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国能战胜苏联,始于小小的集装箱
  • 原来用于忽悠苏联的招数,美国想用在中国身上
  • 欧美一些汽车品牌不再卷电动车,证明中国下错了注?事实恰恰相反
苏联解体,始于集装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美国是如何赢得冷战的?原因错综复杂。有一种说法不无道理,苏联的解体始于海运集装箱。

当年美国一边暗搓搓地大力研发航母,一边公开鼓吹航母无用论,一定程度上引导苏联走了弯路。没有了航空母舰的苏联,无法在大洋上威胁到美国的制海权,结果被依靠海运而越来越富裕的美国甩开了差距,最终导致解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冷战早期,海运与铁路运输的成本其实是差不多的,苏联虽然没有优良不冻港,但依靠发达的铁路运输网络,也能把内部的工业体系连接在一起,推动了经济的发展。

早在1978年,苏联每周的铁路货运周转量就达到了3.4万亿吨,在上世纪70年代,苏联的GDP也达到了美国的40%,那时候苏联的生活水平还没有与西方拉开太大差距,人民对苏联的发展前景并不悲观。

然而集装箱的出现,却打破了这种平衡的局面

在集装箱出现之前,货船上的货物需要码头工人一点点从船上搬下来,不仅导致人工成本增加,还增加了额外的码头停泊费用。

当时一艘跨大西洋的货轮,航行需要10天,装卸货物却需要12天,严重制约了货轮的使用效率。那个时期的海运费用,有60%以上都发生在船舶停泊在码头的时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美国人把集装箱用在海运上,极大提高了装卸效率。

工厂生产好的商品直接装入集装箱,运到码头后利用吊机进行装卸,一艘集装箱货轮甚至可以一边卸载货物一边装载新货物,等于装货与卸货同时进行,并且不需要大量工人就能完成这项工作。

集装箱提高了海运效率,也大幅降低了海运成本。

上世纪70年代初期,海运的货物成本是1立方米10.87美元,到了1986年已经降至不到2美元,海运成本已经远远低于铁路运输。

更重要的是,海运运输成本大幅降低,欧洲跟北美的工业体系就连为了一个整体,后来我们中国也加入了这个整体。

中国生产好的商品,能够通过海运快速运往欧美,间接帮助西方社会提高了生活水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苏联仍在依赖铁路运输,效率和成本上明显没了优势,最终跟欧美的经济水平差距越拉越大。

而苏联也曾经试图打破这种局面,为了获得出海口,他们扶持越南、入侵阿富汗,想要以此来建立属于苏联的海运贸易体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结果阿富汗战争却让苏联付出了惨痛的代价,越南也是一个扶不起的阿斗,苏联的经济问题越来越严重。

加上苏联长期重军工轻民生的发展模式,让越来越多苏联民众感受不到生活水平的明显提高,也大大影响了苏联的凝聚力,加上欧美在意识形态领域增加了舆论攻势,内忧外患之下,苏联最终解体。

从集装箱和海运的发展上解读苏联解体,不失新颖,晶晶也认为即便是苏联在阿富汗站稳了脚跟,苏联高层也被"航母无用论"影响,一直刻意限制苏联发展航空母舰,苏联真正意义上的航空母舰直到上世纪80年代才开始建造,直到苏联解体都未服役,面对着拥有核动力航母的美国,苏联也很难维护自己的海运贸易体系。

中国发展航母,美国开始忽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们要从中总结教训。

我们目睹了苏联从鼎盛到衰落直至解体,高层很早就意识到了海运贸易以及发展海军的重要性。

以中国目前的海上实力,包括解放军海军以及武警系统的海警,保卫国家领土是绰绰有余,就算是美国也轻易不敢攻击中国本土。

但是苏联的解体证明想要在与美国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光是守护本土是不够的,中国要敢于亮剑,要有维护自己海上利益的实力。

从中东与东南亚运来的能源、中国对外出口商品的贸易网,都需要一支强大的远洋海军来保护。

毕竟我们缺少海外基地,保护海上利益只能依靠强大的海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正因为如此,海军政委袁华智在前不久公布了中国第四艘航空母舰的消息,并表示中国建造航母不是为了和美国比,也不是为了和美国打,是为了维护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

然而对于美国来说,中国要发展航空母舰可不是一个好消息,虽然中国不会用航母舰队去威胁美国的海上贸易,但是将来美国如果想要用航母舰队去威胁中国的海上贸易体系,就需要承担更大的风险了。

所以在中国第四艘航母的消息公布后,美国又开始用冷战的老招数了,大肆宣传“航母无用论”,但美国媒体这次却玩起了阴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3月6日开始,美国《国家利益》连续发表了多篇针对航空母舰的文章,跟过去不同的是,美媒这次没有唱衰中国,反而唱衰起了美国,更准确的说是唱衰美国海军与美国航母。

每篇文章的标题都足够炸裂,比如《航空母舰:美国海军最大的弱点》《美国海军航母的噩梦刚刚开始》《航母已经过时,轮到潜艇上台》《中国可能击沉尼米兹级航母》。

不管美媒唱衰谁,本质都是一样的,就是要制造一种假象,航空母舰又贵又脆弱,就是一个海上靶子,谁继续造航空母舰谁就是冤大头。冷战时期,航空母舰也一度被贬低为“海上棺材”,是一件华而不实的武器,结果美国就是依靠这些华而不实的武器控制了海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虽然随着科技的发展,航空母舰的生存能力开始受到质疑,但是航空母舰在远洋作战中无可取代的优势,是目前任何武器都无法动摇的。比如在孤立无援的远洋,一支舰队如果拥有航空母舰,就等于在远洋拥有了一座移动基地,预警机、电子战机以及反潜机令整个舰队的攻防能力上升一个台阶,而如果没有航空母舰,那就只能被动挨打了。

哪怕是中国拥有了先进的055型驱逐舰,也需要依靠航空母舰的舰载机提供必要的支援,才能发挥全部战斗力。

玩了近100年航空母舰的美国人,自然不会不清楚航空母舰的意义,现在开始全力贬低航母,无非是想动摇中国发展航空母舰的决心,让美国自己当“冤大头”、使用这些“海上棺材”。

只不过这种低劣的骗术,中国已经在冷战时期见识到了,有了苏联这个受害者当例子,中国自然不会轻易上当。

西方放弃电动汽车,就代表中国错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光“航母无用论”,现在中国还面临着另一个骗术,那就是有组织的宣传“电动汽车无用论”了。

从2023年开始,网络上对于电动汽车的批评声就开始不绝于耳,甚至开始出现了以通稿的形式唱衰电动汽车的案例

这些账号要表达的基本都是一个意思:发达国家开始放弃电动汽车了,全世界就只有中国在搞了,所以中国很可能走错路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甚至在许多组织的宣传中,电动汽车没有技术可言,属于“奇技淫巧”,上不了大雅之堂,西方不是没技术发展电动汽车,而是不屑于研发电动汽车。而在这些言论的背后,都有一个最终目的:劝中国消费者别买电动汽车、劝国家放弃电动汽车。

然而事实的真相却是,西方并未停止研发电动汽车,反而在加大对电动汽车的投入力度。2023年,德国总理朔尔茨已经宣布:将有580亿欧元的气候和转型基金用于支持全面的电动汽车充电网络、氢能源的发展、工业流程的转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被造谣成已经放弃发展电动汽车的奔驰公司,也在最近表示从未放弃电动化,只不过将时间往后推迟了5年,要在纯电动车型方面投资超过400亿欧元,旗下所有品牌均将实现电动化,并在条件允许的市场为2030年前实现全面纯电动进行充分准备。

美国政府也在2024年宣布全美电动汽车基础设施计划,该计划准备先投入50亿美元。

至于日本,也提出了到2030年引进1万辆纯电动巴士的目标,韩国现代汽车已经宣布计划于2024年秋季在日本推出电动巴士。

由此可见,发达国家并未停止发展电动汽车,只不过现在中国在电动汽车处于领跑位置,发达国家发展电动汽车的消息被人刻意低调掩盖了,变成了发达国家已经抛弃电动汽车了、中国被带偏了。

即便是退一万步来讲,欧美不玩电动汽车了,难道就证明中国走错了?在某些群体与组织眼中,欧美就代表着真理,他们否定的东西就必须无条件抛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由于中国在电动汽车领域处于领先地位,让一众外国车企叫苦不迭,已经导致一些盲目崇拜欧美科技的群体破防,他们不敢也不愿意承认一个事实:在电动汽车领域,欧美现在就是玩不过中国。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中国从未阻止任何一家外国车企在中国卖电动汽车,结果却是那些传统的车企豪强,他们的电动汽车就是不如中国的电动汽车,哪怕是降价都卖的不如中国电动汽车。

中国的企业能够快速研发出电动汽车,给了许多人一种错觉,那就是电动汽车的研发不需要技术底蕴,是个公司就能够搞出来,结果苹果公司搞了多年的电动汽车项目黄了,有些人与组织就鼓吹是苹果公司不屑于赚这种低技术的钱。

一个连取卡针都敢卖几十块钱的公司,现在竟然还有人洗白说这样的公司不屑于赚低技术的钱?

电动汽车的背后,是中美博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电动汽车是中国少数有机会与发达国家站在同一起跑线的科技领域,而中国也用实力证明了中国人能够在科技领域领跑西方。

贬低电动汽车的人,故意将电动汽车贬低为电池+电机的玩具车,认为没有任何技术含量。可就是这种所谓“没有技术含量”的东西,外国车企却玩不过中国车企。

电动汽车背后包含一整套产业链,比如电机与电控系统、高性能电池、智能驾驶,这些都需要时间与专利的积累,现在是中国处于领先地位,逼得美欧不得不利用贸易壁垒的方式限制中国电动汽车,这已经从侧面证明欧美没有在电动汽车技术领域击败中国的信心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电动汽车产业链背后所蕴含的战略意义,则是能源转型带来的大国崛起过程。

第一次工业革命时代,煤与蒸汽机的组合,让英国开启了崛起之路,最终成为了“日不落帝国”;而美国借助二战正式崛起,然后美国通过美元与石油绑定,牢牢控制了石油这个战略资源,已故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就曾说过:控制了石油,就控制了整个世界。美国也通过石油贸易与美元绑定,从而确立了金融霸主地位,并赢得了冷战,成为全球唯一的超级大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中国想要崛起,在石油绑定美元的局面依旧比较牢固的情况下,推动能源转型是一个“弯道超车”的机会,正如煤炭工业力助英国崛起,石油贸易帮助美国独霸世界那样,以电动汽车、光伏组件为代表的新能源,正是中国打破石油美元格局的工具,电力取代石油的过程,其实就是中美博弈的过程、正是中国崛起的过程。

所以现在有组织开始不遗余力地唱衰电动汽车,包括唱衰航母,放在历史上看,根本就不是什么意外的事情。

我反而认为,他们一股脑唱衰,反而代表着他们开始怕了,那些通稿,其实就是某些霸权国家的哀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