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2年2月21日至28日,美国总统理查德·尼克松访华,这是被人们称为改变世界的七天,并且在上海发表了《中美联合公报》,终止美台《共同防御条约》。

这七天访华意味着我国和美国,对抗了20多年的关系开始改变,慢慢转为合作,关系正常化。

当时中国在国际上被孤立了,而这次的访华,让中国外交出现历史性转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两国外交无小事,外交期间任何人的一举一动都会被无限放大,各方的目光都集中在这里,平时可以不放在心上的小错误,在这种场合是不被允许的,一旦发生了,就有可能会影响两国的邦交。

在尼克松访华的时候,基辛格博士的助手格林,就对熊向晖提了一个充满陷阱的问题,但是被熊向晖机智的化解了,一场可能发生的危机也就悄然化解,周总理得知后,也表示:值得表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熊向晖智解危机

1971年,中国乒乓球队出师日本名古屋,参加第31届世乒赛,正当中国队员乘坐大巴车前往体育馆的路上时,一名外国人突然出现拦住了车,在车停下后,就立刻跳上了车。

上了车才发现,车上都是黄皮肤黑头发的中国人,原来他是美国的乒乓球队员,找不到自己搭乘的车辆,看到一辆带有世乒赛标志的大巴车过来,才连连招手。

对于这位意外上来的美国选手,庄则栋代表我国的乒乓球队员邀请他一起前往体育馆,并送了他一件绣着黄山风景的杭州织锦,下车后两人有说有笑,正好被在门口的几个日本记者照下来,并且发布到了《读卖新闻》等报纸的头版头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之后美国乒乓球代表团副团长,到中国代表团驻地造访,并提出了访华要求,中国代表团很重视,将这份要求直接传回国内,毛主席亲自下了批示,邀请美国乒乓球队访华。

美国乒乓球队来华访问,受到了我国的热烈欢迎,而周总理本人也在4月14日亲自会见这支从东京就直接来访华的队伍。

消息传回美国之后,美国总统尼克松便发布了声明,松动了之前对新中国实行的长达22年的封锁政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之后基辛格博士秘密访华,于1971年7月9日由巴基斯坦转道,在北京和周恩来总理进行举行会谈,这也是中美破冰初期的一次探路。

之后在1971年底,美国总统宣布将要访问我国,并于1972年2月21日乘坐“空中一号”专机到达我国首都北京机场。

此消息一经宣布,国际上一片哗然,美国制裁中国已经20多年,这一下突然访华,看来是有大事发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世界各国的目光都紧紧地盯着我国和美国。

美国总统尼克松一下飞机,毛主席就热情地迎了上去,交握的双手代表着中美关系开启了新的时代,为期7天的访华,两国领导人就国际形势和中美关系交换了意见。

和美国总统理查德·尼克松一起前来的还有他的夫人,以及其他比较重要的政府官员,如基辛格博士等。

而我国负责接待的人员有毛主席、周恩来总理,总理的助手熊向晖以及外交部的官员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美国国家安全事务副助理黑格和白宫发言人齐格勒在尼克松来访之前,就先一步来到了中国,当时正是由熊向晖等人进行接待的。

虽然中美双方都是有意进行有好的协商和谈,但是都不是很能确定对方的真实态度如何,而且之前美国制裁中国,他们也担心中国在这方面心里有个坎过不去,于是便试探了起来。

在宴会上,尼克松的随员格林突然对我国的五星红旗感兴趣,看似随意地询问熊向晖:你们的国旗底色是红的,为什么五颗星是黄颜色?五颗星为什么是一大四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看似是对我们国旗的好奇,但是实则也是在试探我们,这个问题如果用标准答案来回答,就会让格林发出更多难缠的问题,要是回答不好,这次的访问的主导权就会被美国捏在手中,我国就会陷入被动的局面,要怎么回答,还真是一个问题。

熊向晖灵机一动,反问道:你们美国的国旗,有50颗星,代表你们50个州,13条杠,代表最早独立的北美13州,对吧?

这是众所周知的事情,格林理所当然地答“是的”。

而熊向晖紧接着就追问:那么哪7个州是红的?哪6个州是白的?为什么这7个州红,那6个州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个问题一出,格林瞬间被难住了,他跑去找基辛格博士求助,但是基辛格博士一时间也回答不出来,值得摇头说自己没想过这个问题的答案。

于是,格林也就没有再追究关于我国国旗问题的答案,一场危机就此化解。

后来周总理听说这件事后,表示了熊向晖的应对值得表扬,并且可以让外交部的同事学习一下这方面的经验。

而之后,熊向晖在接待中也是表现得可圈可点,进退有度,为期7天的访华也是在熊向晖以及各位外交部同事的努力中,圆满达成令双方都满意的结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天时地利人和,中美破冰意愿强烈

尼克松访华其实也是美国发展的一个必要选择,当然最主要的原因有三点:

一是美苏冷战关系的僵持。

在尼克松访华前,美国和苏联这两个超级大国的冷战可谓是达到了巅峰状态,而中国在这一时间刚和苏联决裂,但是有着之前的情谊,指不定什么时候就和好了。

并且中国作为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潜力巨大,也是二战的胜利国,本身的军事能力也不差,经济能力虽然比较落后,但是从政府颁布的政策来看也是能很快发展起来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时候美国前来和中国交好,解除之前的封锁政策,对于中国来说,可以说是雪中送炭了,中国在国际上的口碑也很好,帮助中国对于当时的美国来说,也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二是苏联咄咄逼人,国际局势此削彼长。

当时苏联在亚洲的实力可谓是非常大的,还一手扶持起了越南,对于美国的态度也不是很好,甚至可以说是将美国逼到一个死胡同里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且毛主席提出的3个世界划分理论以及积极支持第3世界国家正义的主张,在国际上得到了广泛的支持。

美国国内的黑人运动也在大肆兴起,出现了许多的红卫兵,要造当权派的反,美国在国际上上的发声也被苏联压制,越来越弱。

内外交困之下,没办法和苏联抗衡,只能拉拢刚和苏联断交的中国,国与国之间,合纵连横,单个较弱的国家联合起来,就能抗衡较强的国家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三是中国对待美国的态度。

从乒乓外交到基辛格博士秘密访华都可以看出中国面对美国的额态度还是比较友好的,并且也是希望能和美国建交,郎有情妾有意,访华自然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

当然,时间上也是尼克松访华的一个原因。

当时尼克松正直新一届总统选举的关键点,是他任职美国第37任总统的第四年,新一届的总统选举想要获得足够的选票,那这一年里做的事情对于他的连任来说就是极为重要的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72年是中国文革的末期,刚和苏联断交,很多事情都需要自己摸索,国内也是不平静,非常需要有外力来拉一把,度过这个关键点。

正好两个国家各取所需,一拍即合,双方的目的虽然不同,但是合作之后都能取得各自想要的利益,那当然没有多少阻碍的和谈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尊重是前提,台湾问题能化解

这七天的访华,两国通过反复磋商后达成了一致的认识,并将结果发布在了《中美联合公报》上,这是在上海进行发布的。

公报上双方以坦率和现实的态度阐明了双方对重大国际问题的各自看法和立场,肯定了中美两国的社会制度和对外政策有着根本性质上的区别,需要互相尊重。

公报中明确指出“双方同意用和平共处的原则来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大国更要以身作则,尊重他国,维护世界各国人民利益;“中美两国关系走向正常化是符合所有国家的利益的”,等内容。

而对于双方之前的争执点——台湾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方重申自己的立场: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隶属于中国的省份,别国无权干涉解放台湾的各项事宜,并且台湾问题是阻碍中美两国关系正常化的关键问题。

美国明确表示:美国不再直接或间接插手中国的内政事务,承认一个中国的原则,并且认可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计划逐步将从台湾撤出全部武装力量和军事设施。

台湾问题的妥善解决,让中美关系逐渐正常化直至建交,海峡两岸的关系也有所缓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并且公报上还指出,中美两国将增进科学、技术、文化、体育方面的联系与交流,两国人民也要相互了解,需要发展两国间的贸易,不管是官方或者是民间都可以通过不同渠道保持接触,双方合作共赢。

整体而言,都是在往好的方向发展,并且也为尼克松二次访华打下了基础。

尼克松在“水门事件”下台之后二次访华,以一个平民的身份前来,还享受到了我国的“超礼宾”的规格迎接,虽然已经是一位平民,但是毛主席仍旧亲自接待,两人的言谈依旧关心着国家大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互利互惠,中美双赢

《中美联合公报》的发表是中美关系史上的里程碑,为以后中美关系的进一步改善和发展打下了基础。

它代表着中美关系从破冰走向蜜月期,建立彼此尊重的关系,推动了世界和平和经济疏通的一个重要历史凭证。

它让中国和美国联合在一起,报团取暖,共同抵御苏联;让中美两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相互交融,相互理解;让中美两国架起沟通欧洲和亚洲交流的桥梁。

同时,中美的建交,也让我国在推行改革开放政策的时候,能够借助美国的力量,与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的联系加强,推动了改革开放的脚步,尽快和国际化相接轨,为改革开放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改革开放的成功,化解了我国内部的额斗争,让大家的一致往外使劲,也拉动了国内的经济发展,先富带动后富,让我国国民经济得到限制的额提升,国民收入也在短期内实现快速增长;缩减了我国追上发达国家的步伐,少走了很多弯路。

对于台湾海峡两岸关系也是得到了极大的缓和,大陆与台湾也不再是绝对敌对的状态,海峡两岸的居民也得以正常往来,台湾人民也能通过正常渠道回到大陆来走亲访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且八十年代末和苏联断交带来的印象也被这次和美国建交减弱了很多,而东欧巨变所带来的影响,对我们国内来说也是很少会被关注了

可以说和美国建交不仅可以使我国的社会主义事业继续高速发展,还不用再畏惧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会受到苏联偏好的影响,可谓是百利而无一害了。

对于美国来说,能获得中国的友谊,让他在苏联的逼迫下得以喘息,并且还能进行有效的反攻,为他夺取唯一超级大国的目标增添了一份力量,还能缓和国内黑人引起的矛盾,也是好处多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尼克松访华能够圆满达成,除了两国的意愿一致之外,对于接待这一块也是功不可没。

历史上多少两国会谈,却因为接待不周而出问题的比比皆是,周总理、熊向晖等负责接待的人员也是为我国的外交工作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面对困难和刁难,巧妙予以回击,保持了大国风范还让对方没有不满,正是他们才让我国的外交没有落入下风。

只是他们的故事很少有人关注,但是他们为了国家,奋斗在国际交流的第一线上,他们也是身披铠甲的战士,他们的武器就是他们的智慧和他们的言辞。

为沉着机智的先辈们点赞,为现在依旧活跃在国际舞台上的外交官们鼓掌,正式他们的默默付出,才有我们现在在国际上的声音。

参考文献:

《中共延安市委党史研究室》

《乒乓外交:中美破冰 小球推动大球转》

《[历史上的今天]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

《尼克松访华:改变世界的一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