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甘肃又上了热搜,一位武汉大学的研究生因为分配工作被选调到了甘肃的嘉峪关,觉得不满而写了一篇辞藻华丽的小作文发到网上,疯狂吐槽嘉峪关而在网络上引起持续热议!文中极尽贬损嘉峪关为偏僻蛮夷之地,落后戈壁小镇,然而这位武大的女生自己本身就是兰州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片来自网络

作为甘肃人,我从来没有去过嘉峪关,小时候对嘉峪关的了解就是语文课文中描述的“长城东至山海关西至嘉峪关”,绵延千里的长城在西边的终点就是嘉峪关,长城在东边以山海关为界称为关内和关外,在沈阳上学时候必须要在北京转车才能去东北,过了河北的山海关就到了所谓关外也就是东北三省。长城到了西北这边,河西地区的人则以嘉峪关为界称呼为口内和口外,过了嘉峪关就是口外,所以兰州、张掖、武威等都算口内,而甘肃的柳园、新疆都统称为口外!

对嘉峪关不是很了解,但我姐夫的大哥一家人都在嘉峪关工作,从小一起玩大的堂兄也在嘉峪关,从他们口中描述的嘉峪关是个非常不错的城市,收入水平不比甘肃其他地区差,据说好多数据还吊打省城兰州!因为不懂经济数据,所以不班门弄斧,还是聊聊自己的一些经历吧!

看了一位网友就这一事件的评论写得太扎心了,“卑陇者皆陇人也”,卑是自卑的卑!意思是说甘肃不好的都是甘肃人,这也只能代表一部分人的看法,以点概面了。但是一直以来,在很多人眼中甘肃都是被作为边远地区看待的,边远就代表贫穷、闭塞、受限。就比如我当初毕业时候找工作也是十分艰辛的,遭遇了很多次的地域限制,很多用人单位一看我的籍贯就认为我是边远地区可能要支付边远地区的费用而被拒之门外,而实际上毕业时后我应聘到宁波的单位后,也是向学校支付了一笔边远地区的费用才顺利到浙江报到的,这还是90年代末的事情,现在肯定是不会有了。

当年我毕业时候本来是准备回老家的,因为专业是化工机械,和兰州的兰化公司还是很对口的,1997年寒假去兰化应聘,因为英语四级没过(那个时候过四级还是很困难的)直接就被兰化的人事部直接拒之门外,也只能怪自己技不如人,没办法只能去南方找工作。春节后买好票去浙江应聘,结果在去兰州火车站的路上被兰州人的耳朵坑了一顿!

当时我提着行李正往火车站走去,突然迎面走来两个人向我故意撞了过来,我躲闪不及和他们身体有所接触,当时没有想到这会是一个圈套,赶紧给他们说了声对不起后准备继续赶路,没想到他们两个人拉住我开始破口大骂,其中被碰到的那个人手里拿着一个火柴棍装作掏耳朵的样子,厉声指责我把他耳朵戳破了要我赔,另外一个人装腔作势骂我并做样子要打人。我这才知道被碰瓷了,但我毕竟已经大四了还是见过一点世面 ,所以还算镇定,也没有怕他们,经过一番交涉,人生地不熟的我知道今天跑不了的,只能被迫低头,正好口袋里有二十元零钱,拿出来给了他们才被放过。而当时马路上来来往往的人很多,相信很多都是兰州本地人,但是没有一个人能够站出来。。。

后来在报纸上看到记者根据同样的经历写的一篇文章标题就是《小心兰州人的耳朵》,可想而知当时兰州的治安环境是怎么样的。这些人就是看准你是外地来的而且是单身一个人,所以才来坑你的,而路人皆冷漠地熟视无睹更加助长了他们的气焰!那些年兰州的名声就是这样被这些害群之马给毁了的,毁了很容易但是做好却要花费更长时间做更多的事情!

这是1998年的春天发生的事情,后来很多次回老家也在兰州转车,再也没有发生类似的事情!这件事的发生也让我更加坚定了去往南方工作的决心!工作后经常被问起老家在哪里,回答是甘肃时,几乎都会说很偏僻,风沙很大,很干燥,很远!但是历史上我们却是丝绸之路上的重镇,中国旅游的标志“铜奔马”就是在我的家乡武威的雷台出土的,五彩丹霞地貌是张掖的荣光,文化瑰宝莫高窟是敦煌的,这些举世闻名的景点都是甘肃的。但是还是无法改变甘肃在发达省份人们心中的影象,GDP全国垫底,经济欠发达这些都是看得见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片来自网络

“卑陇者皆陇人也”,在这里我情愿将卑理解为谦卑,正如大多数甘肃人一贯谦虚、低调不爱张扬的个性!甘肃尽管确实有很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但毕竟是生我养我的故乡,有不满意的地方可以吐槽,但是用极端之词吐槽就有点过分了!今年的天水麻辣烫火了,天水人民表现很优秀没有辜负人们的期待!最近也时常看到很多宣传武威美食和风景的视频号,美景美食配着武威普通话做得非常棒,也许真有一天家乡也能够上热搜!

我们甘肃尽管没有江南地区天赐的鱼米之乡的富贵,但也不仅是黄土高坡,漫漫戈壁,风沙遍野,天寒地冻,陇上的人们一直在默默地低着头辛勤地耕耘着,尽管收入微薄但却从未放弃,也养育出了天南海北不计其数的陇上儿女。。。

欢迎来大美甘肃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