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周其仁(北京大学国发院教授)

来源 | 爱思想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增长掩盖问题,下行暴露问题

简单来说就是,过去在经济高速增长阶段,很多问题当然也存在,但经济的高速增长,个人财富的增长,可能会掩盖一些现实问题,例如房地产、投资回报率、生产率、甚至是股市等等。

联系到当下的经济形势,其实特征就是高位下行。

什么是高位下行呢?有一句俗话叫做上山容易下山难,大致上说的就是这个问题,上山的时候很容易,但是下坡时就容易出现问题,而很多矛盾在高速增长时被掩盖,但往下行时,平衡的难度就加大了。

今天我们来看,可能会说过去三年疫情造成了今天宏观经济所面临的一些问题,但从更实际的角度来看,股市十几年三千点左右徘徊,房地产的虚高和收入的不平衡,以及地方债务的风险,这些问题不是这几年才突然出现的,而是早就有所征兆。

但为什么我们今天会看到这些问题,会重视这些问题呢?

那是因为增长放缓了,增长一放缓,人就会去找原因;除此之外,增长的放缓,可能也让过去一些不那么重要的问题,在今天变得更重要了。

这个时候,叠加的风险因素就会增多,久而久之,矛盾就会呈现连锁爆发的趋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二、年轻人对未来有更高的预期

更高的预期意味着,一旦你碰了壁,可能还会起来继续奋斗,但碰了三四次,可能这个人就焉了,就不想起来奋斗了。

这句话,其实已经隐隐在今天的年轻人群体中,开始显现了出来。

今天的年轻人对世界的情况有了更多的了解,认为这个世界本来就应该是这样的、那样的,要是不达标,他们可能就不满意。

如果是在过去,孩子们有零食吃就不错了,谁还在乎有没有添加剂,以及有多少添加剂,要是在过去,孩子能有鸭脖吃就不错了,谁还在乎里面有没有混入一个鼠头。

但今天不同了,人们从小生活的参照系就不同,现在年轻人受教育越高,对未来的期望也就越大,他们的预期值也和过去不同了,不仅仅是要温饱,而且还要更多。

如今我们的经济总量已经是世界第二,也正因如此,人们尤其是年轻人,对自己的期望、对整个未来的期望,要比过去高得多。

这个时候,要靠“忆苦思甜”来让人们满足,可能年轻人已经不吃那一套了。

一个标志性的转变就是,现在的人们尤其是年轻人,几乎是骨子里就拒绝“苦难”的,他们只想要舒服,想要奋斗换来对称的回报,如果奋斗换不来,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可能就没那么适用了。

如果改得过慢,跟不上年轻一代对社会的期望,也会出问题,我们不能让年轻人失望的情绪蔓延开来,因为群体失望情绪,在今天的互联网上,社交媒体上,那也是会传染的,会传递开来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三、改得过慢,可能会导致法外行为、法外现象

这类现象可能常常出现在社会新闻里,例如碰瓷的、扶人的、食品安全处罚的、造假的、虚假宣传的、正当防卫的。

看到这类现象,很多人会怎么办呢?他们可能会说道德下降,也可能会调侃不要还手,挨打先跑,免得被定为互殴。

但你要知道,上述任何单个事情,要是发生在你的身上,这就不是一个简单的调侃或是社会新闻,我们为什么会谴责扶人还要被讹的现象?

那是因为我们都有一个基本的道德责任感,看到老人倒在马路上,都想要去扶一扶,但又害怕因此惹上了麻烦,我们也害怕自己家的老人有一天倒在马路上,结果没人敢扶。

又比如,民航客机落地的时候,广播里一定说请大家不要打开手机,但是你前后左右看看,差不多人人都在打开手机。

除此之外,一些“小道理”也很盛行,这个不让碰,那个不让改,要“证明你妈是你妈”,但似乎忘了一条大道理,那就是要让绝大多数人的绝大多数行为,在合法的框架里进行。

这个看起来简单,但做起来很难。

在一个变化很快的社会里,人们的观念水涨船高,改革就需要提升制度化能力,也就是化解法外行为,把对他人与社会无甚损害的法外活动,尽可能地纳入法内框架。否则,越来越多的人另起炉灶,那反而比较尴尬。

当然,如果有人不在乎这些麻烦,改不改革也就无所谓了。

(免责声明:本文为经济学教授据公开资料做出的客观分析,不构成投资或者购买建议,请勿以此作为投资或者购买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