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人生活压力非常大,如果再碰上孩子不听话,调皮捣蛋让人头疼,父母真的很难控制住脾气。

很多父母一方面希望和孩子平等相处,想要做温柔的父母,另一方面又忍不住对孩子大吼大叫,释放家长的权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孩子写作业磨磨蹭蹭,玩起来没完没了;

顶嘴理直气壮,屋里乱七八糟……

说了多遍都不管用,脾气直接点燃。

这些冲突时刻要如何处理?

发脾气,怕伤了孩子,给孩子留下童年阴影;不发脾气,又感觉自己要被憋坏了。

《父母的觉醒》书中有这样一段话:“大多数人都有能力在浅层次上认清,自己会在什么情况下受到刺激而闹情绪。”

“孩子对我无礼,我就会生气。”
“孩子不做功课,我就会发作。”

这些都是表层的原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1.父母受刺激的真实原因

父母们真正受刺激的原因是什么呢?

1不够接纳孩子

对孩子情绪的不接纳。

孩子只是个正常人,有不同的情绪表达,不能做到让父母百分百满意。

父母希望孩子做到的,只是某种“想象的形态”。

希望孩子能够自律地安排生活;
父母只要说“不玩了”,就能立刻不玩了;

希望孩子生活里只有喜悦和对父母的感激,没有愤怒。

孩子只要没听从父母的指令,父母就会感觉权威受到贬低,向孩子发动“攻击”。

紧接着就会对孩子说出贬低的话。

2父母过多联想

孩子的行为,很容易激发父母深层次的联想。

当孩子行为不好,父母会觉得自己的教育是失败的、丢脸的,跟其他家长相比无地自容,产生羞愧,将所有矛头指向“罪魁祸首”——孩子

瞬间激发的负面情绪可能还有很多,所有这些联想,也会让父母爆发出「超出寻常」的怒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2.经常“被吼”的孩子很受伤

1缺乏安全感

父母吼孩子的理由有千千万,但对于孩子来说,很多时候他会觉得被吼的莫名其妙。

这样的行为,会使孩子极其缺乏安全感,这种内心的恐惧会让孩子更加焦虑,进而在与父母关系的处理上产生偏差,比如说过分讨好父母,隐藏自己的真实想法,或者是过分叛逆,来以此表达对父母的抗议。

2性格不寻常

长远来看,经常被吼的孩子,性格容易孤僻懦弱不自信、不善交际。

有些孩子为摆脱“吼叫”环境,努力顺应家长的想法,久而久之会形成“讨好型人格”

3心理不稳定

家长过激的教育方式会让孩子产生“自我否定”的想法,认为自己不够优秀,为无法成为父母眼中的样子而苦恼。

这种家庭环境带来的挫败感,会使孩子内心承受巨大压力,在行为表达上会表现出怯懦的特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3.不吼不叫A-B-C-D-E法则

A—ASK自问

>我现在感觉如何?

>我怒气升级时想到了什么?

>我能否接纳自己的感受并且改变我的看法?

B—Breach呼吸

>在问自己问题的时候,开始有意识地做3~5次缓慢、轻松的深呼吸

>在孩子没有面临紧急事件的情况下,尽量给自己时间呼吸

C—Calm平静

>用积极现实的想法代替让你逐渐怒气升级的想法

>目标是:自己能够平静下来再管教孩子或与孩子沟通

D—Decide需要

>想一想孩子的个性和年龄,你对他是否有合理的期待

>他需要什么?一句安慰?一个拥抱?需要鼓励或者一个清晰的界限

E—Empathize同理心

>将自己置身孩子的处境,尝试感受他的情绪和想法

>告诉孩子你理解他的处境和感受

面对孩子不听话时,父母冷静理智的对待很重要,只有保证自己不情绪化才能看到孩子的真实想法,更加快速的找到家庭教育切入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4.写在最后

每对父母都不是天生的“父母”,孩子在学着长大,而父母也在学着当父母。

在学习的过程中,少不了磕磕绊绊,也避免不了会犯些小错。

如果实在忍不住吼了孩子,冷静下来后记得一定要抱抱他,告诉他,你依然爱他。

在原谅对方这件事上,孩子们做的比我们要好得多。

养育并不是单纯的向下兼容,而是我们和孩子互相包容,共同成长。

所以,就算忍不住吼完孩子,大家也不要太自责,伸手给孩子一个拥抱。

因为,孩子爱你,会不顾一切地原谅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