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来到河南省三门峡黄河大坝,许多人会意外地发现,印象中总是携带泥沙滚滚向前的黄河在这里竟然碧水如黛。景区影壁墙上,金色小字详细介绍了大坝建设情况,建坝前后对比图更是让人对这个工程的成果一目了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三门峡黄河大坝位于河南省三门峡市区东北部,北邻山西省,西邻陕西省,大坝上立有一块界碑,站在此处,就是真正的“一步跨两省”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三门峡大坝是建国后我国在黄河上修建的第一座大型水利枢纽,被誉为“万里黄河第一坝”1960年10月主体工程完工后,不仅黄河下游地区洪涝灾害减少,粮食丰收,生态环境也变好了许多,水清鸟飞,景色宜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坝上俯瞰,青山连绵,树木苍郁,黄河水呈现出青绿色,在人们眼前凝结出一个清爽的绿色世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每年10月到第二年6月,大坝都会蓄水发电,此时黄河在三门峡段就变得极清澈,而调水调沙前的6月下旬,这里还会出现千顷澄碧的胜景。因此可以说从6月开始便是打卡大坝的最佳时节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大坝附近汇聚了许多景点,梳妆台、中流砥柱、张公岛、廊道水晶宫……许多都可以和上古神话传说联系在一起,逛起来也就格外有趣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走进廊道水晶宫顿时体感清凉,玻璃廊道下是黄河水,水中有鱼儿自由游弋。水、玻璃、灯光打造出一个奇幻空间,从入口到出口,如同进行了一场光怪陆离的旅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伫立在黄河水中的就是人们熟知的中流砥柱,传说大禹治水时,在三门峡谷一剑劈出三门——人门、神门、鬼门,三门峡也由此得名,而其治水之后留下了这块镇水石柱——中流砥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古时三门峡古石岛、暗礁犬牙交错,水道险恶,过往船只如想顺利通过,必须要将船头朝砥柱石直驶而去,在即将相撞的瞬间,石前的水会将船轻轻拨划,船只才得以顺利通过,可谓九死一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无论古代还是近现代,不少文人学士或君王都曾在这里留下过诗作墨迹。唐太宗李世民写下了“仰临砥柱,北望龙门,茫茫禹迹,浩浩长春”的诗句,现代诗人贺敬之则创作了洪迈雄浑的诗歌《三门峡歌》,如今读起来依然热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清澈的黄河水上这座不大的岛屿就是张公岛,其由来也有一个流传了许久的传说。相传古代有个姓张的艄公,因看到船只过往三门峡谷时总会遭遇水祸,就在岛上结庐为庵,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为来往船只导航。后人感恩于他,将小岛起名张公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黄河安澜,国泰民安。在生产力不发达的古代,黄河对人们来说是喜怒无常的,沿岸人们的命运完全掌控在黄河手中,虽然一代代都试图治理却难有成效。建国后三门峡大坝的建设,既防洪,又发电,让水患成为水利,无疑是一个伟大而勇敢的尝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黄河水奔涌千年,在这里变为清碧一色,岸边树影婆娑,呈现出安静美好的一面。想感受沧海桑田,看到桀骜不驯黄河的另一面,不妨来三门峡黄河大坝打卡。(更多精彩内容,敬请关注/ 落榜进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