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西安易俗社文化街区,犹如一幅流动的历史画卷,每一砖每一瓦都透露着岁月的沉淀与文化的厚重。在这片古韵犹存的土地上,这位来自河南的热血小伙李颖策,携手妻子刘楠,毅然选择了进城创业的道路,他们在钟楼旁复活80年代供销社,让顾客穿越到了80年代,激活怀旧消费,共同绘制了一段属于他们俩的别开生面的商业传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他们精心打造的供销社,不仅还原了80年代的装修风格,更是细心挑选了那个时代的热销商品,让顾客一走进店内,就仿佛穿越到了那个充满烟火气的年代。店里的每一个角落,都充满了怀旧的气息,让人仿佛能够闻到那个时代特有的味道,听到那个时代的欢声笑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小李和小刘从早到晚都守着他们一手创办起来的供销社里,他们穿上那个年代的蓝色中山装开心地接待每一个进店的顾客。小李说他的中山装是一位叔叔送他的,这件中山装是叔叔1980年花了一个半月工资买下的。小刘的上装是她父亲帮她找来的,也是80年代的老服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李颖策是河南南阳人,1989年出生的他对家乡的供销社记忆犹新,他说:小时候我特喜欢替父母跑腿买东西,常去供销社打酱油,买蜡烛火柴。我们那里的供销社柜台是用砖垒的,水泥的台面,那个时候柜台上不放啥东西,货柜里东西也很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供销社是家家户户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承载着无数人的记忆与情感。而今,随着时代的变迁,供销社早已成为了历史的印记,淡出了人们的视线。生于1994年的刘楠,对于供销社就没有啥可回忆的,她小的时候就没有了供销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李颖策从小喜欢收藏老物件,烟盒、粮票、布票、铜钱、搪瓷缸子、暖瓶等,只要是老物件他就要想办法搞到手。现在供销社里放着好多老物件,小李说,每个老物件我都能讲出它的故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刘楠说:他小的时候,他父母是贩菜的,父母会给他一点零花钱,供他买早餐和零食。手上有点零花钱,看到小朋友有铜钱或者别的,他看上之后,就会不吃早饭,把早餐钱攒下来,去换那个东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刘楠说:我俩谈恋爱的时候,他神秘地和我说,如果我跟他结婚的话,他就把那些老物件给我,我看着那一堆老物件感觉不值什么钱,但他对老物件的痴迷让我爱上了他,嫁给了他。因为喜欢老物件,我们俩开了这家怀旧供销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刘楠在包装散装糕点。80年代供销社服务员的绝活这名90后姑娘都能熟练地操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少家长带着孩子来逛供销社,让孩子体验他们小时候在供销社购物的快乐。小李和小刘会给到供销社的小朋友一颗纸包糖或者一张粮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李颖策和刘楠在西安寸金寸土的钟楼旁开怀旧供销社,不仅激活了怀旧消费,更让人们在忙碌的现代生活中找到了一处心灵的栖息地。顾客们在这里,可以重温那段美好的时光,感受那份纯真的快乐。而李颖策和刘楠,也凭借着他们的智慧和勇气,在创业的道路上走出了自己的一片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