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此文章之前,感谢您点个“关注”,既能有很好的体验,还能有不一样的参与感,谢谢您的关注!

前言:

提起蒋介石和毛主席,所有人都知道,这是上世纪那个特殊年代中,一对儿对抗了多年的老对手。但你知道吗?在“英雄惜英雄”的特殊背景下,毛主席并没有怨恨蒋介石,而是在晚年积极促进两岸关系,希望蒋介石能早日回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因为种种原因,最终这个愿望并没能实现。

蒋介石临死前,说了一句遗言。这句遗言被人们普遍看做是说给毛主席的最后一句话。而毛主席在得知这句遗言的内容后,情绪也十分激动。

那么,蒋介石到底说了什么?毛主席又是如何回应的呢?

点个赞,今天我们就来讲讲这件事。

斗争半生

毛主席和蒋介石之间的斗争,并非解放战争时期才达到白热化。早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两人就因为革命问题成了对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那时,蒋介石通过政变上台,将孙中山安排多年的革命事业毁于一旦。不仅国共双方彻底反目,就连国民党内部成员,也被蒋介石来了波大清洗。

这时候的毛主席,正带着红军在瑞金一带开辟根据地。蒋介石当然不能容忍,于是便派出将领前来围剿。坦白说,那时候的红军势力还很微弱,内部又有李德这样不通军事却瞎指挥的人,导致湘江一战,红军就从八万多人骤减至三万来人。

幸好有毛主席力挽狂澜,这才带着大家四渡赤水,一路冲破蒋介石布下的五道封锁线,赶赴陕北延安稳定下来。

蒋介石见“剿匪”不成,恼恨之下,就让湖南军阀何键多次到韶山冲寻找毛家祖坟,势要撅断“毛家龙脉”。这种挖人祖坟的行为,放在任何时候,都是不死不休的死仇。

后来,抗日战争爆发,毛主席为顾全大局,毅然放下几名亲人被迫害死,祖坟遭损毁的仇恨,呼吁国共再度合作,共同抗日。

迫于全国期待,以及自身统治的不稳定,蒋介石不得不答应这件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之后,就是我们所熟知的八年抗战。

然而,在抗战结束后,我党的力量已经发展壮大到了,让蒋介石不得不重视的地步。刚刚结束抗日战争,他就迫不及待的调兵遣将,妄图吞下我们。

但在发动内战之前,蒋介石又不想背上罪名,于是就接连给毛主席发来三封电报,假惺惺的邀请毛主席到重庆商谈联合政府事宜。当时,全国人民已经饱受战争折磨,迫切希望和平。一旦毛主席不来,蒋介石就有足够的理由,将“发动内战,破坏和平”的罪名甩到我军头上。

看破了蒋介石小心思的毛主席,并没有畏惧这场鸿门宴,而是大大方方的赶赴重庆,与国民党亲自谈判。

这种不畏生死的态度,让全国有识之士都颇为惊叹。在巨大舆论压力下,蒋介石不得不坐下来,老老实实和我们进行谈判。然而,就在双十协定签订后不久,他还是没有压抑住心中的欲望,悍然向我军根据地发起了进攻,妄想一扫天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毛主席早已看清他“和谈是假,内战是真”的小心思,已经做好了各方面准备。在接下来的战斗中,冷静指挥,最终抢先一步,接收东北,为我军争取到了一个稳定丰饶的大后方。

东北稳定后,百万大军阵势已成。经过一场辽参大战,东北国军被清扫一空。中原地区,淮海战役和平津战役又接连上演,最终彻底宣告了蒋介石的下场。

早在1948年,国民党内部就已经有了共识,那就是蒋介石必败。但蒋介石仍然不死心,认为美国和苏联都希望能划江而治,有这两股力量的支撑,他至少还能掌握半壁江山。

但我党从来就没有畏惧过列强。即便头顶有着美军的压力,有这苏联方面的压力,仍然打出了渡江战役,一举越过长江,平推直下,将参与国民党军和蒋介石赶到台湾岛,彻底宣告了我军的胜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艰难谈判

解放战争过后,毛主席不计前嫌,多次想蒋介石传递消息,希望他能回头是岸。那么,蒋介石是如何看待这份劝告的呢?

退居台湾后,蒋介石并没有就此甘心,而是不断向美国人索要援助,试图重整旗鼓打回来。在得知朝鲜战争爆发后,更是主动提出要向朝鲜派兵,帮助南韩伪军打志愿军。只不过,因为种种原因,这个提议并没有被美国人认可。

可以看到,到这时起,蒋介石仍然是一副贼心不死的样子。

不过,毛主席并没有因此就记恨他,反而通过种种渠道,托大量人士给他带话,希望他能返回大陆。只要能回来,前尘往事可以不追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本来蒋介石并不重视这一点,但自从美国人提出让他“独立”后,他总算是看明白了,美国从来就没有想过真心实意的帮他,不过是将他当做棋子,用来钳制大陆罢了。

看明白这一点的他,恼怒的留下一句名言:谁搞台独,我搞他脑袋!同时,还反对美国将第七舰队停驻在台湾海峡,干涉中国内务。

正是这些举措,让毛主席再次坚定了自己的想法,那就是:蒋介石终归是中国人,他骨子里有着浓厚的家国思想,干不出分裂这种事。既然这样,那我们就还有努力争取的空间。

于是,在之后几年内,毛主席不断派出多名人员与国民党那边接触,表达我们的思想。

到五十年代末期,蒋介石眼见反攻无望,态度也逐渐松动下来。最终,双方在长久的谈判中,最终敲定《一纲四目》。

所谓一纲四目,具体内容就是在台湾必须回归的基础上,谈论国民党人投降后的待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蒋介石要求回归后,台湾除了外交外,军事、人事等大事仍然归自己掌握。建设军政所需要的费用,需要中央拨款,并且不能低于美国援助。台湾的社会改革也不能立即进行,而是要等时机成熟后,经由蒋介石亲自点头,才能进行。另外,双方不能互相派特工。

这是最终确定下来的版本,实际上,蒋介石提出的要求还有:国民党军政官员回归后,担任职务不能比眼下低,蒋家人仍然在台湾有话语权,以及其他一些关于待遇方面的问题。

对此,毛主席一一答应,并主动特批,允许蒋介石到庐山养老。

事情到这里,似乎已经快要解决了。蒋介石虽然提出了一系列条件,但终究松口,同意回来。我们也能接受他的条件,并有实力照办。只要双方达成一致,按照协议内容走下去,祖国统一指日可待。

然而,就在这关键性的时刻,国内进入特殊时期。蒋介石在观望后,认为现在不是回来的好时候,这件事最终不了了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遗言说了什么?

蒋介石临终前留下一段遗言,被人们认为是留给毛主席的。那么,他到底说了什么?毛主席听了这些话后,又是什么反应?

时间一晃就来到了七十年代,做了大半辈子对头的两人,也都进入了暮年。最关键的是,新中国社会开始逐步稳定,并快速发展。

这时候的蒋介石,似乎不愿意再争什么了,暗中托人来打听我们的态度。中间人一得知他的意思,顿时欣喜若狂。不仅将话传到大陆这边,还在没得到消息的时候,就主动登报写了先给毛主席的一封信。其中内容均是呼吁祖国统一。

毛主席得到消息后,也相当开心,立马派出人郑重回信,表示随时都可以接纳蒋介石回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此后,蒋介石又多次派中间人来大陆协商,而毛主席也均给出了正面反馈。在此期间,还专门让人拍下蒋母陵园的照片带去台湾,以此来安抚蒋介石的心。

事情走到这里,蒋介石终于松动了态度。他暗中邀请毛主席到台湾访问。

得知消息后,毛主席终于长舒一口气,当即答应下来。只不过,这时候的毛主席已经是疾病缠身的八十岁老人,很难再完成这些事。于是便找到邓公,让邓公做好准备,随时代替自己去台湾。

眼看两岸问题就要解决,可偏偏在这时候,蒋介石的生命走到了尽头。

临终之际,蒋介石留下一句遗言:我死以后,棺材不要下葬,要等将来葬回大陆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句遗言,被外界普遍认为,是说给毛主席听的。其中渴盼统一,渴盼回归的意味十分浓郁。

毛主席在得知蒋介石去世后,也大为震惊。尤其在得知了这句一眼后,更是久久不肯说话。

那一天,这位八十来岁的老人家将自己关在书房中,不准任何人靠近。他一遍遍的听着《贺新郎》,时而沉默不语,时而跟着节奏击打拍子。没人知道他到底在想些什么。

人们只知道,这天过后,毛主席将《贺新郎》中的一句歌词改了,改成了:君且去,不须顾。

这似乎是在告诉蒋介石,台湾必将回归统一,你只管安息,后面的事不要担忧。

更令人遗憾的是,仅仅一年以后,毛主席也永远的离开了我们,没能看到台湾回归的那一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此后多年,两岸关系几经变换,国民党从当初那个说一不二的执政党,沦为了如今这个毫无知名度的小党派。台湾也再也没有等来这样绝佳的回归时期。

不过,子子孙孙几代人,从来没有忘记“统一祖国”的信念,从来没有放弃过。时至今日,我们仍然在位台湾回归做努力。在不久的未来,台湾终将回归祖国母亲怀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对此,屏幕前的你有什么想要说的呢?请把你的想法打在下方留言区吧,我们下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