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强东,对“兄弟”翻脸了。

5月24日,刘强东在高管视频会议上直言:“凡是长期业绩不好,从来不拼搏的人,不是我的兄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互联网大厂的企业家中,刘强东人设中“兄弟”这个标签非常显著,在和员工日常交流沟通时,常以“兄弟”互称,对外展现出的企业文化透露出浓浓的江湖兄弟情。

2018年京东面临“裁员传言”时,刘强东公开喊话:“京东永远都不会开除任何一个兄弟!”

此次对兄弟的突然翻脸,引发网友热议,好事者将其近年来对于兄弟态度的转变做成了一个段子,调侃在刘强东的“兄弟宇宙”中,“兄弟”一词的最终解释权还是得归刘强东所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为什么刘强东要对兄弟翻脸?

最直接的原因,或许是刘强东觉得兄弟们创造的价值缩水了

从财报来看,京东、阿里、拼多多2023年总营收分别为10846亿元、8687亿元、2476亿元,但是对应的利润却依次为241亿元、655亿元、600亿元。

京东的营收是拼多多的4倍多,但是利润却只有拼多多的40%。

或许在刘强东看来,“吃掉”大部分利润的,就是自己的兄弟们。

根据公开数据,截至2023年底,拼多多拥有员工约1.3万人,阿里的员工总数为21.9万人,京东的员工总数超62万人(含京东物流一线员工)。

以此推算人均年利润贡献:京东3.8万/人,阿里29.9万/人,拼多多461万/人。

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尽管京东相较拼多多,有不少重资产投入,可是在10几倍的人均贡献差距之下,刘强东彻底坐不住了。

拼多多的出现,就像一把尺子,重新定义了互联网人效的上限,让阿里和京东意识到自己“臃肿”。

其实近几年,阿里早已经开始了默默“瘦身”,与两年前的高峰期相比,直接减少了5万多人。

刘强东算是后知后觉,不过如此高调论拼搏,未免会激起打工人们的心态逆反。

不过对于中国老板而言,胡萝卜和大棒运用娴熟。京东在严抓考勤鼓励拼搏的同时,宣布将采销年度固定薪酬从16薪提升至20薪,业绩激励上不封顶。

由此可以看出,刘强东近期的战略重点就是“采销”

尤其是在5月28日京东618发布会上,京东CEO许冉身穿标志性的京东采销红马甲亮相,采销的重要程度可见一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为什么要抓采销?

京东和阿里、拼多多的平台模式有着本质区别。通俗理解,京东自己就是一个超级经销商,从品牌厂家采购,然后直面销售消费者,从中赚取商品利润。可以说,低价是刻在刘强东骨子里的“竞争基因”,也是其“成功路径”

拼多多的出现,牢牢占据了电商领域的“低价”标签,这让京东感到难受。

刘强东回归管理之后,多次在内部强调了要夺回京东的“价格优势”。近期对于采销的高度重视,正是剑指于此。

可京东与拼多多毕竟产品结构有别,拼多多白牌居多,京东多有品牌产品。品牌厂家需要控价,避免过低价格对品牌造成伤害。所以作为经销渠道,京东如果对于品牌价格压得过低,难免激起品牌厂家的对抗。

近期,多家出版社公开声明,联合抵制京东618促销方案,尤其是磨铁图书创始人发文痛斥京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京东的增长困境,并非完全由于拼多多抢夺了“低价标签”,经济周期下的白牌崛起,直播、视频电商的营销变革,都是构成原因。京东如果陷入“路径依赖”,一味盯着价格战,或许只能事倍功半。

毕竟,大将无能,累死三军。战局逆转,如果只靠士兵拼搏,是难以实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