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科技已经被大量应用到了考古工作中。考古工作者通过对秦始皇陵及其周边环境的勘查,的确发现了汞含量异常,这也间接证明了秦始皇陵内可能真的存在大量水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据《史记》所载,秦始皇即秦王位之后,就开始在骊山修建陵墓。他在陵墓中不但设置了百官,还藏满了各式各样的珍奇宝物。为了防止陵墓被盗,秦始皇“令匠作机弩矢,有所穿近者辄射之。”

不止如此,秦始皇还将天文、地理,全部搬入了他的陵墓之中。皇陵地宫之内,“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机相灌输,上具天文,下具地理。”

秦始皇陵中,到底有没有用水银制作的百川江河大海呢?

考古队通过水银探测,发现信号最强烈的区域主要集中在封土正上方,就是陵墓地宫正上方的位置。根据信号的强烈程度,绘制了一张分布图,看起来确实有点像山河地形的轮廓。

也就是说,在秦始皇陵墓之中,确实存在大量的水银,用来模拟百川江河大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根据《史记》、《汉书》、《水经注》、《晋书》等史料的记载,秦始皇陵至少四次被盗。第一次是项羽掘始皇帝冢;第二次是关东盗贼,即新莽时期的赤眉军,曾经销椁取铜;第三次是一个牧童,入冢寻羊,不慎引发大火;第四次是五胡乱华时期,后赵石虎再次掘了秦始皇陵,取铜铸器。

看来,秦始皇收集天下兵器,铸了十二大铜人,很有可能已经被这些盗墓的给拉走了。

幸运的是,经过探查,秦始皇陵的地宫,还没有被盗贼光顾过。历史上被盗掘的地方,都是秦始皇陵园中的附属建筑,陪葬墓、坑。

考古人员通过使用洛阳铲以及地质雷达探测发现,秦始皇陵地宫全部使用巨石板包裹,是很难被人力所使用的简单工具凿开地。

通过现代化的地面物探、空中扫描,考古人员发现了两个盗洞。其中一个离封土堆很远。另外一个虽然在封土堆旁,但是,距离地宫还有数百米远,明显是一个感觉工程量太大,被放弃的盗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因为秦始皇陵地宫没有被盗,所以,史书中所记载的地宫内的无数珍宝、机关,还有天文图,地理山川造型,应该都还被保存着。特别是水银,在一个相对密闭的空间,不会全部蒸发掉。那么,用水银模拟的百川、江河、大海应该也存在。

秦始皇陵封闭于公元前208年,距今已经有2200余年的历史。

秦始皇陵内的江河山川,建造原理应该跟现代园林中的假山类似。假山上流下的水,需要通过水泵从下面的水池中抽上去。秦始皇陵地宫中的大海,就类似于水池,需要机关将水银不断的抽到模拟山川的高处,水银才会像河流一样不断的流淌。

即使是使用现代最先进的材料,制造秦始皇陵中那些可以让水银流动起来的机关,经过两千多年的运行,恐怕也早已经磨损严重。再加上应力疲劳,应该早已经超过了大多数部件的使用寿命。

现在,地宫中的机关,应该在停止中,或者因为长期运行,已经损坏无法运行了。

更何况,按照能量守恒定律,想要驱动机关运行,必须有能量不断补充。至少,我们现在还无法制造出能量可以循环不断的“永动机”。

以此推测,秦始皇陵内的水银大概率是静止的。

正因为静止,也许,那些精巧的机关却可以被完整地保存下来,让我们能够有幸一睹古人的智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然,一切皆有可能。

很多已经被发现的古代遗迹,所使用的制造、建筑技术,我们现代人根本无法解释,都成了千古之谜。

因此,也不能排除秦始皇陵内的机关,真的在某种取之不尽,用之不完的神秘能源驱动之下,超越了很多现在材料都无法突破的工程极限,完美的运行了两千年。

泱泱中华,人杰地灵,也许古人真的做到了呢。而一切谜团的揭开,我们只能等待了,等待到秦始皇陵地宫被打开的那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