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5月27日,在韩国首都首尔举行了第九次中日韩领导人会议。会上发表了第九次中日韩领导人会议联合宣言。这个事出来之后,可能很多人感觉到不好理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众所周知的原因,中日韩三国关系出现了许多的问题和障碍。在这样的背景下,究竟是什么原因能够推动三国举行这次领导人会议?尤其是站在日本和韩国的角度,是什么东西推动他们和中国共同举行了这次会议?这次会议究竟有什么样的成果?这些成果会给三国乃至地区、国际的未来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针对这三个问题,我来讲讲我个人的看法:

首先讲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一次会议。表面看起来这是一个延续性的会议,已经是第九次了,能够促成这次会议不太容易。在此之前,中日韩三国的关系处在一个相当复杂的状态。对于这次会议的召开,我看到几乎所有的学者和专家都用了这样一句话:“中日韩领导人会议是在复杂政治格局下重启。”

这一个复杂政治格局把之前的背景说得相当清楚了。那么既然是在这样一个复杂的政治格局之下,是什么促使大家能够坐下来开这个会?特别是从日本和韩国的角度,究竟什么是推动他们参加这次会议的动力呢?

关于这个动力,可能会讲出很多条,但是我觉着最关键的一条就是经济。

对于日本和韩国来说,与中国的经济联系在他们的经济生活当中占有一个什么样的地位呢?无论对日本还是韩国来说,中国都是他们的最大贸易伙伴。中日贸易占了日本进出口的1/4,中韩贸易占到韩国进出口的近30%。在此前一段时间,日韩两个国家在美国的胁迫之下,或多或少或者说不同程度地加入了美国发起的与中国“脱钩断链”的行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美国的对华制裁和所谓的“脱钩断链”说白了就是要重构世界的产业链供应链。这个重构的过程当中不是说仅仅涉及美国和中国。既然是重构世界的产业链和供应链,必然会涉及几乎世界所有主要的国家。和中国贸易往来极为密切的日本和韩国当然也要受到影响,而且影响极其巨大。

这样的一个影响会产生什么样的结果呢?以前我说过一个原理性的东西,就是在这样的角力过程当中不管是真正的战争,还是贸易战、金融战一旦发展成一个区域性乃至全球性的范围,必然要遵守一个最基本的原理,那就是弱者先亡。

换句话来说,在这个产业链供应链的重构过程当中,首先受到冲击甚至首先死掉的既不会是美国也不会是中国,而是在原有的产业链供应链当中相对较弱的那些国家。那么和中美相比,日韩在这个产业链和供应链当中显然是属于弱者的。

别的不说,就说两点,第一个市场,第二个是原材料和完整的工业体系,在这两方面显然日本 韩国和中美都有不小的差距。日韩没有中美这种级别的市场,自身的资源禀赋也远不能达到中美这种程度。于是在美国发起的这一场与中国角力的斗争当中,日韩将处于“城门失火,殃及池鱼”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下,日韩要不要考虑到自救和自保的问题? 这应该说是一个大背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再往小里说,美国现在正在大选。大选的形势看,拜登未必能连任,而一旦拜登败选,上任的大概率是特朗普。而特朗普的行为方式在他前一个任期当中大家都领教过了。特朗普一旦上台,中美之间的角力可能更加激烈,更加直接。

而在这个角力过程当中,特朗普为了追求所谓美国的胜利会更大程度地牺牲第三者的利益。所以现在无论是欧洲还是日韩对于这个前景嘴上不说,心里都在瑟瑟发抖。这也可以说是三国领导人会议能够举行的一个重要的原因,可以说这是一个小背景。其他的原因可能还能说出许多,但是我觉着和这两条相比都可以作为次要的原因了。

那么三国的领导人会议达成了什么样的结果呢?这个就要看三国领导人会议的《联合声明》了。其实这个《联合声明》从看法上应该用和此前法国总统马克龙访华所发表的两国外交文件相同的视角和眼光去看。换句话来说,既然这是中日韩三国在复杂的政治格局下举行的这次会议,那么发表出来的联合声明它就是一个三方妥协的外交文件。妥协用好听的话讲就是求同存异,而这个《联合声明》当中向人们展示的就是三国“求同”。

究竟在哪些地方求得了这个同?那么这个“同”,从《联合声明》当中我们首先看到的是一个大的世界观上的求同。其中最关键的是文件当中的这样一段话:“我们重申坚持《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坚持以法治和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在此背景下,我们一致认为各国应遵守基于国际法和国家间协议的承诺。”

这个地方反复提到的是《联合国宪章》,是国际法和国家间协议。显然这和美国反复强调的基于规则的秩序是明显不同的,和中国一贯强调的基于《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的国际秩序是更为接近的。讲到基于国家间协议的承诺,这个话没有讲得很直白,但实际上明眼人一看就可以体会到其中的含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日建交、中韩建交都有相应的外交文件,这些外交文件当中都明确阐释了对方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在这个地方把遵守基于国际法和国家间协议的承诺写入《联合声明》显然表达的意思十分清楚。另外一个基本的认识就是对国际贸易应该基于什么样的规则和法律基础之上,在《联合声明》中有明确的表述。

第二十三条,我们重申:支持以世界贸易组织为核心的开放、透明、包容、非歧视和基于规则的多边贸易体制。这个东西讲得就很清楚了。遵守什么呢?遵守世贸组织的规则和规矩。那么从整个《联合声明》当中,具体内容分了三部分。

第一个是三国合作机制化。这个文字不多,但是内容却十分重要。其中讲到我们重申,三国领导人会议和三国外长会议应不间断地定期举行,以进一步推进三国合作。不间断、定期举行,这就是所谓的合作机制化。而有这样的一个机制化的合作,意味着搭建起了一个外交的平台,可以在较高层面上探讨三方面临的问题和协调三方的立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二部分是文字最多篇幅最大的,标题是造福三国人民的合作项目。这是一些具体的合作项目,包括的也很广泛:人文交流、教育领域、青少年的交往、气候变化问题、“中日韩+X”合作框架问题、落实“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的问题、经贸合作、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的问题,也涉及促进区域金融合作的问题。当然科技、人工智能、知识产权等等都包括在内。正因为包括的内容很多,这一部分篇幅最长,文字最多。

那么第三部分,标题是地区和国际和平与繁荣。从这个地方可以看到,三方妥协和存异存在哪里。这个里头讲到了朝鲜半岛的问题,讲到了与东盟的密切伙伴关系问题。但是没有提俄乌冲突的问题,也没有提到巴以冲突的问题。所谓“求同存异”,“存异”,我认为更多地在这个地方就体现出来了。

那么要讲的第三个问题就是这次会议暨会议达成的《联合声明》能给未来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我看很多的网友在讲这次会议的时候都在说“没什么用”。达成再多的东西,最后只要美国一搅局,什么都是一场空。如果把这句话用书面语言表述一下的话,我觉得这可以表述为:美日韩同盟机制的强化不可避免地对中日韩合作形成牵制。也正是因为这一原因,所以对未来的影响单就此次会议和达成的共识来看,会产生相当大的影响。但问题是能否落实,能否把这些纸面上甚至是口头上的共识落实到实际行动当中,这是最大的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这也用一句书面语言表达一下:韩日与中国强化合作是权宜之计还是长久战略,还得走着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