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在安徽大学里,只要在校园里遇到了一个衣衫褴褛的老人,学生们都会不约而同地贴上去,但凡有谁被老人邀请,看一眼他破烂的布包,就会激动地不行,连拿着布包的手,都会变得虔诚!

老人名叫何家庆,他是安徽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之所以他的布包很受学生喜欢,只因为这个布包装着无数贫苦百姓的希望.......

故事要从何家庆的身世说起。

何家庆出生在安徽农村,因为家里穷,他经常凑不齐学费和生活费,虽然老父一车车地拉煤赚钱,但还是远远不够。

村人见了,便自发地把家里的余钱一分一毫地凑给他,这份淳朴的相扶,一直到他毕业,才终于停止。

毕业后,何家庆留校任教,但何家庆并没有安安分分地做一名教授,而是怀着一个心愿,拼命地存钱,想要去大别山,找到一条带领村人的致富之路。

这条路终于在35岁时得以成行,而这之前,他几乎日日吃糠咽菜,最后还拿起了老父的棺材本.......

好在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225天的考验,他总算找到了一种可以大肆栽种的植物,实现在一年内就让乡亲们迅速创收,这个植物就是:魔芋。

而魔芋的标本,就放在他随身挎着的平平无奇的布袋子里。

魔芋带回来后,事实证明,它真的是一条发财的捷径,种好一亩魔芋,就可以供养一名大学生,种两亩魔芋,两年之内,就能盖上一栋新房。

何家庆的亲朋好友、乡里乡亲,因为种植魔芋,很快就摆脱了捉襟见肘的日子,腰包渐鼓。

然而,何家庆并没有停下来,除了让更多的人种起魔芋,他还把种魔芋的经验所得,编进了《魔芋栽植技术》,这本书,几乎是种植类的教科书。

完成“反哺”村人的心愿,何家庆还没喘口气,就被任命为绩溪县科技副县长。

此时的他,整日不修边幅地和农民打交道,完全不像个知识分子,但也就是如此,农民都跟他亲近。

直到后来重返校园,他也没有改掉自己的形象。

1998年,一张西部贫困县的名单到达何家庆的手上,看着名单,他动了心思,既然自己能让乡亲们致富,那他也有能力让西部的百姓过上好日子。

西部遥远,手中只有2万多元,但任何困难,都没有阻挡何家庆的脚步,他揣着装着魔芋标本的布包,信心坚定地走到了西边的路上。

一路风餐露宿,他变得更加粗糙,跟乞丐几乎没什么两样。

但就是这样的他,被西部很多贫苦的人民,奉为了救助苍生的神。

西部扶贫的305天,31600公里的路程,何家庆带给无数揭不开锅的家庭以希望,可他自己,却耗尽所有,只能靠着乞讨回家。

多次的跋山涉水,身体严重透支,落了一身病根。

然而,休养的时候,他还想到了新的种植致富之法。

可惜的是,这一次,他却无缘见证自己的成果了。2019年,何家庆拖着病体,在调研的途中永远的倒下了。

倒在了他热爱的土地上。

“春蚕到死丝方尽”,一生邋遢的何家庆,燃烧了自己,造福了农民,感动了学生。德高望重这四个字,已经不足以表达,学生们对他共同爱戴。

学生们都记得这样一个特殊的教授,记得他用牙签支起来的眼镜腿,记得那一身青色的中山装,更记得那一个发白的旧布包,里面装着的,是人间大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