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国九次对台军售太嚣张,晶晶想了两招破解之法;
  • 中德贸易让拜登如鲠在喉,朔尔茨访美态度强硬,秘密对话大概率会导致北约分裂;
  • 欧盟把欧洲搞的乌烟瘴气,欧洲已经永久改变
美国又对中国施加傲慢的双标指责

近年来,随着中美竞争日渐激烈,美国以双重标准来对待中国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了,在很长一段时间中,美国一直都是这一副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的姿态,但今天节目里我们要讲的事情,还是超出了每个中国人的忍耐下限,以及国际社会对公理的底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由于最近美国正在炒作新一轮的“中国援俄”谣言和台海问题,希望借舆论遏制中俄合作,限制中国发展,同时也推进美国对台的新一轮军售。

但是美国政府内部不知道哪个逻辑鬼才,把这两件事整合在了一起。

据24日美媒发布的对美国白宫国安会战略沟通协调员约翰·柯比专访,柯比在谈到中美关系时,发表了一番令人匪夷所思的言论。

他声称,美国新一轮的对台军售不应该“被中国误解”,而且不能当作向俄罗斯提供武器的理由。他警告中国不要将美国的军售理解为有理由帮助俄罗斯“去杀害无辜的乌克兰人”。还信誓旦旦地声称,美国对台军售与乌克兰问题是“分开的”、“互不相干的”,无论是从“法律”还是“道德”层面,美国都要确保台湾拥有“所需要的足够的自我防卫能力”。

很难想象这样的话可以从一个21世纪国家的领导层口中说出,这种极端傲慢且野蛮的态度,已经完全脱离了“现代文明社会”的范畴,几乎回退到大航海时代的西方海盗思维。或者说,这种霸权式的海盗思维,在美国的文化中从来就没有褪去。

首先我们要搞清楚,柯比所说的两件事是可以放在一起说的事情吗?

关公战秦琼,美国的警告毫无逻辑

所谓的“中国援俄”,是美国捏造出来的虚假消息,连拜登本人都承认目前“没有明确证据”,美国只是单方面宣布中国“有意向”。这一事件一直都只是没头没尾的政治炒作而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就算所谓的“援俄”发生了,充其量只是违反和平立场的正常贸易而已。中国作为冲突第三方的和平立场是自愿的,不是美国强制的。不管怎么讨论中俄之间的贸易,都要比美国未通过联合国而进行的单方面制裁要合法得多。

最起码中国从来没有去尝试干涉俄罗斯的国家主权。

而对台军售则是性质完全不同的事情,台湾不是乌克兰。乌克兰是个有主权的国家,而台湾是中国的一个省,在各方面意义上都属于中国。台海问题的争吵是中国的内内部问题,很少有人会因为台海而将问题放到国际社会上炒作——除了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

和中国“援乌”的虚假性不同,美国向中国的一部分出售武器,是不争的事实,而且进行了八轮了,是典型的外部势力干涉别国内部问题案例,涉及了对中国内政的严重干涉。

用发生在乌克兰的事情来比较台海,本身就是对不上号。这是用虚假比真实,用外交比内政,用霸权比守法。将这两件事相提并论本身就已经是一种概念偷换和思维误导。其对比就像关公战秦琼一样,缺乏基本逻辑。

至于基于这一霸权行径给出的警告和指责就更是笑话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们要明白,在乌克兰问题上,提供军援并执行单方面制裁的美国在违反《联合国宪章》上,和进入乌克兰主权范围作战的俄罗斯半斤八两,二者都是违反《联合国宪章》来进行政治斗争,美国怎么可能有立场用这种离谱的理由去警告和指责指责中国这个遵守国际法的国家。

就像其中对中国“援俄”可能帮助俄罗斯“去杀害无辜的乌克兰人”的指责一样,只要换个主体,难道美国对乌提供武器会不会“杀害无辜的俄罗斯人”,不会使更多的“无辜的乌克兰人”死亡?

美国向台湾提供武器,又是在营造怎样一种“防御能力”?是让中国人防御中国人吗?是防御中国统一吗?“台独”分裂势力要使用美国武器阻止中国统一,如果两岸爆发战争,美国会因为对台军售“杀害无辜的中国人”而感到羞耻吗?

这是完全的双重标准,同时还是在给自己“立牌坊”,冠冕堂皇地为自己加封国际大义。

只不过对这种行为,在愤怒之余,我们也要保持理性,去分析美国人的手法特征,并找出相应的应对办法。

对美国狼子野心需要稳步而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美国的这一系列行动中,有两个很显著的特点:

其一,有法不依,以法违法。

仔细抠字眼的话,我们能发现柯比在谈台湾的时候突出了“法律”和“道德”因素。其中道德我们都知道是西方价值观,而“法律”,就是美国动手脚的地方了。

美国所指的法律是美国的《与台湾关系法》。有意思的是,这部法律本身就是违法的,是在违反中美更早的“八一七联合公报”,以及《联合国宪章》的基础下制定出来的。

能通过一部违法的法律,是因为美国治理体系中的“依法治国”,就是以立法机构通过相关法律,约束政府的行为动作。这种体系让很多美国法律都有冲突存在,认真深究的话,美国在法理上是缺乏立场的。

其二,反复套利,吃干抹净

包括这一轮对台军售的九轮军售中,美国对台军售的最显著的特点就是,以最昂贵的价格卖落后装备。虽然其中很多销售项目都是进攻性武器,但处于全区先进水平的武器寥寥无几,根本达不到美国宣传的程度,也改变不了两岸的力量对比。

而且美国总是利用这类“施舍”的额外影响力来攫取更多利益,去年台积电的搬迁就是很好的例子。美国由此可以不断挖空台湾的价值,做到利益最大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两点分别代表了美国的法理缺失,以及与我国台湾民众之间的主要矛盾冲突。抓住这两点来冷静应对,是未来对抗美国施压的有效措施。过激的对抗很可能会让美国选择狗急跳墙。面对野心,唯有足够稳定,稳步推进,才能获得最终的胜利。

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要任由美国双标欺凌。中国有法理上的优势,一定要站稳自己的底线,美国碰到底线即坚决反击,未触及底线即冷静应对。在一套“组合拳”之下,美国的行径,也就很难达到其原有目的了。

中德贸易的火热让拜登如鲠在喉

在这一轮中美对抗中,除了台海以外,美国还有一条非常在意的战线,就是欧洲。

欧洲在去年的俄乌冲突中大体和美国保持了团结,今年也只有在坦克援乌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小摩擦,美国对欧洲的整体控制力和影响力都还在,援助也一直没有断过。

但在经济上,美欧却是另一幅景象。在美国贸易保护主义影响下,美欧贸易战实际上已经开始了,双方在维持着表明友好的情况下,同时也在暗中勾心斗角。德国总理朔尔茨的这趟美国行就是最典型的代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作为欧盟中的经济龙头,欧盟最早访问中国寻求经济复苏办法的西方国家领导人,朔尔茨在美国的名单上一直处于“严防死守”的范畴,美国一方面想要朔尔茨和中国合作继续扩大,另一方面又想守住朔尔茨对乌克兰的援助份额。

这是个类似“又让马儿跑,又不让马儿吃草”的策略,朔尔茨从去年开始就明里暗里反对美国的这种压榨,今年最著名的坦克援乌矛盾,也是朔尔茨闹出来的。在西方国安家纷纷慷慨解囊的时候,只有朔尔茨态度强硬地站出来表示,美国不援助,德国也不援助,进而把隔岸观火的美国也拉下了坦克援乌的水。

德国是北约除了美国以外援助乌克兰最多的单个国家,同时也是俄乌冲突中损失最惨重的国家。根据德国的2023财年支出预估,德国政府在这一财年可能会产生1600亿欧元的能源支出增长,这其中大部分都被美国赚进了口袋里。

在这次访美中,朔尔茨就处处透着别扭。虽然在原则性问题上还站在西方立场,但朔尔茨针对美国的火药味可不小。和去年的访问时的前呼后拥相比,朔尔茨此次没有待一个记者,而且在同拜登会面前就通过发言人放出消息,表示希望和拜登开诚布公,进行一场“非常秘密”的意见交换。

这其中开诚布公指的是朔尔茨和拜登之间的开诚布公,非常秘密指的是不对外透露任何信息,仅在两人之间谈话。只通过这两点外界就知道,朔尔茨想要谈的是一些“不利于北约团绝”的话题,他很可能是来兴师问罪了。

不过美国会不会对他做出让步,我想朔尔茨心里也很清楚。去年马克龙来兴师问罪的时候把姿态摆的很低,几乎以恳求的形式请美国放弃美欧贸易战,但最终什么也没有达成。朔尔茨的施压更多可能还是对国内展现自己的政治态度,给自己挽尊。

而对于美国而言,俄罗斯只是当下的明面上的对手,他们更害怕的“敌人”其实是中国。德国媒体3月4日在报道朔尔茨访美时就如此评价:拜登在寻找盟友、打造联盟,共同应对中国,而恰恰是与中国有着深厚贸易往来的德国,需要在这里补上一课。中德之间的大生意让拜登如鲠在喉。朔尔茨面临的窘境是,在安全政策领域离开美国将一事无成,各方对此毫无疑义;但在经贸层面,德国高层似乎希望同美国保持距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是一些欧洲领导人不得不面对的事情。美欧合作对欧洲普通人的伤害过大,政客领导人想获得民众支持,至少需要表现得自己站在民众一边。

此种状况已经成为了欧洲领导人的必然面对的局面,在俄乌冲突下,欧洲已经出现了永久的改变。

内忧外困下永久改变的欧洲

过去一年的欧洲,在战争阴影的笼罩下,出现了一些永久性的变化。

超过500亿欧元援助、10轮制裁、800万难民的接收,以及来自大洋彼岸的政治正确,给整个欧洲带来了剧变。

欧洲政客在过去一年中近乎疯狂地追求政治正确,将援乌抗俄上升到了原则高度,去年上半年跨大西洋派政客猛然得势,北约在欧洲的再度扩张也鼓舞了很多亲美政客,以至于欧洲在战争的前半年里转向有些太猛,等到发现不对劲的时候已经晚了。

到了去年年底,欧洲各国几乎都做出了扩军的决定,将自身本来就有限的经济力量投入到军队之中;各国和美国的局面也和失去了改善的机会,资金要么流向战场,要么流向国防部,偌大一个欧洲居然凑不出钱来应对美国的贸易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阻击俄罗斯上,欧洲的巨大努力收效也不佳,俄罗斯经济最终只下滑了2.3%,并没有比经济近乎停滞的欧盟坏多少。

于是乎在政治经济压力下,欧盟在年底又出现了一次转向,开始向战略独立靠拢,亲美的大西洋派政客再次低迷下去,欧盟开始稳定下来。

于是在一年战争后,欧盟和俄罗斯的关系彻底破裂,和美国的关系布满裂痕,自身经济状况一塌糊涂,还成为了战争的实际参与者。这些都给欧盟的立场带来了实质性的改变。

现在欧盟中的很多政客不再将这场战争看作代理人战争,而将其视作欧盟自己的战斗,欧盟内部市场专员蒂埃里·布雷顿就表示,欧洲的国防工业必须转向战时经济模式。布雷顿目前正在向金融机构施压,其中一些机构没有与武器公司合作,未给后者增加贷款。他要求这些金融企业为军火商如数提供贷款,以方便其生产武器。

战争越打越明朗,欧洲的态度却越变越让人糊涂,欧盟政客们究竟想要一个怎样的欧洲,欧洲要怎么在让渡如此多利益给美国之后保持战略自主;欧盟又应该怎样在参与战争后全身而退,这类问题外交都还看不到答案。

外界唯一所能知道的就是,欧盟变成了一个摇摆不定、更加松散且更加无力的组织

在如今这个全球秩序重塑的时刻,中美俄欧这四方都已经做出了自己的选择,接下来我么就只能等待结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