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 大叔的旧字典

编辑 | 大叔的旧字典

<<——【·前言·】——>>

众所周知,主席身边的有着许多能文能武,骁勇善战的元帅、将军,他们为党、为国家、为主席、为黎民百姓尽职尽责的奋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新中国能成立,少不了他们的汗马功劳,这些战绩被主席看在眼中,1955年的授衔大典上,他们都被我党授予了无上的荣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其中有一人,他从未杀过敌军,更没有上过战场,却被授予了中将军衔,要知道,许多战士拼死拼活,才能拼到中将军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此人没有赫赫战功,却能位于中将军衔,他究竟是谁?为何不上战场就能拿到军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小小俘虏兵·】——>>

这个人就是“王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事实上,他一开始的名字并不是现在的名字,王铮与他的原名毫无关系,他的原名叫“吴人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他的父亲是晚清一名地方官,为人十分清廉,从不苛待老百姓,面对富豪的贿赂,他置之不理,并将为数不多的俸禄都拿来救治百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父亲的以身作则,也让吴人鉴牢记于心,他对于百姓也有一颗怜悯之心,那时,他下决心想要拯救老百姓于水深火热之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他的理想才刚冒头,便被扼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时,辛亥革命突然爆发,晚清王朝被推翻,吴人鉴的父亲也失去了一官半职,全家人只得回到了乡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真正的过上了老百姓的穷苦日子后,这时吴人鉴才深深的体会到了百姓的不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之后,吴人鉴的年纪逐渐增长,他也意识到,如果想改变现在的现状,就需要将那些外国人赶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28年,他报名了黄埔军校,主学无线电,在学校中,吴人鉴努力汲取专业知识,甚至达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他的努力下,他的成绩远超同年级的同学,成为了专业中的“佼佼者”,毕业后,吴人鉴便被国民党军队录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他顺利的成为了国民党第9师队的报务员,凭借着出色的表现,1930年,吴人鉴被调入了第18师师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成为了无线电军队的“顶梁柱”,同年年底,国民党指派18师对中央红军展开第一次围剿,而吴人鉴也是其中一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就这样,18师在张辉瓒的带领下,踏上了围剿红军的道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个张辉瓒可不是什么好角色,他文武双全,手段十分凶残,蒋介石格外看好他,并且在这次围剿活动中,蒋介石还为他配备了十万军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要知道,我党红军当时也才3、4万人,不少国民党官员都认为这场战争可以说是为张辉瓒量身定做的辉煌战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这样的好机会,他却没有把握住,因为张辉瓒这个人自居自傲、对待下属毫无人性、只在乎自己的感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他带领军队时,都是秉承着“不论用什么手段,都要将敌方消灭,只要将红军全军歼灭,才是真正的正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甚至他还下达了一项十分残忍的命令,“凡是十岁以上的人,全部杀掉”,这一行为不仅引起了吴人鉴的不满,也引起了不少国民党军队的反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面对大家的反对,张辉瓒十分气愤,为了证明自己的实力,他带领一支军队深入中央苏区,想要打对方一个措手不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走到龙岗时,张辉瓒失误,中了我党红军的埋伏,国民党被打的落花流水四处逃窜,我党俘获对方九千余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活捉了张辉瓒的时候,红军还俘虏了十几名无线电报人员,吴人鉴也是其中一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些无线电报人员,在第二天,便被带到了红三军军部,我党询问了这几名俘虏的名字,当问到吴人鉴时,他犹豫了一下称“我的名字是王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王诤”是吴人鉴最为敬重的一位“偶像”,他为官时期尽职尽责,体恤老百姓,在朝堂上,敢于提出想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党询问他们名讳的原因,是想让他们留下来,为红军的无线电报做贡献,当天,这些俘虏都表示同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后来,有几个骗取了红军的补贴,踏上了逃亡之路,还有几个在出逃时,被国民党误杀,最终只有王诤还留在红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因为王诤在军队呆了一段时间,他发现红军与国民党不一样,他们是真心为了老百姓出发,并不是只为满足一己私欲的国民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半部电台起家·】——>>

因此,王诤自愿加入红军,并急切的希望为百姓做贡献,但红军没有无线电报台,这也让他异常失望,这时,他想起国民党的军队有一台收报机,就在军队的仓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可是等到王诤匆匆赶到时,却只看见了一台损坏的收报机,原来当时战士在清点战利品时,不小心将这台收报机砸坏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过有总比没有好,好在王诤是无线电专业毕业,在他的维修下,收报机总算恢复了正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就这样,红军在1931年,成立了自己的无线电台,但只有一台收报机,并不能与外界发起联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年,在国民党的针对与围剿下,我党处于山村,躲避地方追击,不仅缺少国内外的消息,书报什么的更是奢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要知道,主席到达每一处,最先要寻找的便是“精神食粮”也就是报纸,但当时的状况,报纸也很难送到大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想到我党的状况,王诤决定寸步不离的守着收报台,为主席手抄电讯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有了王诤每天送来的稿件,主席也非常喜悦,起码目前可以保持与世界信息同步了,而这种手抄稿件,也被王诤称为《参考消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王诤的努力下,我党虽然身在深山,但在信息方面,总能与世界保持一致,信息对于我党来说十分的重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他的努力,毛主席与朱德都有目共睹,他们成立了红军无线电报队,并让王诤来担任小队的队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王诤也没有让主席失望,他立即向我党提出了几个建议,他认为,我们首先要设立培训班,因为红军的师队多,光靠他们几个是没有办法摆平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首先要弄一个普通培训,采取阶段性的方法进行培训,这样可以有效的贴合部队的实际状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然后还要设立一个“速成班”,解决目前的燃眉之急,因为目前红军的无线电报队人员太少,红一与红二军爷不能得到分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对于王诤的建议,我党十分的重视,并且朱德还在开设培训班前,像红军战士们发表了自己的宣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这一任务还是有些难以实施,因为当时的红军战士,大多都是“文盲”,要想教会他们只能靠王诤硬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最终,王诤跨越了没有教学工具的情况下,教会了战士通讯基础,自此,他也成为了军队中的通讯“祖师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王诤的存在,帮助我党将士与主席,克服了许多困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王诤做出的贡献·】——>>

在王诤的努力下,我军将士纷纷掌握了无线电的使用知识,靠着这些知识,我军多次拦截了国民党的讯息,及时避免了前线战士不必要的伤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后来,革命苏区建立后,王诤再次向党中央提出了一个建议,这次的建议十分大胆,他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他的想法得到了主席的认可,在我党的支持下,王诤耗费了许多心血,最终实现了我党前后方的联络,极大的减少了通讯时间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仅如此,王诤还在苏区成立了无线电学校,为我军培养了不少人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王诤并没有停止贡献,在解放战争胜利后,他踏上了新的路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抗美援朝时,他跟随着战士踏上了支援朝鲜的道路,而在对战期间,党中央为王诤指派了一个重要的任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由于当时朝鲜战场上,有许多美军放置的“雷达”,专门用于干扰我党无线电的信号,导致党中央不能随时接收到信息,并对将士做出战略指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对于我党的请求,王诤刻不容缓的对雷达进行清除,而且在此期间,他在残损的美军战机中,发现了几个无线电零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靠着这几个小东西,王诤成功的制造出了“短波单边电台”,他的成功也让我国走上了无线电科技的前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抗美援朝结束之后,我党将王诤放到了通信部担任部长一职,为我国的军队打造了一支又一支的“通讯兵部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可以说,新中国能够成立,王诤功不可没,在1955年的开国大典上,王诤被中央授予中将军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也引起了不少人的疑惑,因为大家都没有在战争中见过王诤,对于他们的疑惑,熟知王诤的指挥员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时,大家才知道,原来王诤就是军队中的“通讯祖师爷”,这下大家对于王诤的军衔一下便没有了异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可以说,王诤的中将军衔是实至名归的,他为红军、国家、百姓所做的贡献,党中央都默默的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结语·】——>>

从曾经红军的俘虏,走到通信部的部长,王诤这一路走来都十分的不易,他一步一步的在通信的历史上,留下了自己的脚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并且鲜为人知的是,王诤还曾因能力出色,被毛主席赏识,在战争时,主席就曾夸赞了王诤的能力,可以说他的想法都得到了主席的支持与认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想来这中将军衔,便是主席的“奖章”,事实上,王诤能取得如此大的成就,不仅要归功于他的能力,还要归功于主席这个“伯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