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不再是美国的最大贸易伙伴?

中美在贸易上的脱钩,我们可以从最新数据上看出些端倪。

经历过过去十几年中美经贸奇迹的人,大概认为中美互为最大贸易伙伴地位几乎不可撼动。但就在最近,我看一些美国媒体的话风,倒是在改变这种“刻板印象”,里面给的数据显示,在这个刚刚过去的2022年,中国极有可能不再是美国第一大贸易伙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美国媒体为何会得出这种结论?

这是因为,就在1月初,美国商贸部公布了去年前11个月美国的进出口数据,其中清楚表明,美国从欧盟进口商品额要多于中国。

晶晶感觉这美国媒体确实后知后觉,这种趋势,早在2019年就已经发生过了:当时的墨西哥首度超越中国,历史性的成为美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在之后的2021年,中国更是在这个排行榜上掉到了第三位,甚至还不如加拿大。

中国的贸易伙伴也在调整,2020年,东盟超越美国,历史性的成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而根据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在1月13日公布的数据显示,我们跟东盟的贸易是非常有韧性的,在2022年,东盟依旧保持了这一地位,之后是欧盟,然后才是美国。

两大因素影响中美贸易

作为当今世界前两大国家经济体,中美互为最大贸易伙伴似乎应该是一件非常理所当然的事,但到底是什么原因,会让现实出现反转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晶晶认为,主要原因有两点:

其一,过去这三年,中美两国都因大流行的影响,各自遭遇了相当的经济困难。

这一点很好理解。2020年和2021年,中国很好的控制住了自身的疫情,但疫情对经济的冲击,尤其是出口的冲击是毋庸置疑的。再到2022年,中国疫情形势出现反扑,更是对内需都造成极大冲击;

至于美国那边,从2020年到2022年,疫情对美国社会经济的冲击就一直没停过。不仅爆发了近几十年来最严重的社会通胀危机,还因为美联储的调控政策风险外溢,全球市场都受到牵连,需求疲软,已成常态。

这种情况下,中美进出口受到影响,并不是什么奇怪的事。

其二,俄乌冲突对国际形势的破坏也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晶晶认为,俄乌冲突对国际社会最大的冲击,就在于让各国都不同程度的产生了保守主义倾向,至少是不敢在对外经贸领域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由此导致的进出口多元化趋势,自然令中美都在彼此的经贸客户名单上的重要性降低。更别说这几年也正是中国加速经济结构转型的关键期,大量劳动密集型低端产业都在向东盟等地区转移,由此也分散了一部分中国的出口额。

美国想脱钩,中国另寻光明大道

但这个时候可能会有网友问,这原因里是不是还要加上美国对中国的贸易战和“脱钩”政策呢?

晶晶的回答是,确实有影响,但短期内“脱钩”的影响不是主要原因。这是因为,美国的各种“脱钩”政策在去年才刚刚开始落实,要出现具体且足够的规模效应,至少还要等上三四年的时间。长期看,美国这种搞小团体行为的恶劣影响才会更明显一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更为关键的是,美国的经济现实也会迫使美国的相关政策风向出现改变。比如很多美国专家都承认,受疫情影响,特朗普时代制定的对华加征关税政策的效果其实已经几乎被全部抵消,拜登政府内部现在都对这一政策是否要继续下去举棋不定。

当然,这同时也带出了另一个问题:不再是美国的最大贸易伙伴,是否意味着我们的实力在下降?

我们还是先看数据:

海关总署相关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全年进出口总值首次突破40万亿人民币关口,连续6年保持世界第一货物贸易国地位;

同样在2022年,中国与中东海合会国家的贸易量达到3200亿美元的体量,已经接近和美国贸易量的一半;而东盟占我国外贸比重较2021年上升了1个百分点,达到了15.5%。

很显然,这些数据能说明很多问题,但一个基本事实就是:在美国之外,中国正在拥有越来越广阔的世界市场,美国占我国贸易量的权重正在越来越低。在美国的打压之下,我们走出了我们自己的路。

所以,我们需要对中国不再是美国最大贸易伙伴这件事感到紧张甚至不安吗?晶晶觉得,大可不必,或者说,我们反倒是要感谢我们不再需要依赖美国这个事实。

布林肯访华是示好还是踢馆?

晶晶注意到,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美国务卿布林肯即将在2月5日到6日访华这件事,也变得更加微妙起来。布林肯这次来是要释放友好,还是来踢馆的呢?

从表面上看,布林肯这次来我们中国,是为了落实去年11月中美两国元首在G20峰会上会面时做出的缓和两国关系的承诺。也就是说,“对华示好”应该会成为布林肯这次访华之旅的主基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美国政府倒也乐于强调这一点。晶晶注意到,布林肯这人还没到,美国务院发言人就已经多次表态,称此行将同中方探讨如何负责任管控竞争,并在应对跨国挑战方面加强合作。

按照这种调调,美国就理应为这次出访铺垫好外部舆论环境,对不对?但令人相当遗憾的是,就在过去这不到一个星期的时间内,美国还是传出了不少负面声音:

比如,美国空军现役机动司令部司令迈克·米尼汉公然在备忘录里对下属宣称,中国会在2025年武统台湾,为此美军必须做好战争准备。碍于米尼汉在美军高层的身份,说出这样偏激的话,美国国防部不得不第一时间出来辟谣,说米尼汉说的只是他一家之言,不代表我们官方立场;

然后,还有1月27日,美国在世贸组织大会上指责中国对美产品实施“非法的单方面报复措施”,并指世贸组织“已成为中国非市场政策和行为的盾牌”。当中国代表对此提出反驳时,美方代表竟当场与中国代表发生争吵;

同样是在1月27日,美国和荷兰及日本就限制向中国出口一些先进芯片制造设备一事达成协议,标志着荷兰与日本正式加入美国的对华半导体科技设备出口管制同盟。

我在这个视频里根本列举不完,具体内容大家可以翻看我之前的一些文章和视频,里面都有详细的解说和介绍。

其实,根据消息人士的说法,布林肯这次来华,主要是要与中国讨论以下几个议题,分别是要求中国停止援助俄罗斯、中国削减核武库、推动双边对话,以及释放被关押的美国公民,并将在台湾、芬太尼、朝核等问题上向中方表明关切。

我看这些主题里除了推动双边对话还算像样,其它完全就是对中国毫无尊重的抹黑与指控,至于台湾问题,那更是在肆意践踏中国的主权完整与民族感情了。

所以布林肯这次来华访问,真的是像他们说的,来“缓和两国关系、推动两国合作”的吗?要我说,真如踢馆一般啊,一边说要与中国谈沟通谈合作,释放烟雾弹;一边却又肆意干涉中国内政,损害中国利益。

兵来将挡,中国先划红线

美国看似精神分裂般的思维,也是有必然原因的,那就是美国一直是站在世界霸主的位置上思考对华问题。大家看布林肯的这次访华的逻辑就知道了,其实就是很标准的霸权主义强盗思维,布林肯认为:

我们知道你们中国是“不讲道理的坏蛋”,所以现在我们主动过去跟你们“摆事实、讲道理”,要求你们“不要乱来”,这是我们的“仁慈”与“耐心”。而如果你们中国不听,那么美方今后做出任何反应,那都是“正当防卫”,是在捍卫“民主”与“自由”,所有责任都要由你们中国承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说到这里,可能会有网友朋友们说,既然美国这么不讲道理,我们还跟他们浪费口舌做什么?干脆别让他来了。外交上看,还真不能这么搞,不然美国就更有说辞了。

当然布林肯这次访华,这次会面,对中国而言也是有好处的,其中最大的好处,晶晶认为,是可以当着布林肯的面,在世界媒体的聚光灯下,直接了当的给白宫高层划几道红线:

其一,无论是俄乌战争还是朝鲜问题,美方都无权对中国的对外政策指手画脚;

其二,无论是核武库还是芬太尼管控问题,这些都是中国内政,美方同样无权说三道四;

其三,台湾问题是中国核心利益中的核心,是中美关系的政治基础,是中美关系第一条不可逾越的红线。美方任何时候都不要试图突破这条红线。

总而言之,现在的大趋势是时间在中国这边,而美国有求于中国,美国根本没有任何底气对中国提出如此过分的要求。晶晶劝诫美国,如果要换取中国的合作,那么自己先管好自己的手脚,趁这次难得的机会赶紧拿出真正的合作诚意,这才是你们最应该做好的。

北约来者不善,韩国被逼援乌

晶晶注意到,在对待自家小弟韩国时,美国再一次将这种霸权主义展现的淋漓尽致。

据外媒报道,北约秘书长斯托尔滕贝格于1月30日抵达韩国首尔,开始其亚洲出访之旅。而在会见韩方高级官员时,斯托尔滕贝格直接表态,要求韩国加强对乌军事援助,向乌克兰提供致命性武器弹药

明明是发生在欧洲的战争,韩国也不是北约成员国,身为北约秘书长的斯托尔滕贝格为何敢于提出这种要求?

这是因为,在俄乌战争开始后,虽然的确与这些矛盾毫无瓜葛,但出于向美国“表忠心”,证明自己是西方世界一份子的考虑,韩国尹锡悦政府不仅默许本国公民前往乌克兰参战,更同意向乌克兰提供非致命性武器弹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美国政府很快就对韩国人的“不爽快”表示了不满,认为韩国应该向乌克兰提供真正的致命性武器。尤其在1月25日,在拜登宣布向乌克兰提供M1主战坦克,开启向乌克兰提供重型进攻武器的先河后,德国等欧洲主要国家也迫于压力纷纷宣布跟进。

斯托尔滕贝格就对韩国官员表示,这足以表明,西方世界对这场战争的态度正在发生重大转变。说白了就是在暗示韩国,如果你们还要继续待在西方阵营里,那么就必须及时跟上这种转变,不能再“摸鱼”了。

毫无疑问,在背后指使斯托尔滕贝格如此大言不惭上门要军援的,肯定是美国。但,为何偏偏就是盯上韩国?晶晶认为,主要原因有两点:

首先是韩国的武器供应能力远超美德等国。

由于长年贪图和平红利,欧洲的军工生产能力已经根本无法满足大规模战争的应急生产需求,而美国的军工生产又是为本国军队量身定做,于是虽然满口答应了乌克兰的大笔军援,但一时之间,美西方竟然陷入了生产跟不上这些需求的尴尬。

与之相比,韩国人过去这些年在武器自主化方面的努力开始初现成效,为国际市场提供了不少性价比颇高的陆地主战武器,也因此提高了自身的武器大规模生产能力。

就在不久前,韩国才刚刚与波兰签订了提供上千辆陆地主战兵器的合同,并很快就开始履行。这种情况下,美国当然希望韩国也能顺带给乌克兰生产一些,以解燃眉之急。

其次则是美国要趁机将韩国拉下水的小心思。

相比前面,这个深层原因反而更加简单易懂:随着反华战略的全面建立,美国很希望韩国也能参与其中,但韩国人显然并不愿意因此惹火烧身。因此现在先将韩国拉进俄乌战争这滩浑水,让俄国记恨韩国,堵死韩国逃跑的后路,然后利用中俄捆绑战略,就能成功将韩国人引导到反华这条轨道上。

晶晶注意到,在与韩国高级官员的会晤中,斯托尔滕贝格还真就直言不讳,明言发生在欧洲的事件与其他地区是相互关联的,北约希望通过加强与亚洲伙伴的关系来协助管控全球威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晶晶感叹,美国这个全球霸主,倒也是霸道的“光明磊落”。但问题是,美国人这种当面挖个坑让韩国自己往里跳的阳谋,韩国撑得住吗?

很显然,韩国对此是一万个不愿意。毕竟相比八竿子打不着的乌克兰,韩国最在乎的就是朝鲜问题,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而俄国恰恰正是足以颠覆韩国在这个问题上的一切努力的关键大国。

很大程度上说,对韩国而言,跟随美国反华事小,因得罪俄罗斯而令朝鲜半岛局势彻底失控,这才是他们最害怕的。

因此晶晶注意到,在会晤之后,即使冒着得罪美国的风险,韩国总统尹锡悦也是非常干脆的表示,“韩国的法律禁止向冲突中的国家提供武器,因此向乌克兰提供武器很困难。”

但,这样的直球拒绝,真就能阻止美国吗?晶晶只能感叹,随着美国与中俄的关系愈发紧张,韩国以后才会真正体会到,跟随美国到底是多么愚蠢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