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俄罗斯积极推进修联通中国东北地区的天然气管道,我们东北地区的产业复兴,可以期待一下啦;
  • 俄罗斯跟中国合作,主动权不在俄罗斯,俄罗斯专家不要像揣测西方那样,揣测跟中国的合作;
  • 加拿大主动示好日本和美国,计划成立新四国联盟
中国的管道建设事关“振兴东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们反复强调中俄合作对双方有都有利,那么今天咱们就详细聊聊中俄的双边贸易对中国和俄罗斯,到底有哪些好处。

我们先看对中国来说,获得俄罗斯的支持,有哪些好处?第一个可以从经济层面看。

首先,我个人感觉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能源安全”。

举个例子,俄罗斯卫星通讯社3月15日消息显示,俄罗斯总统普京亲自出面推动中俄“东方联盟”天然气管道项目落地,如果双方讨论意见一致,今年设计明年就开始铺设。

这就有两个比较直接的利好。

第一,俄乌冲突爆发之后,中国和俄罗斯之间的能源合作越来越密切,俄罗斯能源确实能在很大程度上填补我们国家的能源需求的缺口。

其实过去很多年前,俄罗斯是不怎么情愿给我们输送油气的,有关陆上运输天然气的管道,谈判了好多年也没有什么进展,现在明显变得积极了。

其实,不光管道,一座短短的黑河-布拉戈维申斯克界河公路大桥,中俄双方在2014年的时候就已经签约,我们中国这边早早就修好了,俄罗斯却一直在拖延工期。

其实也突显了当时俄罗斯还在摇摆,在欧洲和中国之间犹豫不决。

现在,俄罗斯明确“向东看”的战略之后,深化同中国的合作成为必然选择,原本拖了几年都修不好的桥,居然很快就修好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说得有点远了,我们说回天然气这个话题,我们中国天然气消费市场不断扩大,有个基本问题就是进口量跟不上消费量,在这种情况下,俄罗斯的天然气确实起到了填补中国能源市场空缺,帮助中国发展环保能源结构的重要作用。

或者说,俄罗斯能源对中国能源安全有重要意义,陆上管道运输,可以很好地规避西方制裁。

第二个利好,那就是中俄合作对我们中国东北地区的产业拉动的效果,也是非常值得期待的。我们中国东北地区跟俄罗斯有1000多公里长的边界。这条天然气管道横跨蒙古,连接中俄,对接的是我们中国的东北地区。天然气,是清洁能源,能源直接进到东北,可以更好促进东北工业竞争力提升,帮助东北产业复兴。

大家应该都有所耳闻,东北近些年工业竞争力不断下降、经济不断衰落,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东北本地面化石能源的枯竭和环保政策的限制。

而就像晶晶说的,天然气是一种环保能源,燃烧后不会产生大量有毒有害气体,东北用天然气逐步替代煤炭,作为燃料,会极大增强本地区的竞争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俄罗斯现在的国家战略就是“向东看”,我们中国跟俄罗斯直接接壤的东北地区确实是俄罗斯跟中国合作的窗口,我们期待俄罗斯的清洁能源支持,可以从很大程度上解决东北近些年的发展困境。

当然,除了能源合作之外,中俄在投资方面的合作,对中国尤其是东北地区,也是非常大的利好。

去年,我看有媒体提到俄罗斯在规划一项对中国的投资开放计划。在这项计划中,整个俄罗斯远东地区被划为一个经济特区,对中国开放投资。

如果这个想法能最终落地,晶晶认为中国东北复兴会填补上最后一环,东北会拥有一个位置极佳的出海口。

中国东北在二战后彻底失去出海口,在这个开放投资项目推动下,东北又将重新获得可用出海口,天时地利人和,东北地区经济复兴非常值得期待。

东北地区,东三省有个调侃的称呼,叫“共和国长子”,算是老工业区,承担了国家发展的主要初期任务,并在中国市场开放后,主动把资源,让利给各个沿海省份顺利发展。

东北的衰落是中国整个国家的伤痛,让东北重回经济发展是我们这一代人的责任与担当。

又一个四国集团即将成立

中俄合作,另外一个对中国的利好就是政治外交层面的。我们需要朋友的支持。

大家都知道,在三月初中国促成沙特伊朗和解之前,日韩也来了一波所谓的“大和解”,韩国总统尹锡不顾国内民意强烈反抗,单方面宣布了日韩关系的转变,把日本在韩国犯下的侵略与殖民罪行一笔勾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时大家就大概能猜出来,日韩之所以做这么一出戏,大概率就是为了适应背后美国的战略变化。如今,这一计划已经逐渐清晰。在促成日韩和解以后,美国下一步要做的是在东亚成立一个新的“四国集团”。

据日本共同社援引消息人士的话报道称,日前加拿大提议与日本、韩国和美国建立一个四方合作框架,作为共同对抗中国和俄罗斯努力的一部分。

该消息人士称,加拿大在日本首相岸田文雄1月访问渥太华时,就直接向他传达了这一想法,因为加拿大认为现有的三边机制不足以应对中国,而继续将其扩大为四国联盟,将有助于促进环太平洋地区自由民主阵营国家之间的关系。

这个建议与澳大利亚、印度、日本、美国组成的“四边安全对话”有些相似,而“四边安全对话”是美国印太战略下属的一个重要子系统,是拉拢印度对抗中国的主要机制。

美加日韩的四国同盟组成则要比四边安全机制简单的多,四边安全机制中还有印度这个不愿意结盟的国家在,美加日韩四国同盟却有“美日韩铁三角”的基础,只要加拿大愿意融入,很快就可以实现这一联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虽然这个联盟最终能起到多大的效果还很难说,毕竟美国搞太多国际联盟组织,非常繁复庞杂,仅仅在对抗中国这方面,就有美日韩三国同盟、四边安全机制、美日双边同盟等等多套独立又重叠的关系。

我感觉这些套娃一样的机构,肯定会增加西方统筹指挥的成本。

但美国搞的这些联盟冗繁,并不意味着我们要放松警惕,反而我们也要重视新这些联盟的建立。

套娃式的联盟结构也意味着对中国的封锁进行了往复重叠,举个例子,就像一个纸箱子,贴上了一层又一层的胶带,虽然这些胶带交叠在一起,但密封性却大大增加了。

这些不稳定因素,都是我们要加强跟朋友合作的理由。

俄罗斯经济越来越依靠中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说完对我们中国的利好,我们再看中俄合作对俄罗斯有哪些优势?

首先,经济层面看,确实俄罗斯经济在俄乌冲突前后走出了一条明显的分界线。

去年二月份之后,俄罗斯同西方的贸易往来直线下降,与友好国家的贸易却不断上升。这其中与中国的贸易升级尤其引人注目。

去年,中俄两国创下了1900亿美元的贸易记录,由人民币结算的俄罗斯出口商品占比从0.5%上升到了16%。

特别是在石油出口方面,中国和印度这两个俄罗斯主要友好国家采购俄罗斯的石油份额已经占据了俄罗斯总出口额的半壁江山,再加上土耳其,虽然是北约国家,但跟俄罗斯关系尚还不错,这几个国家加起来,近乎填补了西方制裁造成的俄罗斯石油出口的缺口。

据国际金融协会的消息,中国和印度已经取代欧盟,成为俄罗斯最主要的石油出口市场,2022年的第四季度,俄罗斯对中印和土耳其的原油出口占了总出口量的2/3。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有一点值得我们注意,那就是印度与土耳其创造出的能源市场并非长期稳定市场,这两国缺乏国内的消费能力与外汇,加量购买俄罗斯原油的主要目的是加工后高价销售给西方赚取差价,就是当二道贩子。

而中国不同。

中国增加的原油进口,基本上都是基于自身需求,一部分直接流入消费市场,另一部分则作为能源安全的储备用。

一旦西方的制裁政策发生变化,俄罗斯和印度的进口需求就有可能消失,但中国的这种硬需求是长期的,其在俄罗斯能源外贸结构中的地位远比印度和土耳其要稳定。

而且中国拥有一些俄罗斯和其他对俄友好国家都没有的先进技术以及生产能力。中国本身的体量也决定了在西方资本撤出俄罗斯之后,中国公司可以对应接管其空出的市场空间。

其中最显著的就是汽车与电子产品行业。近几年,中国的汽车、手机等行业发展非常迅猛,已经成为与美、日、欧并列的汽车出口以及电子产品出口大国。截至2023年2月,中国已经是全球第二大汽车出口国以及第一大汽车产销国,这些硬性的实力,让俄罗斯可以借助中国轻易的填补西方撤离造成的市场空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然,汽车、手机只是一个例子,除了这些增长显著的行业以外,还有很多体量不大的西方产业,在俄罗斯受到制裁以后,也被中国企业接管。这在一定程度上稳定了俄罗斯的国内经济市场,让民众生活不至于在短期内出现巨变。

再加上俄罗斯自己实施的能源卢布结算等经济稳定政策,俄罗斯的货币没有出现大幅度贬值,国内通胀状况也在控制之中,市场上流通的商品品类依旧丰富,老百姓能正常工作,兜里的钱能换成商品,整个社会也就更容易维持稳定

实际上,和中国的友好贸易在过去一年里对俄罗斯有着相当重要的意义。

但与此同时,有一些俄罗斯专家却提出,俄罗斯加强跟中国的合作并不完全是好事,因为俄罗斯变得越来越依赖中国了,随着中俄之间的贸易合作不断加深,所遇到的障碍也越来越多了。

在同中国的关系上,俄罗斯别无选择。

这个立场的比较典型的代表就是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研究员基列瓦,他认为虽然中国的市场替代给俄罗斯带来了诸多好处,但是大多数中国大公司和西方的市场严密挂钩,如果西方对俄罗斯的制裁加剧,中国企业可能选择终止在俄罗斯的活动,以免受到潜在的制裁牵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且中俄之间的运输承载能力也已经趋于饱和,由于去年贸易的激增,连接中俄的远东铁路线路,无法再承载更多的运量,远东地区的港口等基础设施也格外忙碌,想要拓展和升级这些基础设施需要花相当长一段时间。

此外,我看基列瓦还提出,俄罗斯用更低的价格向中国出售石油以维持销量,让石油价格大打折扣,已经影响了俄罗斯的预算。根据国际能源署的数据,俄罗斯2月份石油收入同比下降了42%。

理论上,基列瓦说的这些因素,在俄罗斯民族主义者眼里看,几乎全都会影响未来中俄之间的合作,甚至有可能使中俄合作停滞。

但晶晶认为,俄罗斯在考虑这些问题之前,首先还得明白一个概念,中俄合作,主动权并不在俄罗斯,没有中国的支持,俄罗斯以上所有问题,靠它自己能解决得了吗?

如果不向中国出售石油,俄罗斯面临的就不是石油收益下降,而是能源出口崩溃。同样的,俄罗斯不积极升级铁路和港口的话,也会损失大量贸易订单,因为除了中国以外,几乎没有国家愿意购买如此大宗的俄罗斯商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纵观俄罗斯的朋友圈,虽然看似朋友不少,但市场需求像中国这样大的,却非常少。指望印度和土耳其消化掉俄罗斯庞大的石油出口需求是显然不可能的。在目前与俄罗斯保持友好的关系中,只有中国是超大经济体。

所以俄罗斯现在并不是在很多选项中做出选择,而是只有一条路可以走。或者我们说的直白点,在中俄贸易中,俄罗斯别无选择。

当然,再跟中国的合作中,俄罗斯没有必要再面对那些西方惯用的政治伎俩,我们对朋友向来光明磊落。

中俄两国可以基于自身利益进行广泛的合作,有一份真心,就会有一份回报。

目前,俄罗斯已经取代沙特成为了中国最大的石油供应国,两国的合作地位仍然在不断上升中,这不会是中俄合作的终点,而仅仅是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