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他,当时上海的党中央和中央许多人包括周总理这些人都不在了,他是有大功劳的!”

毛主席口中的“他”,正是未带过一兵一卒的神秘上将,红色特工之王--李克农。

上海救党、西安事变、重庆谈判、朝鲜战争,这一系列的大事件的背后,都有李克农的身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年,毛主席首次访苏,国民党密谋制造“皇姑屯2.0”,也是李克农亲自破获,不但摧毁了保密局设在北京的“万能指挥中心”,还抓捕了间谍“东北纵队”,气得毛人凤差点吐血。

李克农是毛主席的坚定追随者,深受毛主席信任。

可1941年,毛主席、朱老总请李克农一家吃饭时,席上的一句话,却让李克农的子女,神色骤变。

李克农到底做了什么,毛主席又说了什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红色特工,如何赢得“少帅”敬重?

李克农在新中国革命史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没有他,可能历史的进程将会改写。

1931年4月26日,正在熟睡的李克农被一阵敲门声惊醒。

推门一看,竟是好友钱壮飞的女婿刘杞夫。

李克农见四下无人后,责问道:“怎么这么沉不住气,这么不冷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刘杞夫焦急地拿出一封破译的电报:“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中央特科负责人顾顺章归顺党国。”

李克农看完,不禁心头一惊。

这个顾顺章,是我党前期的主要领导人,手上掌握着大量秘密。

顾顺章叛变,对于各处的党组织,都意味着灭顶之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时的李克农和钱壮飞,都是我党在上海秘密安插进“中统”头目徐恩曾手下的双面特工。

送走刘杞夫后,李克农心里只有一个念头:保护上海中央机关转移。

不巧的是,与李克农单线联系的中央特科交通员,临时有事回了老家。

情况特殊,李克农只能冒着暴露的危险,不顾熟睡的妻儿,打破惯例,通过江苏省委工作的关系,找到中央刚建立的一个临时备用联络点,终于将情报及时送到陈赓手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李克农的协助下,陈赓趁着夜色将中共中央、江苏省委及共产国际派驻上海的所有机关安全转移。

当徐恩曾带着顾顺章交代的地点,去搜寻周总理、瞿秋白等人时,早已人去楼空。

周总理他们安全了,李克农还是不放心。他先是亲自护送中央领导人转移,又去法租界通知钱壮飞的妻子转移,还给天津的胡底发了“克潮病笃”的暗语,通知他尽快离开。

顾顺章叛变,李克农也会暴露,他不在家,妻儿随时都有危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保险起见,李克农的妻子带着孩子流落街头,夜宿菜市场,直到一个月后才被找到。

接着,李克农离开白区,来到了中央苏区,并跟随中央红军,参加了长征。

刚到陕北,毛主席亲自任命李克农为中共中央联络局局长,负责协助周总理,与张学良的东北军开展联络工作。

东北军619团团长高福源,深受张学良器重,被红军俘虏后,李克农开始对他进行思想工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高福源的牵线下,张学良终于决定跟红军坐下来谈。

毛主席欣慰的对李克农说:“联络局工作不错嘛,把张学良的心腹爱将都联络上了,这是个机会,这条线要用好,还要注意高福源的安全,我们做统战工作,不能对不起自己的朋友。”

1936年2月,李克农作为代表,去洛川与张学良谈判。

张学良想试试李克农的底线,试探性的问:“你们红军能否放下武器,接受政府的改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李克农当即起身,严肃地说:“张先生,请你不要弄错了,我是红军的谈判代表,不是投降代表”,接着就要出门往外。

“开个玩笑嘛,不要当真。”张学良劝慰道。

此次谈判非常成功,为红军与东北军、西北军建立“三位一体”的西北反蒋联盟奠定了坚实基础,也为促成抗战统一战线的西安事变埋下伏笔。

毛主席夸赞道:“李克农这次单枪匹马,工作搞得很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你知道你们的父亲,做了什么吗?”

红军在陕北地区发展壮大,引来了世界各国的关注。

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就想亲眼看看这片红色的土地,他通过宋庆龄与毛主席取得联系,并说出了去延安采访的请求。

毛主席、周总理询问李克农的意见,他说:“如果我们主动要求找一位外国记者,可能国民党新闻封锁严格,采访的材料报道不出去。要是找苏联的记者,外界则会认为是我们的自我宣传,可信度低。这个斯诺没有党派背景,尊重事实,是个中立的新闻撰稿人,安排他到苏区来采访是合适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李克农的话不无道理,毛主席欣然同意,转告宋庆龄:欢迎斯诺到陕北访问。

毛主席嘱咐李克农:“斯诺来苏区访问,是党和红军向国内外展示自己的一次机会。”

李克农陪斯诺在陕北采访了4个月,报道发表后,在国内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李克农奉命离开延安,负责统一战线工作,先后担任过八路军驻

上海、南京、桂林办事处处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四年后,李克农终于回到了这片红色沃土,与崇敬的毛主席和亲爱的家人相聚。

毛主席对着李克农真情流露道:“你们和国民党特务,是冤家路窄,我真怕你们回不来!”

李克农的平安归来,让毛主席很高兴,他邀请朱老总作陪,请李克农一家在自己住的杨家岭窑洞吃饭。

李克农的孩子虽然都在延安,可通信不便,所以当场的除了李克农夫妇外,只有他的二女儿李冰和小儿子李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席间,李克农讲了很多国民党的阴谋暗害,毛主席听后十分感慨。

毛主席笑着问李冰:“你知道你父亲是做什么工作的吗?”

李冰摇摇头:“不知道。”

毛主席再问李伦:“那你呢?知道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李伦年纪还小,更不清楚了。

毛主席指着李克农,对李伦说:“你们的父亲,是个大‘特务’!”

李伦听后心头一紧,他虽然年纪不大,却还是知道‘特务’这两个字意味着什么。

见李冰、李伦姐弟神色骤变,也放下了筷子,毛主席大声的笑着说:“不过啊,是共产党的特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李克农破译老蒋阴谋,竟跟毛主席哭了起来

抗战结束后,蒋介石突然给毛主席发来一封电报,邀请他去重庆“共商国是”。

毛主席拿着电报,思索半天,自语道:“这蒋介石,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拿捏不准的他找来了从事地下工作的李克农,李克农一直关注着重庆方面的动向,说道:“这明显就是蒋介石的花招!”

毛主席点点头:“嗯,暂时先不理他,等几天再说。你要密切注意蒋介石的动静,看他有什么花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李克农安排布置严密监视国民党在延安联络站的电台,从破译的密电中了解到,蒋介石邀请毛主席去重庆谈判的目的——制造舆论,争取人心,根本没有进行和平谈判的具体准备。

毛主席得知实情后,做了一个令人震惊的决定:将计就计,带队赴渝。

毛主席不顾众人劝阻,执意要闯龙潭虎穴:“既然国民党搞假和平,我们就假戏真做。事先研究几个和平方案,变被动为主动。”

这份弥天大勇让李克农肃然起敬,他能做的,就是为毛主席在重庆的安全问题抓紧准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李克农精挑细选了保卫团队,千叮咛、万嘱咐,让他们一定要护好毛主席的人身安全。

尽管计划已经十分周密,李克农还是放心不下。

送别时,他情不自禁的流下了眼泪。

毛主席拍着李克农的肩膀,笑着安慰道:“男儿有泪不轻弹,你怎么用咸豆豆送我呀?”

李克农有些不好意思,赶忙用袖子擦拭泪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到了解放战争时期,李克农继续发展情报工作,对敌人的情况了如指掌,促成了多支国民党军的和平起义。

毛泽东高度评价道:“解放战争时期我们的情报工作是最成功的”。

新中国成立后,李克农依然不敢松懈。

1949年12月,毛主席首次出国访问,李克农破获情报,台湾的毛人凤密谋炸毁专列,制造第二次“皇姑屯事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李克农亲自带队,斩除了保密局设在北京的“万能指挥台”,又拔掉了东北“行动纵队”。

朝鲜战争期间,依然有李克农的身影。

1951年7月,参战各方在开城举行停战谈判。

毛主席说:“我点了你的将,你去坐镇开城!”

李克农身体不好,担心病重误事,也想多给年轻人些机会,随即建议其他人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毛主席思索了一会儿,劝道:“还是你去吧!”

为了不辜负这份信任,李克农带病坚持谈判,完成了毛主席交代了任务。

从朝鲜归国后,李克农的病情愈发加重,不但患有哮喘,还得了心梗,昏厥多次。

即使如此,李克农还是坚守岗位,以至于每天疼到吃安眠药才能入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62年2月9日,李克农在北京协和医院病逝,享年63岁。

关于李克农之死,一直争议不断,比如国民党投毒、美国暗害等。

李克农的儿子李伦亲自辟谣:李克农死于脑组织软化,与阴谋无关。

人们猜测李克农的死因,大抵是因为,无法接受这样一位隐蔽战线上的英雄,草草离世。

参考文献:

[1]水新营.毛泽东和李克农[J].党史纵览,2019,(09):26-29.
[2]马艳君,朱喜来.李克农将军保卫毛泽东的故事[J].福建党史月刊,1998,(02):3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