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3年的莫斯科,一场肃穆的葬礼正在举行,为逝世的苏联领袖斯大林送别。来自世界各地的政要云集于此,向这位伟大的革命家致敬。
在这庄严的场合,一个事件引起了全场的注目。
中国代表团团长周恩来总理,面对苏共领导人赫鲁晓夫时,情绪激动地说出了一番令人费解的话:”赫鲁晓夫同志,请马上放回我们的人!”
周总理口中的”我们的人”指的是谁?为什么在这样一个场合,他会突然提出如此要求?背后又蕴藏着怎样的故事?
青年唐铎的远大志向
出生于1907年的唐铎,是一名普通农民家庭的孩子。从小就见识过战乱带来的灾难,他的家乡遭到日军的蹂躏,亲眼目睹同胞流离失所的凄惨景象。这些童年的经历,深深埋下了他救国救民的志向。
1920年,年仅13岁的唐铎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的先驱者之一蔡和森等人,前往法国留学。在那里,他因参加反对殖民统治的运动而遭到法国当局驱逐出境。这次经历坚定了他反对一切剥削压迫的决心。
回到国内后,唐铎通过朋友的介绍进入了孙中山主持的黄埔军校航空学校就读。在那里,他结识了不少志同道合的志士,开始了系统学习航空知识的生涯。作为一名勤奋好学的学生,唐铎总是全神贯注地聆听老师的讲解,并积极与老师互动探讨,获得了优异的成绩。
毕业后,唐铎凭借出色的表现获得了前往苏联深造的机会。
1927年,蒋介石发动了疯狂的”四一二”反革命政变,镇压共产党人。受此影响,很多留苏学生被叫回国内。
但唐铎作为一名坚定的共产党人,拒绝了国民党的召唤,决心留在苏联继续学习。
在苏联,唐铎辗转于多所学校深造,系统学习航空理论知识。尽管曾一度被怀疑是日本间谍而被关押审查,但最终还是洗清了嫌疑,恢复了学籍。
1933年,苏联为庆祝十月革命16周年在莫斯科举行阅兵式,唐铎在空军表演选拔中一骑绝尘,被选为领队飞行员,这为他日后在苏联的飞行生涯奠定了基础。
虽然留学路漫漫,但唐铎始终怀着一颗救国救民的赤子之心,矢志不渝地学习航空知识。他希望将来能将所学回报祖国,为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解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莫斯科红场上的中国飞行员
1933年10月,苏联为纪念伟大的十月革命16周年而准备在莫斯科红场举行盛大的阅兵式。苏联空军部队自然也被委以重任,要在这场阅兵中展现自身的精锐风采。
苏联空军立即着手挑选出最优秀的飞行员担纲重任。这份荣誉无疑是所有空军战士梦寐以求的,他们都希望能够一展身手,在莫斯科上空驾驶着庞大的战机编队掠过,用实际行动向全世界展现苏联空军的雄姿。
领导们对手下的渴望心情再清楚不过,因此对这次选拔工作也是严谨有加。最终,在无数人的竞争中,中国飞行员唐铎脱颖而出,被确定为整个阅兵表演的领队飞行员。
唐铎在获知这个振奋人心的消息后,内心无疑是无比兴奋和自豪的。
就这样,在1933年11月7日这一举世瞩目的日子里,唐铎驾驶着P-5银燕战斗机,带领着整整99架同型战机编队,在莫斯科红场上空盘旋飞行,向全世界展现了苏联空军的英姿。
阅兵现场,斯大林等苏共高层领导都在露天观礼台上亲自观看。通过望远镜,斯大林清晰地看到了那架领头的战斗机在空中滑翔盘旋的精准动作,顿时对操控它的飞行员印象深刻。
身边的工作人员适时向斯大林解释道:”这次空军的阅兵表演是由一名中国人领头的,他也是仪式中唯一一个中国人!”斯大林听后不禁眼睛一亮,对这个中国飞行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阅兵式结束后,斯大林亲自会见了这名身穿苏联空军制服的中国飞行员唐铎。当时他拍着唐铎的肩膀,由衷地赞叹道:“你是个人才,以后定然会有远大的前程!”
战火硝烟中的英勇表现
1941年6月22日,纳粹德国背信弃义,突然对盟友苏联发动了疯狂的进攻,遍及苏联西部国境线。面对德军的铁蹄狂涌,斯大林下令苏军全线反击,拼死阻挡德军的进攻。
唐铎作为一名在苏联服役多年的中国飞行员,自然也被卷入到这场决定命运的战争之中。得知德军开始进攻的消息后,唐铎立即写信向苏联军方申请,要求自己也参加这场保家卫国的正义战争。
但由于唐铎并非苏联公民,加之他在苏联曾一度被怀疑是日本间谍而受过牢狱之灾,斯大林虽然欣赏他的才能,却还是拒绝了他的请求,只安排他在军校里担任射击教官工作。
唐铎对此自然是非常失望的,但他并没有放弃。在接下来的3年时间里,他一直坚持不懈地朝上级军方写信申请加入实战部队。斯大林最终还是被他的诚意和决心所打动,于1944年任命他为苏联空军的实习副团长。
终于获得上阵杀敌的机会,唐铎自然是万分兴奋和振奋。很快,他就和自己的空中小分队参加了解放白俄罗斯战役。在这场战役中,唐铎的飞行技术和指挥才能得到了充分体现。
其中最著名的一次战役,就是针对德军的一支重型坦克部队展开猛烈的空中突击。在唐铎的指挥下,他驾驶的战机在第一回合就精确命中了三辆德军坦克,彻底瘫痪了它们的行动能力。
随后,唐铎又发现了德军的一支汽车部队,他毫不迟疑地下令对准目标开火。虽然有一些战友提醒他擅自行动有违纪律,但唐铎深知战机稍纵即逝,错过这次就难有机会了。
果然,在他亲自带头之后,其他战机也被迫跟进。德军的汽车部队在猛烈的炮火下接连翻车,遭受了重创。这一仗打得是漂亮极了,也让后方的苏联上级看到了唐铎出色的指挥能力。
除了这次战役,唐铎还参加过多次其他作战任务,比如偷袭德军的军用机场等。每一次,他都能瞅准时机,出奇制胜,给予敌人重创的同时也最大程度地保护了自己和战友的生命安全。
正是凭借着这样出色的军事才能,唐铎在整个战争期间屡立战功,不但被授予了多枚勋章,而且还被破格提拔为中校主任。
归国路途坎坷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唐铎再也按捺不住想要回到祖国效力的强烈愿望。一直以来,他都是怀着为中国航空事业贡献自己力量的远大志向而离开祖国的。如今,祖国已重新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他自然更应全力以赴为之服务。
于是,唐铎开始了自己漫长的回国之路。他先是写信给苏联政府和军方的相关领导,郑重其事地申请回到中国。然而信件一去无回,收信方面对此事置之不理,态度十分冷淡。
面对苏联方面的冷淡回应,唐铎并没有气馁。相反,他转而向中国中央政府求助,希望祖国能为他回国一事始解决。果不其然,中央十分重视这位在苏联立下赫赫战功的英雄儿女,立即展开了行动。
1948年,时任空军司令员的刘亚楼就曾专程前往莫斯科,面见苏联军方要求让唐铎回国。虽然苏联方面当时口头答应下来,但实际行动却一拖再拖,始终没有放人。这令唐铎感到无比失望和愤怒。
后来中央又多次派遣访苏代表团,向苏联政府人士提出过此事。每次都听到对方满口答应,但一到实际行动,苏联人却总是推三阻四,百般推脱。看来,他们是真心不愿意放走这个空军人才。
1953年3月,斯大林因病去世,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的周恩来应邀赴苏联出席了斯大林的葬礼。正是在这个沉重而庄严的场合,周恩来向苏共新任领导人赫鲁晓夫提出了一个特殊要求。
他神情严肃地说:”赫鲁晓夫同志,虽然现在的场合不太适合,但是有件事我一定要说,那就是请你们尽快让唐铎同志回到中国去。”这句话一出,现场所有人都感到十分惊讶和费解。周恩来作为著名的外交家,在这样一个场合提出这样的要求实在太过突兀。
赫鲁晓夫当时只能勉强附和,因为周围所有人都听到了这番话。
葬礼结束后,双方又就此事进行了详细的商谈。在中方的坚持下,赫鲁晓夫终于向手下下令,准备安排唐铎返回中国的一切手续。
就这样,经过长达28年的等待,唐铎终于在1953年重返祖国怀抱。他携家带口,怀揣着重新为航空事业贡献力量的期望,踏上了熟悉的国土。
为祖国航空事业贡献力量
回到祖国后,唐铎怀着对航空事业的热忱投入到了工作中。当时,哈尔滨工程学院正面临着师资力量匮乏的困境,亟需培养一批本土航空人才。唐铎凭借多年在苏联学习和实战的宝贵经验,成为这所学校最理想的员工选择。
于是,1953年,唐铎受命前往哈尔滨工程学院,与院长陈赓共同肩负起重建航空工程系的重任。他利用自身在苏联吸收的先进航空理论知识和作战实践经验,创办了27个教研室,其中6个与空军专业相关。
凭借扎实的学识和敬业的工作态度,唐铎很快就在全校树立起了良好的形象。他为学院师生系统讲授航空航天方面的专业课程,将自己在苏联所学所感全部传授给祖国的年轻一代学子。
除了教学,唐铎还为学院的师资力量培养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他将不少优秀的苏联航空专家引荐到哈尔滨工程学院执教,既丰富了师资队伍又提升了教学水平。很多后来在航空界崭露头角的人才,都是唐铎亲自教导过的学生。
凭借在航空教育事业上的卓越贡献,1955年,唐铎在中南海的怀仁堂受到最高军衔的肯定,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少将军衔。这份殊荣不仅是对他多年军旅生涯的总结,更是对他为祖国航空事业做出贡献的褒奖。
即便获此殊荣,唐铎也从未因此而有任何骄傲自满。相反,他一如既往地保持谦逊低调的作风,将主要精力投入到教书育人的事业中。正是这种胸怀祖国、无私奉献的品格,让他深受学生和同事们的爱戴和尊敬。
退休后,唐铎没有彻底离开工作岗位,而是继续为国家的现代化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他时常参加有关”四化”建设的重要会议,并在会上发表富有见地的演讲,为国家的现代化进程建言献策。
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唐铎都心系祖国的发展与繁荣。1983年,他在出席一次重要会议并发表激情演讲时,突发脑溢血昏倒。经过抢救无效,这位曾在国外屡建战功的英雄最终永远离开了人世,离开了他深爱的祖国。
哪怕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他依然在为国家的现代化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
参考资料:
来自 吴辅佐等编著. 中国人民解放军归侨将领传奇[M]. 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