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推进心理知识的普及和家庭教育的增效,倍赋力家庭教育响应国家教育发展号召,以国家战略高度和远见,面向全国开展线上家庭教育直播课堂活动。

本次直播课堂,特邀执业医师、心理治疗师潘兆芬教授,为大家分享家庭教育的智慧,协助家长了解自我和家庭,帮助青少年父母进一步了解孩子“躺平”的原因、了解孩子内心真实想法、以及父母应该如何帮助孩子走出“躺平”魔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经常有家长问:“为什么孩子对什么都提不起兴趣?”

“为什么孩子缺乏行动力、上进心?”

“孩子一味“躺平”逃避,未来怎么办?”

潘教授表示,任何事情的发生,往往并非单一因素所致。

孩子出现“躺平”、“厌学”的行为,不仅仅和孩子自身有关,还有可能涉及到了更深层次的因素。其中,家庭问题尤为关键,包括家庭的教育模式和互动。

当孩子出现“躺平”行为时,很多父母的反应都是焦虑、担心、害怕、恐惧……往往父母出现这些行为反应时,孩子所表现出的状态会更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潘教授说:“当孩子出现‘躺平’行为时,家长要学会分辨孩子‘躺平’的原因,学会从孩子视角思考问题,作为父母应该更多地陪伴和理解孩子,在情感上给予他们更多的支持。”

直播过程中潘教授与直播间的家长进行连麦,通过分析孩子“行为”,帮助家长正确了解孩子心理需求,更好的完成家庭教育。

【连麦案例分析一】

【个案情况】
18岁男孩,目前处于高三阶段,还有一个弟弟。

今年三月份开始频繁请假不去学校,4月25号至今,除参加学校考试外,一直处于在家状态。

初中时学习状态稳定,考入重点高中,高中三年学习成绩一直在班级、年级下游位置,高二下学期孩子出现上课打瞌睡的情况。

目前孩子睡眠状态差,经常失眠。

【潘教授点评】:
首先,家长应该关注孩子情绪变化,当情绪出现问题时,会直接影响我们的注意力、记忆力,最终使学习成绩下降。

孩子一直都在重点中学、重点班级,尤其处于高考冲刺阶段,学习压力增加、学习难度增大、学习效率加快,在层层重压之下,孩子的努力得不到满意的结果,孩子会出现自我否定、自我贬低的情况,慢慢的孩子会被“自我挫败”感所吞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潘教授建议家长,首先帮助孩子调整生活作息,其次寻求专业家庭教育机构的帮助,确认孩子情绪状态,最后,父母要以稳定的情绪,为孩子提供陪伴与支持,走进孩子内心,找到孩子“躺平”背后的原因,帮助孩子提升自信,提升抗挫能力。

【连麦个案分析二】

【个案情况】

14岁男孩,目前处于初二阶段。

初一时,学习成绩名列前茅,初二期中考试时,学校统计分数,少加30分,导致学习排名下降,在与老师沟通过程中,出现了批评指责的行为,与老师关系不是很融洽。

目前孩子不去学校,已经在家2周左右。

【潘教授点评】:

孩子出现厌学,有时候和老师有着很大的关系,尤其是初中阶段。

就本案例而言,首先,在沟通上,父母要共情孩子,在孩子发表意见时,父母应该做出相应的反应,对待孩子抛出的问题做出解答或回应,给出方法引导孩子做好心理疏导。尽量去融洽孩子和老师之间的关系。

其次,需要进一步改善家庭环境现状,让忙碌的父亲“回归”家庭,承担起父亲的“责任”,给予孩子关心、帮助和稳定的陪伴。

最后,孩子父母可以寻求专业机构的帮助,专业的家庭教育机构在解决孩子、家庭关系的同时,还能为家长提供家庭教育方面的指导,将家庭问题、孩子问题拆分细化,理清孩子面临的“难题”与“困惑”帮助孩子解决问题,提高自身发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直播连麦过程中,潘教授强调当孩子遇到困难和挫折时,父母要成为他们最坚实的后盾,鼓励他们面对困难、战胜挫折,不断磨练和提升自己。同时,作为父母,也要用爱去包容他们、接纳他们、欣赏他们,让他们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支持。

本场直播潘教授不仅针对孩子“躺平”、“厌学”问题为家长们解答了心中疑问,更针对连麦案例为孩子父母提供了切实有效的指导意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孩子出现“厌学”、“躺平”行为时,父母首先不要焦虑,冷静看待孩子行为,重要的是要看到孩子背后的苦和累,要让孩子感受到父母是这个世界上最爱他的人,保持耐心、理解和支持的态度。通过有效的沟通和引导,帮助孩子建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价值观,让他们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更加自信和坚定。

未来,倍赋力家庭教育将继续竭尽全力为广大家长朋友们带来更多优质的家庭教育内容,敬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