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1995年9月8日,马上就要中秋节,74岁的民国作家张爱玲在洛杉矶西木区家中寓所死去,在她人生的最后日子里,身边连一个人也没有,死后一星期才被她的伊朗人房东发现。

接到报警后的警察走进张爱玲所在的房屋,一股刺鼻的气味直冲脑门,警察进入卧室里,看到张爱玲穿着一件华美的綘红色的旗袍,她躺在屋子中央的铺在地上的一张蓝色精美的毯子上。她衣服的颜色和毯子的颜色形成明显的对比,让人感到有些悲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房子很简陋,每个角落都弥漫着一种无法言说的清冷和单调,一张行军床、一个小衣柜、一张折叠桌、一个电视、一台冰箱、一只日光灯,就连她写作必须要用的书桌都没有,窗下的那个大纸盒子就是她平日里写作的“桌子”了。她的厨房里一片乱糟糟,用过的餐具都没有刷洗,污渍都干在上面,卫生间内纸巾扔得到处都是。

她头上的那只保暖的日光灯一直亮着,她身上没有盖任何东西,头朝着房门,脸向外,眼和嘴都闭着,头发很短,手和腿都自然地平放,她的脸异常清瘦,她身边放着一个精致的手包,警察打开包,发现里边有她的证件和一份遗嘱,上面写道:

“所有财产及私人物品留给香港的宋淇和邝文美夫妇;不举行任何葬礼;希望立即火化,不许任何人看我的遗体;骨灰撒到任何无人居住的地方,如果撒在陆地上,就洒在空旷荒野处,委托林式同先生为我的遗嘱执行人。”

一、张爱玲出生的家庭环境,使她对亲情极为淡薄。

1920年9月30日,张爱玲出生在上海公共租界西区的一栋西式豪宅里,这座豪宅有20多间房子,后面另有一排是佣人们的住处,外表看来这座房子和布局有着名门望族的气派,事实上曾经的贵族已经没落了。

张爱玲是清朝长江七省水师提督黄翼升(人称军门黄翼升)的玄外孙女;李鸿章的重外孙女;张佩纶的孙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李鸿章的女婿、也就是张爱玲的爷爷张佩纶才华横溢,可惜死的早,留下张爱玲的奶奶李菊藕独自养育一双儿女,男孩 7岁,女孩才2岁。男孩就是张爱玲的父亲张志沂,女孩就是张爱玲的姑姑张茂渊

张爱玲的奶奶性格拘谨严肃,性格好强,她在未出阁时是李鸿章的得力助手,在处理一些事上是很有能力的,李鸿章不舍得她离开,要不她也不会待到大龄剩女的年龄才出嫁。李菊藕用的是封闭式的传统教育来教育张爱玲的父亲和姑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张爱玲的父亲背不会书,就经常挨打罚跪,李菊藕话让他穿大红大绿的鲜艳衣服,目的不让他出门,造就了张爱玲的父亲性格压抑,思想顽固,懦弱贪图享受,完全一副旧式贵公子哥儿的模样,他知道自己家底厚,光外公李鸿章给母亲的陪嫁都够他几代人折腾的,所以特别贪图享受,吃喝嫖赌,捧歌妓,吸鸦片,在外面养姨太太,旧社会恶习样样俱全。不过,李菊藕对张爱玲的姑姑的教育却宽松得多,让她穿男装,称她“毛少爷”而不叫“毛姐”。李家小辈不叫妹妹“表姑”而叫“表叔”,造就了张茂渊坚强、独立、自由的性格。

黄翼升的独子黄宗炎的大老婆不会生养,就娶了一房姨太太,生下龙凤胎,女儿就是张爱玲的母亲黄素琼(黄逸梵)。黄宗炎的父亲死后,他承袭了父亲的爵位,赴广西任官,他死后给儿女留下大量房产和金银财宝及古董。黄家对孩子的教育施行的是开放式教育,接受的是“五四”的新思想和西方文明,西式文化,崇尚个性自由和新潮的思想。

正是由于接受了新思想,张爱玲的母亲黄逸梵看不惯丈夫的贵公子的生活方式,不能看到或者听说丈夫抽大烟,让她最不能忍受的是丈夫娶姨太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她忍到张爱玲四岁时,再也忍受不了了,一气之下带着小姑子张茂渊去了英国,远走欧陆,留下4岁的张爱玲和3岁的弟弟张子静在父亲和姨太太的监管中成长。

张爱玲的父亲继续吸食鸦片,注射吗啡,他的姨太太也是个大烟鬼,她终日吃喝玩乐,吸鸦片,将家里搞得一片乌烟瘴气,还经常不给张爱玲姐弟俩好脸色。她父亲的姨太太经常虐待她,衣服也都是穿她剩下的。

后来张爱玲在《童言无忌》中说:

“永远不能忘记一件暗红色的薄棉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