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1月8日,周总理因病在北京去世。

中南海,孟锦云拿着当天的报纸,忐忑地走到毛主席面前。

“小孟,今天有什么新闻?”

“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人民爱戴的好总理周恩来同志,因病去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孟锦云还没念完,毛主席的眼泪就已落下。

“恩来…恩来…”

毛主席伤心欲绝,为周总理的离开落泪。

1月15日下午,周总理追悼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追悼会开始前,汪东兴突然给负责人邬吉成下达密令:

在江苏厅和台湾厅做好安保工作,供中央首长随时落脚休息。

接到密令后,邬吉成百思不得其解,找到汪东兴。

“汪主任,哪位中央首长要来?”

“还能哪位?”

汪东兴的言外之意是:这位首长是毛主席。

“政治局不是没通知他老人家吗?”

“政治局是政治局,咱们是咱们。我问你:要是毛主席来了,你怎么办?”

邬吉成被怼得哑口无言,赶紧去江苏厅和台湾厅做准备工作,以防万一。

与此同时,孟锦云给汪东兴打来电话。

“汪主任,要不要通知毛主席参加追悼会?”

“政治局没通知,咱们就别掺和了。”

“可是,他老人家十分挂念周总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样吧,你跟他说下追悼会的时间地点。要是他来,第一时间通知我。”

挂断电话后,孟锦云走进毛主席卧室。

宽敞的卧室里,毛主席孤独地坐在床上,望着手里的书本发呆。周总理的离开,对他打击太大。

“主席,今天下午三点在大会堂举行总理的追悼会,您过去吗?”

“我很想去,但走不动了…”

毛主席叹了口长气,拍了拍自己浮肿的双腿。

想当年,他和周总理意气风发,势不可挡,带领全国百姓走向光明。现在,他们俩一个躺在棺材里,一个躺在床上。少年,终有变老之日;英雄,终有迟暮之时。

全中国的老百姓永远不会忘记,这两位高龄老人,为这片土地做出的贡献。他们的名字比黄河雄厚,比长江响亮,会永远回荡在后人的耳旁。

由于不知道毛主席来不来,追悼会推迟举行。确认毛主席不来后,才正式开始。

毛主席虽然没亲自来,却派人送来一个花圈,放在周总理身旁,花圈上写着两行简短的黑字:

“悼念周恩来同志—毛泽东。”

这个花圈,是毛主席对周总理最后的挂念。它替毛主席送周总理最后一程,自此阴阳两别,永生不见。

伴随着哀乐,邓公缓缓走上讲台,举起话筒。

“今天党失去了一位好党员;国家失去了一位好同志;人民失去了一位好总理。

周恩来同志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他虽然走了,但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周恩来同志,一路走好!”

哭声淹没了掌声,大家站在周总理遗照前,三鞠躬致敬。

中南海,毛主席一边翻书,一边低语:

“恩来…恩来…”

谨以此文,缅怀毛主席和周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