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时在基层,有个负责低保的同事,比较年轻,也就二十三四,我们年龄相仿,我后来的低保业务就是这位同事教的。
新来的科长是个女士,刚当领导,本着民主集中的原则让大伙分别给提提管理意见。
这个年轻同事在会上一片推辞、和谐的情况下,站起来正气直言,说你作为科长连低保户收入怎么计算你都不知道,知道啥叫“豁免”吗?知道几级残是重残吗?大病和重残都分别扣除多少收入?
当时我人都傻了,我知道他业务强,但女领导调动和他没任何冲突,女领导也刚来几个月,无论如何也不应该在会上如此言辞犀利吧?你不是清末康有为啊,这不是国家危难之际,你生死舍外而挺身而出吧。
场面十分尴尬,气氛几乎凝固,然则女领导一招真诚化解。说以后你就天天来我办公室给我讲低保文件。
没过两年,年轻人在单位的各方面都不太舒服,辞了。女领导第二年也换部门了。
很多年轻人一心为公提建议的心是好的,但缺少了中华特色文化,人情世故。
当体制规定了级别,便有领导和被领导之分,有了上下级概念,领导也就衍生了威严感、界限感、等级感。
当你一身正气直言不讳提建议时,领导们一定会有“你在教我做事?”的疑虑,有了这种疑虑,便有了“你还拿我当领导?”的内心反问。人人都想有李世民的开阔,但不对啊,你就拿这个态度考验干部?
所以不论建议是否重要合理,表达建议的态度务必要平淡,因为领导在你义正言辞面前,是玻璃心的。这跟俩人处对象是一个原理,男人爱据理力争讲道理,女人觉得你这是什么态度。
我那个年轻同事,确实一心为工作,但方法没掌握好。乾隆时期的纪晓岚,以苍生为己任,处处彰显正义,直言不讳,但方法没掌握好。
裕王明知“改稻为桑”被严党祸乱,对立多年他不敢直言嘉靖帝,只能为了倒严,把祸造大,便有了经典台词:“这点老百姓算什么”。这是迂回方法。
和珅揣摩乾隆内心,处处维护,以困难反建议,这是迂回方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说个之前付费咨询提建议的事。
他说他的分管领导经常心血来潮布置一些不可能完成的事。比如明天早上9点换届选举,今天下午非要再去做几个宣传语在几条街路上挂条幅。他不知道如何处理。
我帮他分析了这领导的做事习惯和性格特点。让他接到指令直接应允的同时,向领导讲明人员分工情况,谁联系广告公司,谁去确认街路和发放,谁去草拟标语,并向领导表态随时把控和汇报进展情况。
负责广告公司的同志,必然会因时间太短而找不到肯接的广告公司。但万不可着急向上汇报。
一定要等到过1个半小时后,再请领导过目选好的标语,并讲清已联系了三家广告,都因时间太短做不出来,并且你本人也正在联系一个行业内同学,尽全力加急赶工。
此时困难已经摆明,且他在向领导表示,他仍在努力。
回去后我让他继续喝茶刷投降的安欣公众号,刷1小时后,
到楼上汇报,“领导我同学也说时间太短,需要1天半才能做完,您那有推荐的广告公司吗我马上联系。”
从楼上下来后他给我打电话,说他领导觉得困难,不做了。
其实事情的开始,我便知道这个增加条幅的临时决定,要么是给领导的“朋友”准备的订单,要么是拍脑门的一时之策。
不论哪种,都万不可在一开始便提意见,易翻车还败印象。
应允--汇报进展--表明困难--转移困难--迂回建议。
所以说啊,真想提点建议,一定要注意态度,一定注意方式方法。有些厅老板的自己人、参谋,他们提点意见都委婉试探用“能不能”“可不可行”的话术,有的涉及自己、避嫌不好提的,都得让子弹飞一会才敢再提。
最后啊,领导的领导,提的意见才叫意见。