈们会发现,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对同伴的兴趣会越来越多,他们喜欢观察同龄孩子,并做些简单的互动。

托育机构

托育机构的集体环境,宝宝自然而然地与其他幼儿互动,并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托育中心也会安排丰富的游戏活动,引导和鼓励幼儿敢于表达、主动交往。

家庭养育

有些老人、保姆带娃,为了省事,用电子产品陪孩子,使孩子缺乏同伴交往与游戏环境,即使去公共场所玩耍,也是在家长的庇护之下,幼儿不能够独立地进行社会交往,导致孩子出现各种问题。

04

减少隔代抚养的冲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随着80/90后父母的教育观念转变,年轻一代父母在育儿观念和老人育儿观念愈发不同。在养育孩子方面,光有爱是不够的,还要讲究方式方法。

托育机构

托育机构提供生活照料、安全看护、平衡膳食和早期学习机会,不仅能更好地促进宝宝健康成长,还能减少隔代养育的冲突,打造温馨家庭。

家庭养育

父母与老人的教育理念相悖,老一代人的思想似乎已经不符合当代人的教养方式,就连生活习惯也大相径庭,在育儿过程中难免有分歧,从而产生家庭矛盾。

05

解决家庭、事业两难的选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根据调查显示:我国有32.9%的3岁以下婴幼儿全职母亲因孩子无人照料被迫中断就业,平均中断就业时间达两年以上。在未中断就业的母亲中,超过47.8%的女性因照料孩子每月平均请假1.7天。60.7%的“一孩”母亲因为“没人看孩子”而不愿生育“二孩”。托育机构满足了新一代父母对专业高质量的托育服务的需求,“暂代照护”角色释放新一代妈妈的压力,实现自我价值和家庭美满。

托育机构

专业的托育老师可以提供高质量的陪伴,了解和懂得孩子内心最真实的想法,宝宝也可以提早接触同龄孩子,融入集体生活,为以后适应幼儿园生活打好基础。

家庭养育

经济地位决定家庭地位,当全职妈妈成为“零薪”保姆,隔阂、吵架、丧偶式育儿……家庭内部矛盾重重。妈妈放弃工作照顾孩子,对家庭、对孩子都不是最佳选择。

随着政策法规的逐步完善,托育服务行业的发展也越来越规范。专业托育中心设置有科学合理的一日流程,托育老师具有清晰的岗位职责和工作流程,尊重孩子的发展规律,用爱来守护每一位孩子的成长。

比起父母、祖辈对孩子的破例行为,托育中心的老师更懂得如何给孩子立规矩;比起父母、祖辈对孩子的过度保护,托育中心的老师更懂得让孩子参与选择,适当放手让孩子在“工作”中收获经验,得以成长;比起父母、祖辈用电子产品陪伴孩子,托育中心的老师会引导孩子进行愉快的社交活动,让孩子的语言情绪表达能力得到锻炼.....

托育其实是照护大于教育的,教育过程也通常是通过主题活动开展与引导,让孩子在一日流程中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行为习惯,在主题活动中丰富感官的经验与刺激,培养孩子的各项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