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来,皇上在中国是绝对至高无上的存在。

在中国古代,流传着一句俗语:“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这也从侧面说明,任何行业都可以通过努力劳动成为这个行业的佼佼者,但皇上不一样,他靠投胎的技术。

皇上作为九五至尊,拥有天下,富有四海,这其中,后宫的三千佳丽绝对是大家梦寐以求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其实不用说三千佳丽,即使三宫六院七十二嫔妃,也够皇上忙的。

皇上每日不仅要处理繁重的国家大事, 晚上还要应付后宫中如狼似虎的嫔妃,所以历朝历代,能长寿的皇上是极少的。

3000年的封建王朝,200多个皇上,平均寿命不到40,可见这也是一个高危职业。

如果皇上驾崩,继位的大多是儿子,极少数是弟弟甚至孙子,对于他们来说,这些姨娘、嫂子或者奶奶都如何处置呢?

都放到后宫中养起来肯定不现实,后宫再大,那也是有限的,毕竟皇上要选秀纳妃,要安排自己的女人,所以把这些人清出后宫是必然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时候又遇到了另一个问题:如果这些后宫的嫔妃们出宫之后再与其他男人有了情感,对于高高在上的皇室来说,颜面会荡然无存,所以必须要有一个妥善的安排。

最早的封建社会中,皇上死的时候,后宫大多会殉葬,比如秦始皇,甚至到了明朝朱元璋也是如此,残暴程度可见一斑。

但如此血腥,有违天道,真人殉葬逐渐被陶人泥人所取代。

后宫嫔妃避免了殉葬,又面临如何善后的选择。

第一种是为先皇生育子嗣的嫔妃,可以在后宫中选择比较偏僻的宫殿居住。如果子女不受宠,自己在后宫的境遇也不会怎么样,如果子女争气,还是相对会有一个不错的晚年。即使如此,孩子也极少相见,毕竟入宫是一件非常敏感的事情。

如果皇上开恩,有的嫔妃也是可以跟着儿子去封地生活,这种就是特赐的恩赏,西汉有过先例,但极少;

第二种是没有为先皇生育子嗣的嫔妃,大多进入皇家的寺庙修行,一辈子青灯古佛,寂寂而终,很多人其实从进入寺庙的一刻在心灵上就已经死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三种是成为新皇的嫔妃,这种操作难度非常大,毕竟是先皇的女人,为封建礼法所不容。

这种事唐朝发生的最多,比如李世民强抢自己的弟媳,唐高宗李治纳自己的小娘武则天,也是通过先让她出家修行,再洗白,最后怀了龙种,百官无奈才答应;李隆基抢自己的儿媳等。

其他朝代并不多见。

但凡爱惜羽毛的明君,极少做这种事。

第四种最惨,就是那种被安排守护陵寝的嫔妃,这种几乎等同于罪犯。

虽然碍于是先皇的嫔妃,没人敢在人身上侵犯她们,但自此一生与陵墓为伴,在孤独中度过余生。而且这些守陵的妃子并不自由,一举一动都是有人监视,没有任何的行动自由,想跑更是难于登天。

尤其是年轻貌美,大好年华的女子,比杀了她们更痛苦。即使这样,也不敢自杀,因为这么做会连累到家人,所以真的是生不如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种情况直到清朝雍正年间才慢慢废除。

雍正是中国历史上名声非常差的皇上,血滴子、弑父篡位,各种说法都有,但就是这么一个所谓的“暴君”,做了非常多对社会有益的改革,废除了很多残忍的酷刑和条例。

比如腰斩这种酷刑就是雍正废除的。

雍正皇帝有感于后宫嫔妃的不易,在北京的南面划出了一片区域,供这些人养老,从这方面来讲,他堪称仁君。

本文为作者收集整理和辛勤创作的内容,文中涉及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书籍、图片、人物等,如果有侵权嫌疑,请联系作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