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者网消息,原总统莱希因坠机事故意外离世,伊朗本月28日将提前举行新一届总统选举。据伊朗伊斯兰共和国通讯社2日报道,伊朗强硬派前总统内贾德当天前往伊朗内政部登记参加第14届总统选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伊朗前总统内贾德(中间持证件者)已登记参选伊朗第14届总统选举

据报道,内贾德称,当前伊朗社会面临的经济、政治、文化和安全等问题都“远远超出”了2013年,也即他卸任总统那一年的情况。他誓言,将寻求与世界的“建设性接触”,改善与所有国家的经济关系。

“我一直与不同阶层的人保持着广泛的联系,我更痛苦地关注着他们中许多人未来的生活状况,并对此深感忧虑。即使是那些相对有经济能力的人,也会对目前的条件感到不满,愿意争取更好的条件,让同胞们摆脱贫困的痛苦。”

内贾德说,他最大的参选动机是通过改善国家经济形势、优化商业环境、拓宽投资空间等,来集中解决民生问题。“我坚信,全面消除贫困……是实施国家全面发展的其他计划,并为国家、地区和国际发展提供利益和保障的基础。”

“我来接受一个崇高而清醒的民族的命令,告诉伊朗青年,你们有一颗强大的心,年轻的伊朗在你们手中,新伊朗是你们的。”在对50多家媒体发表讲话后,内贾德用手指着空中说:“春天万岁,伊朗万岁!”(观察者网注:内贾德2012年开始多次在公开演讲中提到“春天”一词,这被视作他的竞选口号,但也因为用词被指与“阿拉伯之春”有关联受到伊朗国内强硬派批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内贾德6月2日向媒体发表讲话(伊朗迈赫尔通讯社 视频截图)

根据最新确定的选举时间表,伊朗5月30日至6月3日进行候选人登记。美联社观测称,内贾德是目前登记参选人员中最知名的一位。在内贾德之前,伊朗前议长阿里·拉里贾尼、前首席核谈判代表赛义德·贾利利等也已经登记参选。拉里贾尼与温和派前总统鲁哈尼关系密切,贾利利则被认为是比内贾德更大胆敢言的强硬派。

现年67岁的内贾德曾于2005年至2013年连续两届担任伊朗总统,也是伊朗首位非出身于宗教界的总统,他拥有的是市政工程师的文凭而非任何宗教学院的文凭。在两伊战争期间,他曾在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服役。他很早就以大学生身份步入政坛,曾经担任阿尔达比省省长、德黑兰市市长等。

内贾德在任时以对外强硬著称,其外交政策让伊朗与西方国家关系全面恶化,遭到西方严厉制裁,伊朗经济发展受到严重影响。他亦多次发表反对以色列和犹太人的言论,在国际上引发争议。按照美联社的说法,他是一个支持者与反对者非常极化的人物,即便在强硬保守派当中也是如此。

内贾德曾经公开表示,要“将以色列从地图上抹去”,并多次对纳粹德国屠杀犹太人的历史表示质疑,称纳粹屠犹只是犹太人编造出的“神话”。观察者网专栏作者、现西北大学以色列研究中心主任王晋此前分析说,这些强硬言论也成为了以色列国内政客和学者高呼“伊朗威胁论”的重要理由。

王晋认为,内贾德八年的执政生涯,让他与国内诸多政治力量关系紧张。在第二个任期,内贾德因希望加强边境管控、严打走私问题等与国内强硬派团体伊斯兰革命卫队渐行渐远。在任期间,内贾德多次公开质疑最高领袖哈梅内伊,也令两人关系出现裂痕。

不过,他的“草根”风格、强硬作风以及住宅建设计划让他在伊朗底层仍然颇受欢迎。据新华社报道,2005年,内贾德曾拒绝使用其前任哈塔米买下的总统专机,并命令交通部长将之出售或是改为民用商业飞机。与历届前任不同,他还拒绝入住德黑兰北部豪华的总统官邸,还坚持在德黑兰闹市区烟雾缭绕的破旧办公室里接见政要。

美联社称,卸任后,曾在任期内严禁西方社交网站的内贾德也通过注册推特(现“X”)账号提高了自己的知名度,并多次给美国前总统小布什、奥巴马、特朗普以及德国总理默克尔等人写公开信,表达自己的立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内贾德X账号的最后一条帖文发布于2022年8月

只是,尚不确定内贾德是否将获准参选。伊朗宪法监护委员会负责对候选人进行参选资格审批,预计将于6月11日公布最终候选人名单。2016年,哈梅内伊曾暗示内贾德不要参选,称他入局会导致伊朗政治分裂,有损他本人和国家利益。次年大选,内贾德突然宣布竞逐下届总统,一度引发轰动,而他最终未通过资格审查。

伊朗总统每4年举行一次。在2021年的总统选举中,近600人拟登记参选总统者里,只有莱希等七人进入最终候选人名单。第一副总统贾汉吉里、前议长拉里贾尼、前总统内贾德等伊朗政界知名人士没有通过资格审查。这一审查结果在伊朗社会引发争议,哈梅内伊当时回应称,没有被宪法监护委员会授予候选人资格的人不一定不具备资质,但宪法监护委员会无法根据报告和自己的认知确定他们的资格。

伊朗英文报纸《德黑兰时报》6月1日介绍,伊朗法律规定,总统候选人的年龄必须在40至75岁之间,至少持有硕士学位,并在国家行政或相关领域有四年的经验。“这一严格的程序确保只考虑最有能力和最有经验的人,从而保持选举的完整性。”报道说。

延伸阅读

被制裁了几十年,伊朗大局为何仍然稳定?

5月22日,伊朗政府在首都德黑兰为总统莱希、外长阿卜杜拉希扬等直升机事故遇难人员举行集体葬礼。

伊朗军方的初步调查报告显示,在此次事件中,尚未发现任何谋杀或袭击的证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5月23日,在伊朗马什哈德的伊马姆·礼萨圣地,民众哀悼已故总统莱希 图/新华社发

伊朗前外长扎里夫则表示,此次事故与美国对伊朗航空工业的制裁相关,华盛顿对事故负有责任。

1979年美国驻伊朗大使馆人质危机发生后,华盛顿一直对德黑兰实施经济制裁。

记者通过自己在伊朗的生活经历以及对当地民众的采访,详述美国制裁下的伊朗之殇,探索伊朗经济为何没有因此崩溃。

记者 | 朱照维 王晓雄 陈子帅

本文转载自环球网官网,原文首发于2024年5月28日,原标题为《【环时深度】美国几十年制裁下的伊朗之殇》。

1

最常见的烤肉饭,价格翻了一番

伊朗是全球第二大天然气储量国及第三大石油储量国。上世纪70年代初,该国成了世界上第九个最富的国家。

伊朗首都德黑兰市内纵横的立交桥、城北富人区鳞次栉比的华丽别墅,还有错落其中环境优美的公园,都彰显着伊朗“曾经富过”。

1979年伊朗伊斯兰革命间接引发了美国驻伊大使馆人质危机。

之后,美国开始对伊朗实施制裁。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助理研究员李子昕告诉记者,华盛顿的制裁在20世纪90年代后逐步加码。

美国利用其霸权地位着重发挥次级制裁的破坏力,以“长臂管辖”的方式将对伊朗的制裁拓展到第三国企业。

据卡塔尔半岛电视台报道,2018年,美国单方面退出伊核协议后,重新对德黑兰进行制裁,伊朗的银行被切断了与环球银行间金融通信协会(SWIFT)的联系。

2020年,总部位于巴黎的全球金融监管机构金融行动特别工作组将伊朗列入黑名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5月21日,伊朗在东阿塞拜疆省省会大不里士为总统莱希及其随行人员举行遗体告别仪式 图/新华社记者 沙达提 摄

2010年,记者第一次踏上伊朗的土地时,就被前来接机朋友开的车“震撼”了一下。这是一辆短小的两厢车,很破,看不出品牌,颜色基本已经褪尽。

这位伊朗朋友很爱惜这辆车,给它起名叫“詹妮弗”。当这辆车载着5个人和4个超大行李箱在机场高速公路上以超过120公里/时的速度狂奔时,记者一行人沉浸在对伊朗的好奇中,丝毫不担心“詹妮弗”的安全性能。

直至今年5月19日伊朗总统等人所乘的直升机失事,记者又回忆起曾经乘坐过的那些年久失修的伊朗交通工具,有点心惊后怕。

在此次事故发生后,伊朗前外长扎里夫表示,美国制裁伊朗、禁止向伊朗航空工业进行销售,最终导致了这一事故。

这种说法不无道理。几十年来,美国以及其他西方国家对伊朗的制裁,对这个国家产生了巨大影响。

“在经历了数十年的制裁之后,伊朗经济一团糟糕”,美国商业内幕网站今年5月这样说。根据其报道,世界银行公布的数据显示,21世纪前10年,约有950万伊朗人陷入贫困。

由于失去了关键的石油收入,伊朗不得不借款,在过去15年里,其债务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例增加了两倍。

伊朗地毯全球闻名。美联社今年5月称,伊朗官方海关数据显示,20年前,该国的地毯年出口额超过20亿美元,但现在这一数字暴跌至不到5000万美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5月8日,一名女子在伊朗设拉子制作奶制品 图/新华社记者 沙达提 摄

随着游客的减少和国际贸易困难的增加,伊朗的地毯很难卖出去,而一些编织工每天的工资只有4美元。

据商业内幕网站报道,近年来,伊朗的通货膨胀率有时接近50%,食品受到的影响尤为严重。

伊朗迈赫尔通讯社称,伊朗统计中心5月23日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4月11日至5月11日期间,伊朗的年通货膨胀率为37%,同比下降了12.1个百分点,是2021年以来的最低水平。

这一时期,伊朗的食品通胀率达到近4年来的最低水平,为22.7%。

2010年的时候,记者在德黑兰普通餐馆吃一顿最常见的烤肉饭,价格是大约20元人民币,而有朋友对记者说,如今这个价格已经上涨到40元人民币上下。

2019年在德黑兰高档商场喝杯咖啡价格不到10元人民币,现在价格在30元人民币左右。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烤肉饭和咖啡的价格是换算为人民币的价格,因为汇率问题,伊朗里亚尔贬值对外币购买力的影响远不及对本国货币购买力的影响大。

据美国左翼杂志《雅各宾》网站今年4月报道,2016年,4.3万伊朗里亚尔能兑换1美元,而今天,43万多伊朗里亚尔才能兑换1美元。

虽然伊朗民众的工资有一定幅度的上涨,但远远追不上通胀的速度,所以伊朗人都会尽快把手里的里亚尔换成美元保值,伊朗大街上的钱庄密度堪比便利店,也是一大特色。

在被美欧等制裁前,伊朗的通胀率较低,人们可以通过贷款等途径购买公寓。

不过,有伊朗民众对记者表示,现在在德黑兰等伊朗大城市买房,对很多人来说很难。

德黑兰的房租不断上涨,城北富人区不少漂亮的别墅和公寓楼大部分是祖产,装修风格或现代化,或展现波斯文化的奢华,质量都很好,如今因房东移民国外,不少都空置了。

相比之下,城南显得拥挤,鲜有高楼。

2

治疗重病的药物由于禁运而短缺

复旦大学中东研究中心研究员邹志强对记者表示,美国多年来实施的经济制裁,对伊朗的经济和民生产生了明显的影响,这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油气出口受限,而这必然会影响伊朗经济发展成效;二是金融业受到严重冲击,伊朗被西方排除出SWIFT,无法开展正常的国际贸易结算,国际投资和运输保险都受到影响。更为糟糕的是,这导致伊朗国内货币大幅贬值、通货膨胀严重,普通民众生活水平下降;三是能源、国防、新兴制造业和科技等行业无法进口必要的产品设备、零部件等,升级换代困难,导致伊朗产业升级滞后。

记者在伊朗居住期间注意到,在该国基本服装都可以买到,但大多是本国生产。冰箱和洗衣机等家电产品,伊朗很多民众购买的是由中国进口配件组装而成的伊朗产品。

市场上也能找到韩国和欧洲品牌的电器,但价格非常昂贵,而且型号有限,几乎没有售后服务。人们购买汽车的价格往往是全球市场价格的二到三倍。

“数项研究证实,(对伊朗的)制裁加剧与患者预期寿命缩短之间存在关联”,据《雅各宾》杂志网站今年4月报道,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说法,在伊朗,治疗致命性疾病特别是心脑血管疾病的药物,由于禁运而短缺。

英国医学杂志《全球健康》2016年的一篇文章写道:“进口救命药品、用品和医疗原料的持续挑战……导致估计有600万伊朗病人无法获得必要的治疗。”

伊朗一家非政府组织称,自2018年以来,金融禁运已导致该国650名地中海贫血患者死亡,而在受影响的2.3万人中,有1万人患有“严重并发症”。

记者在伊朗生活期间发现,普通药物在该国比较容易买到,但先进的药物特别是治疗癌症等重症的药物,几乎买不到。

记者一位朋友的亲人患有癌症,刚开始服用的是当地生产的药物,却出现了严重的副作用。

后来,她改用一种从英国进口的药物,其家人不得不每月去一家特定的药店排几个小时的队,并支付高昂的价格才能买到。

据说这些药物都是有门路的医生从国外背回来的,而且除了首都德黑兰,这类药在伊朗其他城市很难买到。

3

发展“抵抗经济”,减少对外部的依赖

虽然几十年来,伊朗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制裁,但其经济并未崩溃。

据《德黑兰时报》今年2月报道,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其《世界经济展望》报告中宣布,伊朗2023年的经济增长率达到5.4%,同比增长1.6%。

半岛电视台称,世界银行表示,事实证明,伊朗经济比一些人预测的更具弹性和多元化,2021年经济增长率为2.4%。

“为什么伊朗经济在美国制裁和‘最大压力’下没有崩溃?”美国全国公共广播电台报道称,跟踪伊朗经济发展的组织Bourse and Bazaar的创始人巴特曼赫利德说,伊朗是一个非常多元化的经济体,制造业是其最重要的经济组成部分之一,包括汽车、金属产品生产等。

目前,制造业约占伊朗总就业人数的1/5。一些伊朗制造商可以在美国二级制裁的情况下维持下去,因为它们使用的是不依赖银行的非正式支付系统。

记者观察认为,伊朗丰富的矿产资源能够支撑本国基建需求。

为解决因制裁带来的资金短缺和技术制约等问题,伊朗选择和国外企业合作,吸收引进了一些先进的技术和生产线,完成了一系列民生工程的建设。

美国智库布鲁金斯学会伊朗问题专家马洛尼分析称,伊朗还与地区伙伴建立了很好的一体化关系。

通过这种关系,伊朗可以进行贸易或使用其他类型的安排来开展一些经济活动,“伊朗人确实有其他产业可以依靠,有强大的国内产能,也有能力利用他们与几个邻国的关系,以走出经济困境”。

美国智库昆西治国方略研究所今年1月发文称,伊朗与沙特恢复外交关系、加入金砖合作机制等成功外交举措,改善了其国际环境。

虽然从短期来说,这些不太可能转化为对伊朗更多的投资和经济增长,但从长远来看,这些事态发展对伊朗增强抵抗美国制裁的能力来说是个好兆头。

邹志强对记者介绍说,被美国制裁后,伊朗在经济领域主要发展“抵抗经济”,即通过独立自主、减少对外部的依赖,从而降低制裁对国内经济的影响。

伊朗设法突破美国的制裁,努力维持自己的石油出口规模,积极发展与俄印等国家的关系来拓展发展空间,“伊朗在长期外部制裁下能够坚持下来,说明它具有很强的抗压能力以及发展韧性,也表明它的自救措施发挥了作用,但是代价也很大,包括经济发展长期受阻、发展潜力无法释放、国内民生艰难等。”

李子昕提醒说,这么多年来,伊朗在基础工业和日用品方面已经实现了自给自足,也着力在生物医药和军工领域取得一些突破性或不对称性的发展优势,但是军工方面的发展并未对整体社会的经济发展起到全面带动作用,伊朗在航空等复杂的集成型工业上的水平相对有限,无法完全实现自主制造,一些飞机零部件可能由自己制造,但在维护水平以及自产零部件与原有飞机的匹配度上还存在问题,这加剧了航空事故的多发。

4

“大局仍然可以稳定”

在伊朗伊斯兰革命爆发前,伊朗曾是美国在中东地区的重要盟友,而现在却成为中东地区的反美先锋,在地区政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此次伊朗总统及外长等的遇难事件,是否会对伊朗国内以及中东地区局势产生影响?

对此,邹志强表示,从国内的角度来看,此次事故打断了伊朗正常的政治发展进程。

一般来讲,伊朗总统都会连任一届,而此前莱希只担任了3年总统,所以筹备总统选举、顺利完成过渡、维护国内团结稳定成为伊朗近期国内紧迫的政治任务。

至于谁能够成为总统和未来最高领袖哈梅内伊的接班人,存在更大的不确定性,这可能引发伊朗国内领导层之间新一轮的博弈。

不过,伊朗最高领袖才是国家的最高领导人,因此此次事故不至于引发伊朗政治动荡,大局仍然可以稳定。

李子昕也认为,伊朗总统和外长罹难,对该国总体政策不会产生太大影响,伊朗的国内外政策仍然将保持总体稳定态势,原因除了最高领袖是伊朗最高领导人之外,还包括伊朗的政策具有钟摆效应,会进行自我纠错。

在国际层面,邹志强认为,伊朗的外交政策会保持稳定,其与美国、以色列之间的结构性矛盾不会改变,但冲突也不会升级。

伊朗的地区影响力也不会受到较大的负面冲击。

李子昕介绍说,伊朗代理外长巴盖里曾经是伊朗外交圈的核心人物之一,他的理念与此前莱希政府的外交政策比较一致。

更重要的是,伊朗当前的国家利益是需要与周边阿拉伯国家进一步改善关系,创造更有利于伊朗经济发展的区域性外部环境,这样核心利益的存在使其仍将进一步推行对沙特等其他国家的睦邻政策,沙伊和解的基本盘不会改变。

从大方面来看,伊朗外交仍将维持“向东看”的政策,将在欧亚经济联盟中发挥更大作用,以更积极的态度参与到与周边地区国家的互动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