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东坡先生画像

宋神宗熙宁2年(1069年),蛰伏多年的王安石终于登上了权力的中心,实施他变法的宏伟大业了。为什么要变法呢?国家财政穷啊,要实现超越汉唐的伟大复兴,要开疆拓土,那是需要海量的银子的。让我们看看新法,均输法(国家直接经营商业贸易),市易法(零售商业管理)。青苗法,三种新税,三种国家登记制度。在古代农业为主的生产力水平下,收税成本很高,甚至大于收益。政府财政收入也就很低。王安石也算是个奇人,读的是孔孟书,却致力于研究财税金融之道。收税不易,政府就直接下场经商赚利润。当然,古代商业不发达,主体是农民。重头就是青苗法,春耕的时候贷款给农民,收货后还本付息。农民借款后有负债压力(不还后果很严重)就会拼命劳作增加收成,提高国家粮食产量。还本付息后的政府金融收入,能大大增加政府财力,多完美的闭环。用金融手段实现政府增收,比收税那是高明到哪里去了。

但是,但是,这个利息不是百分之几,是百分之三十。你还想借吗?还过得去的人肯定不想借了。没钱买种子农具的那还是想借的,(什么,没有可以抵押的资产,没事,找村里的大户担保就可以了,什么,大户不愿意担保,让他来政府学习几天,什么叫中央决策)王相公为了政策的推行,把朝廷里反对的都给搞到靠边站了,对各级地方政府实行严格的KPI,当年新增贷款达不到目标的,降职撤职处分跑不掉。于是可以想见,层层加码下,你不想贷款也是不可能的,基层官员有一百种方法让你自愿贷的。次级贷款,强制担保,严格惩罚逾期,极大的资金盘子,后面的事情大家就可以想象了。

东坡先生看不下去了,在他治下地域,拒绝执行青苗法。并且直接上书皇上, “百姓足,君孰与不足……..陛下所谓富者,富民欤,抑富国欤?”直指这些新法就是与民争利。弱民以强国,扒开了皮,除了手段翻新,不还是商鞅那一套?他继而指出,在富国强兵的政治正确下,所有反对者和监察机构被迫禁言,将对国家正常政治生态造成极其恶劣的影响。

皇上有所触动,派人下去调查,回来报告形势一片大好,不是小好。其实皇上是不愿意相信这个计划失败,毕竟前景太好了,有钱养百万将士,马踏四海,留名千古,所以就不愿意停止新法。当然到最后废止新法,民穷了,国,当然也不出意外的没富。

温故而知新。2024-05-26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欣赏一下大学霸东坡先生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