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情报官列出2023十大风险

美国情报官员列数2023年全球十大国际风险,确实与我们中国息息相关,晶晶跟大家一起看下。

美国中情局和国家情报委员会资深前情报官员马修·布洛斯与罗伯特·曼宁发了篇文章,主题是2023年全球十大国际风险,我主要讲里面关键的三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其一,俄乌冲突还没有停下来的迹象,如果继续打下去会引发更大的复合危机。

我同意他们的观点。

晶晶认为,这场俄乌冲突导致的危机里,劳民伤财已经是老生常谈了,更大的危险,其实在于未知,没有人知道这场冲突究竟能在何时,以何种方式结束。这种未知往往意味着两件事:

一方面,在集体焦虑下,这场战争引发的能源、食品与通胀危机,甚至经济衰退会在2023年出现加深趋势,美国作为世界最大经济体,已经有明显衰退信号了,他以牺牲全球市场为代价的自救方式,极有可能会击穿国际上某些弱国的底线,政府破产、国家信用破产的连锁反应,会引发更大的国际性危机;

另一方面,对这种未知感感觉最焦虑的,肯定是离前线最近的欧洲,他们的集体焦虑很可能会导致西方世界要么威胁停止对乌援助,要么加大对乌援助力度以试图逼迫俄国早日停止战争。

现在看,欧洲选择后一种,在普京释放信号,要在东正教节日停战的情况下,泽连斯基领导下的乌克兰军方,却明确选择拒绝。

现在看泽连斯基已经脱离欧洲的掌控,现在西方的任何躁动,都只会让这场战争变得更加危险与不可预测。

其二,全球合作会继续缩减

马修和曼宁认为,2022年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在俄乌战争的影响下,全球合作正在逐步解体:去年11月在埃及举行的世界气候大会几乎没有达成任何有意义的协议;美国还在加紧在芯片技术上与中国乃至全世界脱钩;面对斯里兰卡等发展中国家的金融债务危机,西方国家与国际金融组织也几乎是见死不救。

随着西方保守主义以及全球经济民族主义的继续崛起,这种趋势在2023年并不会得到有效的抑制,甚至还会恶化。

马修他们认为,这对我们中国来说肯定不是好消息,毕竟我们在2022年一整年都在积极主动地提倡全球合作。

其三,两位作者还认为本就紧张的美中关系将变得更加恶化。

尽管在去年11月的G20峰会见面会上,两国领导人一致同意要缓和中美两国关系,共同管控台独问题。但之后发生的一系列事实证明,美国军方仍然频频挑衅我们中国的底线。

另外,美国国内的反华政治势力也是过于强大,他们在台湾、南海还是贸易、技术乃至“人权”等问题上反华,能收获的利益,显然比跟中国合作得到得多。

所以作者认为,这意味着在接下来的2023年,不止美国民主党当局要继续扼杀中国的高科技发展,并在台湾问题上继续挑战中国底线,好不容易拿下国会众议院的共和党也会变本加厉的拿中国问题说事,把“反华”作为转嫁美国国内危机和未来外交战略的抓手。

好,晶晶给大家大概列数并简要分析了曼宁和马修的预测,然后我们就要明确一下,他们预测得是否准确呢?

2023危机四伏,中国如何应对?

我个人认为,所谓预测,其实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情。不过一些基本的线索和趋势,晶晶可以给大家说下我的观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其一,从俄乌战争到中美斗争,这些国际性危机在背后都是环环相扣,紧密联系的。美西方的冷战思维导致逆全球化风潮,也导致俄乌冲突最终爆发,而俄乌冲突又反过来加剧了逆全球化的趋势,也进一步激化了美西方内部的民族主义情绪,我们单看美国,未来它无脑反华的情况肯定会越来越严重;

其二,不用晶晶强调,这些危机肯定都会损害中国利益。虽然我们现在在有步骤地提高内需,建设我们内循环的能力,但眼下中国还是高度依赖对外经贸,这也是基本事实。

我们想继续扩大国际影响力,在国际上找更多朋友,肯定要持续提倡扩大全球合作,不过,从表面看现在所发生的一切都在与之背道而驰。

但是,大家仔细一想,这一切跟2022年相比,又有什么区别?在2022年,中国非常妥当地应对俄乌冲突,顺势还跟俄罗斯强化了双方友谊;

美国用尽手段逆全球化,中国推动全球化的脚步一刻也没停下,我们有自己的一带一路战略,有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协定,还有上合、金砖等国际组织,我们借助这些力量主动提出了很多加强全球合作的建议,并且也确实获得相当多国家的积极响应;

至于中美关系问题,美国总统拜登愿意在11月的G20峰会上主动与中国国家领导人见面,坐下来谈共同妥善管控分歧,不正是中国实力的最好说明吗?

所以,2023年的国际社会的确危机四伏,但我们过往的每一年,不都是这样过来的么?我们要有我们的自信定力和坚持。

土库曼斯坦访华,中国能源再获保障

好,咱们从宏观上聊完未来局势,再给大家说点实际的好消息。2023年这才开始短短几天,中国就已经在能源对外合作领域接连取得了三场重大胜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首先是与土库曼斯坦扩大天然气合作的事情。

在1月6日上午,中国国家领导人会见了来访的土库曼斯坦总统谢尔达尔·别尔德穆哈梅多夫。在会议期间,双方一直同意,要把扩大能源合作当成两国当下优先考虑事务。

这里晶晶得先给大家大致科普下中土两国天然气合作的历史:

2006年,中国与土库曼斯坦签署了关于在两国间建立输气管道与长期天然气供应的框架协议;之后短短三年,到2009年,这条名为“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的能源命脉就非常高效的顺利投产了。

大家别小看这条管道。

截至目前为止,我们的天然气进口管道,已经建成并且联通的只有三条。跟土库曼斯坦的这条算是这全部三条管道中输气量最大的一条,仅在2022年一年,该管道就向中国境内输气432亿立方米,几乎相当于同年中国天然气消费量的12%,堪称中国最成功的对外能源合作项目之一。

也正因为如此,我们自然不难理解,土库曼斯坦为何愿意进一步扩大在这个领域的对华合作了——作为全球天然气储量排名第四的国家,土库曼斯坦当然乐得扩大对中国这个全球最有潜力天然气消费市场的占有率。

但在这种简单的经济效益原因之外,晶晶认为,政治与外交上的合作需求,才是真正推动中土两国愿意扩大能源合作的主因:

晶晶多次跟大家强调过,对于中国而言,在美国加紧反华的大背景下,如何确保自己的能源进口安全就是一个愈发要命的大问题。而土库曼斯坦既是世界上天然气储量最大的国家之一,在地理位置上也远离美国对中国骚扰的主要方向,在政治上更不愿与美国同流合污,是最理想的能源对外合作对象;

对于土库曼斯坦而言,俄乌战争的爆发令他们明显感受到了来自莫斯科的外交压力,与中国建立进一步的天然气合作,自然有利于他们在与莫斯科谈判时增加筹码。

而从长远上说,土库曼斯坦要令本国彻底摆脱积贫积困的局面,就必须选择一个大国建立全面稳定的合作关系。晶晶注意到,在这次会见中,两国一致同意,要将中土关系提升为全面战略伙伴关系。

很显然,扩大的能源合作,正是这种关系升级的最坚强基石。

中国与阿富汗塔利班谈成石油开采协议

其次是晶晶昨天跟大家聊的,中国与阿富汗塔利班达成油气开采协议的事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本周四,阿富汗塔利班政府正式与中国新疆中亚石油天然气股份公司签署了在阿富汗北部的阿姆河流域开采石油的合同。

我们前三年会投资5.4亿美元,勘探阿富汗北部4500平方公里内的五个石油和天然气区块。除此之外,新疆中亚石油天然气公司还将建造阿富汗历史上第一个炼油厂。

当然,对我们中国这种经济体量来说,700万吨左右的最终年产量根本不多,但多一个渠道多一层保障,不是什么坏事。

最后,最关键也是最难啃的骨头,就是中国与菲律宾恢复南海油气合作谈判的事情。

南海石油开采稳了?中菲关系再进一步

1月3日到5日,菲律宾总统小马科斯对中国进行了其上任以来的首次国事访问。而在此期间,双方一致同意,要恢复关于南海石油和天然气勘探的会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里同样需要晶晶简单科普一下:

2016年,杜特尔特当选菲律宾总统,中菲关系开始全面回暖。到2018年,作为关系回暖的见证,中菲两国签署《关于油气开发合作的谅解备忘录》,成立油气开发合作政府间联合指导委员会,加速两国在南海海上油气领域的开发合作磋商;

但在2022年6月,卸任前夕的杜特尔特政府突然反悔了,说受到菲宪法限制和海上有关争议的制约,已停止与中国在南海的油气合作谈判,也就让中菲合作陷入僵局。

更危险的是,很多分析人士认为,小马科斯政府是亲美派,对华不会友好。

不过,让人意外的是,到2022年9月,小马科斯政府却又对外放话,第一次称有意重启菲中南海油气共同开发协商,这让我们看到一些合作的信号,不过这个小火苗很快被扑灭了。

没三个月,也就是12月初,小马科斯政府放话,说菲律宾方面有意绕开中国,自己会跟第三方合作开发这些南海油气资源。

而短短一个月之后,小马科斯却又突然跑来中国,宣布要恢复与中国的油气开发谈判了。

如此反复,这也够折腾的。

就像晶晶之前说的,菲律宾一直在中美之间反复横跳,其实就是想左右要价,让自己的利益最大化。

所以晶晶认为,这一次小马科斯跑到中国当面承诺要恢复油气开发谈判,我们也不能掉以轻心,恢复谈判本身是好事,意味着菲律宾还是清楚中国的重要性的,毕竟中国是菲律宾最大贸易伙伴国,菲律宾在经济和清洁能源领域对中国有很深的依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鉴于菲律宾经常左右横跳的“黑历史”,我们也要密切关注菲律宾的动向,毕竟展开油气开发的谈判确实距离真正的合作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总体看,我们的目标是明确的清晰的,对外合作也是积极主动的,从中亚到南海,中国的对外能源合作越来越多、越来越顺利,这也意味着在这个危机四伏的2023年,中国的道路,反而会越走越宽。

美国担忧2023遭遇三大威胁

我们继续看下美国的情况。我最近关注1月5日的一条消息。美国政府认为2023年,美国会遇到三大威胁。

首先,美国政府认为,他们不排除有风险会在今年某个时候分别与中国、俄罗斯,甚至是同时与中俄爆发冲突;

其次,美国政府认为,朝鲜半岛局势、伊朗与以色列的冲突、印巴问题、中美南海对峙以及中印边境矛盾,这些都是极有可能在今年之内加剧乃至全面引发战争的危险地区事态。而最坏的结果,甚至会导致全球性的核大战;

最后,核扩散与气候变化问题同样对美国的国家安全构成了直接威胁。

我看了之后不由得想啊,这总结就一句话呗,全世界到处都是对美国的威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那么该怎么看待美国这种紧张兮兮的对外态度?

晶晶认为,其一,美国认为世界上到处都是对自己的重大威胁,但问题就在于,这些威胁基本都是他们自己一手挑起的。比如中美问题和俄美问题,如果不是美国故意挑衅,何至于闹到今天这个地步?

现在的美国觉得如芒在背,纯属自作自受;

其二,美国到处强势插手,直接导致半岛局势、南海问题持续恶化,导致伊朗和以色列、印度和巴基斯坦的矛盾进一步升级,甚至连中印两国的边境冲突,哪里少的了美国的撺掇?

至于插手的理由,美国宣称是在为自己的国家利益负责,但实际不过是在为自己的霸权主义行径寻找正当借口罢了。更搞笑的是,美国在处理这些问题时手法明显都过于粗糙,试图扩大自身利益的野心反倒变成让自己人人喊打,这纯粹是自找的,怪不得别人。

其三,美国仇视中国,是因为若中国彻底崛起,美国就会丢失霸主地位,再也不能随心所欲的收割全球经济利益。但地球那么大,难道真就再也容不下一个中国吗?之前与中国的经贸合作如此成功,今后继续与中国合作,难道不是更加高效的赢利方式?

美国这个国家,终究是太过自私,但随着美国国力不可逆的衰败,这种自私,最终就令美国觉得“总有刁民要害朕”。

但问题是,美国已然没有世界警察的实力了,它搞的逆全球化也不符合世界最广大国家和地区的利益。不想着怎么把问题解决了,反而把焦点放在担心这个是威胁那个是威胁上,除了无能内耗之外,还能有什么益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