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源: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我国的经济社会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居民的生活水平和收入水平显著提升,许多家庭从温饱迈向了小康。

随着手头越来越宽裕,老百姓们开始思考如何更好地管理自己的财富。

回想起我父母那一代,他们从艰苦奋斗的年代走来,经历过物资匮乏的日子。

如今,手里有了些积蓄,他们最信赖的就是银行存款。

每次有了一点儿闲钱,父母就会带着存折去银行,一笔一笔地存起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根据央行最新数据显示,截止到2020年第三季度末,我国本外币存款余额已达到216.86万亿元,同比增长10.7%。

其中,人民币存款余额为211.08万亿元,显示出人民币的稳健地位。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住户存款的增长尤为显著。

今年前三季度,住户存款余额增加了9.95万亿元,这个数字背后反映了家庭对未来的信心和储蓄的积极性。

对比2019年末的数据,我国住户存款余额大约为82万亿元,这意味着目前住户存款余额已达约91万亿元。

人均存款接近6.5万元。

根据央行统计显示,国内只有不到0.37%的人可以拿出50万元存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然而,当你打开互联网,随处可见那些月薪过万、开着豪车、住着豪宅的人。

社交媒体上的光鲜亮丽,给人一种没有七位数存款都不好意思出门的错觉。

然而,官方统计数据显示,国内拥有50万存款的人并不多。

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差距呢?

难道我们真的被时代抛弃了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截至2020年年底,央行数据显示,我国人均存款仅为6.3万元。

若按一家三口计算,每个家庭大约只有20万元左右的存款。

这一数字只是平均数,具体情况可能更为严峻。

拿一名普通的上班族来看。

他和妻子、孩子住在一套两居室的出租房里。

每个月,工资大部分都用于房租、孩子的教育和家庭的日常开销,剩下的存款寥寥无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存不到钱的原因

首先,我们不得不正视一个现实:贫富差距在我国依然十分明显。

大城市与农村之间的收入差距尤为显著。

经济发展水平、投资机会、创业环境、人文背景等多重因素共同作用,导致了不同地区收入差距的加剧。

在繁华的大都市,机会和资源相对集中,工资水平较高,而在经济欠发达的农村地区,居民收入相对较低,存款自然也就少了。

此外,财富往往集中在少数人手中。

现如今,单靠体力劳动或是长时间的辛勤工作,已经难以积累大量财富。

赚钱的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科技的进步和资本市场的发展,使得通过投资理财、创业等方式获取财富的人越来越多。

然而,这些机会并不是人人都能抓住的。

教育背景、信息获取渠道、社会关系网等因素,也都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一个人能否在新的财富分配格局中分得一杯羹。

在这样的社会现实下,许多人仍然在为生活奔波,存款数据自然不尽如人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所以说,财富也只能局限于一部分人的手中。

此外,现在大家的存款减少,也是因为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消费项目——买房子。

在当今社会,房价的节节攀升已经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

无论是大城市还是小城镇,购买一套房子所需的费用往往都在几十万甚至上百万元以上。

对于普通的上班族来说,买房子几乎是他们一生中最大的经济负担之一。

当一个家庭决定购买房子时,他们首先需要支付一笔不小的首付款,这通常需要动用多年的积蓄。

然而,这只是开始。

接下来,他们还需要承担长达几十年的房贷,每个月都要从工资中拿出一部分来还银行的利息和本金。

这使得人们的可支配收入大幅减少,存钱变得异常困难。

不仅如此,日常生活开销也是一笔不小的负担。

食物、衣服、医疗、教育等方面的支出,每一样都在消耗着家庭的收入。

更不用说,随着物价的不断上涨,生活成本也在逐年增加。

即便是再精打细算的家庭,也很难在每个月的支出中找到太多的节省空间。

在这样的经济压力下,大部分家庭的存款增长变得异常缓慢。

有时候,一场突如其来的意外,比如生病或者家庭紧急事件,甚至能瞬间耗尽多年的积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根据央行公布的数据来看,国内目前拥有50万元以上存款的储户仅占全国储户人数的0.37%。

我们国家大约有14亿人口,按照0.37%的比例来计算,中国拥有50万元以上存款的储户大约只有700万人左右。

如果按家庭为单位来计算,这个数字也不过约100万个家庭。

很多人对此表示难以理解,毕竟在某些短视频平台上,经常可以看到各种炫富行为,仿佛遍地都是富豪。

那么,为什么数据会如此低呢?

首先,我们需要认识到,短视频平台上的炫富行为并不能代表整个社会的实际情况。

很多时候,这些内容都是经过精心包装和剪辑的,目的是为了吸引流量和关注,并不能真实反映现实中的财富分布状况。

其次,中国幅员辽阔,经济发展存在明显的不平衡。

沿海发达地区的居民收入较高,存款较多,而中西部地区以及一些农村地区,居民的收入和存款水平则相对较低。

全国整体来看,拥有高额存款的人数比例自然会被拉低。

再者,储蓄习惯和理财方式的不同也会影响统计结果。

部分高收入人群可能会选择将资金投入到股票、房产、基金等投资渠道,而不是单纯地存在银行里。

因此,单纯依靠银行存款数据来判断财富分布,可能会有一定的局限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我们身边,能一次性拿出50万元的家庭并不多,这是一个我们必须正视的现实。

面对这一情况,国家需要不断努力,完善医疗和养老等方面的保障体系,为每个公民提供更加安全和可靠的生活保障。

同时,稳定房地产市场的发展,减少房价波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人们的经济压力。

对于个人来说,更是需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财务规划。

首先,要努力提升自己的收入水平,寻找更多的增收机会。

其次,要学会理性消费,避免不必要的开支,杜绝超前消费和过度负债的行为。

我们还需要养成储蓄的习惯,定期存款,为未来可能出现的突发情况做好准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24年4月中旬,央行发布了我国第一季度居民存款情况。

数据显示,我国人均存款数量在11万元左右。

这一数据一出,不少人哭笑不得。

相信大部分年轻人都在看着花呗和信用卡的欠款发呆,这不禁让人怀疑,这11万元的人均存款数据到底有多真实。

当大家第一次看到这个数据时,心情难免有些失落。

有人开始反思,自己这些年是否真的在努力工作?

是否真的在认真存钱?

还是说,其实一直都在偷懒?

但是,冷静下来仔细分析后,才发现这平均存款的数据,可能和我们平时理解的“平均”并不一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其实,数据的真实与否,不在于它是否准确地反映了每个人的情况,而在于它是否能够让我们看到社会的整体趋势。

而这个11万元的平均存款数据,更多地是被高收入群体所拉高。

我们每个人的财务状况,都是由各种不同的因素所决定的,单纯依赖一个平均数据,并不能真实反映出所有人的生活状态。

所以,当我们看到这些看似“高大上”的数据时,不必过于焦虑,也不必怀疑自己的努力。

每个人的生活都有自己的节奏和轨迹,重要的是,我们要对自己的生活负责,找到适合自己的理财方式,努力提升自己的财务状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据北京师范大学数据显示,我国月收入低于1000元的人数约6亿,月工资低于2000元的约9亿。

攒够11万元存款至少需要9年,且这还不包括生活开支。

因此,宣称中国人均存款11万元并不反映实际情况,许多人被迫“被平均”,财富分配不均。

事实上,财富分配不均是普遍问题。

少数人掌握大部分财富,例如中国前10%的家庭拥有了49%的财富。

这并非简单的社会偏差,而是穷人和富人对待财富的不同态度造成的。

穷人倾向于储蓄,而富人更愿意进行投资。

例如,中学教师的退休收入可能不足以覆盖额外开支,而富人则更倾向于投资黄金和房地产等能增值的资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信息源:央行:一季度我国人均存款近11万,潇湘晨报,2024-04-16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