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一位家长怒气冲冲地质问彭帮怀:“你作为一名教师,怎么连标点符号的使用都能教错,你教的与孩子使用的教材完全不一样。”随后家长拿出教材指给他看。彭帮怀看了一眼说:“是教材错了。”可家长不相信:“我们不学了,退学费吧。”

1998年彭帮怀在郑州一所学校担任代课老师。在教书过程中,他发现在语文的学习中写作是个大难题,于是他在当地开办了中小学生作文辅导班。

2006年彭帮怀在检查学生作文时,发现学生在使用省略号时,四个点占一格,另外一格只有两个点。他让学生按照3个点1格的书写方式进行改正。

可家长说孩子是按照课本写的,第一个空格四个点,第二个空格两个点。彭帮怀看了课本 ,以为是书印错了,也没太当回事。

可不久,因再次指出学生作业冒号引号的占格问题,家长找到他,便出现了开头的那一幕。彭帮怀不仅被质疑了教学水平,还被要求退学费。此后,他开始关注语文教材。

彭帮怀购买了苏教版小学3年级到6年级的课本。通过对比,他竟然发现有几十处错误,光标点符号错误就有63处。他特地查了《标点符号使用法》,经过详细比对,他并没有错。

于是他向出版方致电,给他们指出错误的地方,希望能够引起重视,但始终没有明确回复。彭帮怀又将教材错误之处以文字的方式邮寄给出版社,但出版社仍旧没有回复。

无奈之下2007年彭帮怀一纸诉状将江苏教育出版社以及教育部告上法庭,但最终没能立案。

2008年彭帮怀发现一名学生作文在引用古诗《石灰吟》时,把千锤万凿出深山中的“凿”字写成“击”,于是把错字告知学生,可学生却说:“书本上就是写的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果然,苏联版教材上写的的确是击。随后,彭帮怀又对比了其他版本的教材,发现凿和击竟然都有,如果孩子们考试要默写,这种事该怎么办?

结果教育部发文称凿和击两字都对。这种不严谨的做法让彭帮怀无法认同。后来他接连从2到4年级的书中,发现了不止一处不统一。每个版本都说法不同,那到底是谁对呢?

于是彭帮怀带上一大捆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前往北京,起诉教育部,但依旧未能立案。虽然起诉失败,但在年底发行的语文书中,他曾经指出的标点错误有42处进行了更正,并且一些古诗词字也进行了统一。

苏教版教材存在失误,那么其他版本的教材呢?彭帮怀又购买了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教科书。

随后,彭帮怀发现了人教版语文书中的6处问题,这些问题与课标编写有着极大的出入。2010年彭帮怀再次对人民教育出版社进行上诉,可依旧败诉。

然而面对一次又一次的败诉,彭帮怀并没有放弃。2013年彭帮怀在检查儿子作业时,发现一个明显的错误。他生气地问儿子:“你都上初中了,怎么还把美味佳肴的佳字写成嘉奖的嘉?”

儿子却无辜地说:“我也发现以前学过的并不是这个字,但是现在课本上写的就是这个。”说罢,儿子拿出课本给他看,并接着说:“老师说,可能是教材改版的原因,让以课本为主,我也没有办法。”

听到儿子的话,彭帮怀有一个不好的预感,难道中学课堂也存在较多的失误?第二天,彭帮怀买了一套初中语文课本。经过研究,彭帮怀从中挑出了37处错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同年10月,彭帮怀将新华书店以及出版社告上法庭,但彭帮怀再次败诉。官司虽然失败了,但出版社却承认了在七年级语文课本上的6处错误。随后,人民教育出版社向彭帮怀表示道歉以及感谢。

十几年来彭帮怀为了纠错教材,连续22次上诉,却又屡次败诉。当他的事迹被报道后,大家说他较真、挑刺,这样做只是为了宣传他的写作班。

面对铺天盖地的舆论压力,彭帮怀没有过多解释,默默地承受着外界的压力与误解,身为教师的他,底线就是教育的严谨性。彭帮怀说:“教科书出错是一种文化丑陋,我这辈子跟教材算是杠上了。”

直到2022年毒教材事件在网上爆发,大家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人们才知道彭帮怀一直在默默坚持着对的方向。此事件爆发后,各大出版社也终于迫于压力,纷纷自查、纠错。

然而这些年来,教材的问题已经愈演愈烈,从最开始的标点符号错误、语句表达不规范,到现在已经上升到扭曲历史、丑化革命先辈,更有甚者引导自杀、引导阶级意识渗透等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是只有战场厮杀才叫战争,也不要感觉生活在如今的太平盛世就可以高枕无忧。殊不知一些渗透分子可能正在用教科书毒害我们的下一代。

彭帮怀说过,对就是对,错就是错,如果把错的说成对的,这是愚忠。彭帮怀真正做到了“毒教材吹哨第一人”。

彭帮怀不仅做到了一名教育工作者该有的严格谨慎,也值得所有人学习和赞扬,在这里真的要为其点个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