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34年10月,8.6万余名红军将士在于都集结,渡过于都河,开始了漫漫长征路。然而在那时,没有人知道后人将把他们走过的路称作“二万五千里长征”,没有人意识到他们正在进行着人类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壮举。于都,作为这个壮举的起点,也成为一个闪闪发光的名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长征精神开启之地的于都,游客可以欣赏到这场中国首部大型红色文旅史诗舞台剧——《长征第一渡》,便显得格外有意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长征第一渡》从红军战士在于都的集结讲起,为人们沉浸式再现了当年的情景——因为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中央红军处于极端危险之中。夜幕降临,静静地于都河畔,红军渡河在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妻子送别丈夫、父母送别儿女、恋人在此惜别、于都人民送别红军战士……依依不舍的感情打动着人们的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伤感中也有温馨、坚强和无私奉献。军民鱼水情深,于都人民倾其所有——彻夜为红军战士赶制军装草鞋,将家中最后的粮食送去做军粮,4天15次拆建渡河的浮桥,甚至连最后一个儿也送去战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年轻的红军战士在泪光中与亲人作别,踏上充满艰难险阻的路途。然而他们坚信,终将穿越烽火、穿越严寒酷暑、穿越对人类意志最残酷的考验,到达光明彼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声、光、电、景等高科技手段模拟出江水、铁索桥、雪山、战火等历史画面,舞台效果逼真,气势磅礴,随着战士们前进的步伐,人们仿佛回到了89年前,成为历史的见证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是什么在支撑着红军战士越雪山过草地,历经磨难而从未退缩?这样的舞台或许可以给人们答案。舞台前方是疲惫的战士相互依靠着休息的场面,舞台后方,是他们的“梦”,是亲人团圆,是生活幸福,是我们如今的岁月静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精致的舞台设计在细节中最大程度还原了当时的情景,气势恢宏,让人动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双双草鞋寄托着当地人对红军战士的深情,寄托着亲人对亲人的牵挂和思念。烽火硝烟的战争场面和细腻深情的情感体现,总能唤起人们心灵深处的感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果来于都,这部感人肺腑的舞台剧一定要来看,来一次洗涤灵魂的初心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